回購結束,最難的時候過去了,開啟創新葯企的市值空間

今天信立泰公告了回購(1年期限)結束,這也說明最困難的1年結束了。

2019年9月份是信立泰最困難的時候,全國集採泰嘉沒有中標,仿製藥業務估值跌進100億市值以內,整個企業市值也進入200億以下,有沒有問題?

回購結束,最難的時候過去了,開啟創新藥企的市值空間

沒問題,因為在那個時間點,就只能這麼估值。當時的估值大概是仿製藥器械生物類似藥大概100億市值,信立坦100億不到的市值,管線幾乎無估值,只有1個剛剛進入3期臨床的復格列汀,我估計大概20億左右,這個產品一方面剛進3期臨床,臨床週期長,再就是峰值銷售額預測的都不高。

經過1年的時間,整個公司的市值大概增加了160億左右,這增加的部分大概是信立坦營收增長帶來的30億,管線進展帶來的130億,管線中除了復格列汀推進了1年穩定了一點市值(個人估計在50億附近),主要的新增市值是恩那司它,JK07等產品,也有S086等產品貢獻了一些新增市值等。

我們可以看到這160億的新增市值,絕大多數都是管線的進展帶來的。

仿製藥器械和生物類似藥不管是我還是其他投資者,這部分業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因為在現在這樣的政策影響下,這三塊業務沒有可預測性,今年能做30億營收利潤率高一點有20%,20倍PE就是120億市值,明年因為集採了能做35億營收利潤率低一點有10%,20倍PE就是70億市值。

這一部分業務只能大概判斷一個區間,好在這些業務因為泰嘉集採之後看不到太大的利空影響,其它產品營收都很低,原則上每年都還能漲一點。

但是這些業務我們要清楚,它們沒有護城河,不可預測,沒有延續性,都在政策影響的週期內等等,從投資者的角度上看,都希望企業不宜做太大,因為這些業務帶來的新增市值不大但是帶來的市值減少的風險確很大。

在回購1年結束之際,我們要慶幸在去年的9月份開始,我們還有信立坦,儘管佈局晚了(因為是慢病不是腫瘤)但是也還是最快,企業有大力度轉型創新藥的決心,有復格列汀進入了3期臨床,企業股權集中還能增發融資投入研發,企業執行力很強迅速的買來了恩那司它,nana等產品。

如果沒有上面這些有利因素帶來的管線和信立坦的進展,面對這次集採政策,信立泰的市值可能就只有200億出頭或者附近,並且很難漲。

很多一藥獨大被集採打掉的企業或者是輔助用藥影響很大的企業,到現在仍然還是徘徊在100多億市值,因為他們沒什麼管線,也沒有專利藥在銷售,如果只有30多億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和器械等不穩定的業務,那麼100多億市值也沒什麼不合理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說過,今年我們可以把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和器械摘出來,用信立坦帶著一條專利藥管線去類比貝達,信達等企業的去年。

信立泰今年大概信立坦營收約6億,管線2個3期臨床後。

貝達去年的市值300億不到,信達330億左右,這兩個企業去年都有1款專利藥在銷售,貝達去年專利藥營收有15億多,信達大概5億,專利藥管線上貝達去年有3個3期臨床後,信達2個3期臨床後。

可以看出來,摘掉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器械(算150億市值),今年我們不管從專利藥營收,管線上都不如這兩家去年的情況,而這兩家去年的市值大概300億。那麼信立泰原則上今年的市值不應該超過450億(300億+150億)。

信達和貝達今年都漲了不少,截止到現在,信達730億,貝達460億,它們的增長都通過2部分來實現,一部分是管線的增長,一部分是存量專利藥的增長。

同樣,明年的信立泰仍然也是通過存量和管線來提高市值,存量信立坦繼續增長估計新增50億市值,其它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和器械等暫時算新增50億,管線也能繼續新增了1-200億市值。

你會發現,信立泰通過這次集採的打擊徹底轉型成一個創新藥企,也走上了差不多和貝達,信達一樣的市值變化軌跡,因為還有一點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和器械的估值,也因此信立泰市值的變化沒有貝達和信達那麼陡峭,但是從每年新增市值的絕對值上看,每年都差不多能新增個2,300億市值,按照這種管線和存量增長的邏輯來看,這種市值增長會持續好多年。

所以,我們要感謝集採打掉了仿製藥這部分業務的估值,如果沒有打掉這部分業務信立泰不會專注往創新藥上轉型,信立泰的市值不會這樣變化,能想到的是他們肯定還會花很多心思搞個首仿什麼的,正如前面我所說,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和器械這些業務是沒有護城河的業務,他們沒什麼延續性,在政策影響週期內,也幾乎不可預測,基本就是今年做出來了就給一些市值,明年突然被打掉了就沒了,這些業務長期看都不會有太高的市值空間,但是風險確很大。

專利藥和管線則不同,專利藥在專利期內有絕對的護城河,可以很容易預測,市值變化也容易看到。

管線是你可以有所作為的內生增長,只要你專心往前搞研發,你產品的市值不需要上市就能體現一部分,而信立泰要想成為很大市值的企業,它靠仿製藥這些業務根本沒辦法和國內比如石藥中生等大企業比,甚至比起來華東科倫等企業都不如,但是現在機會來了,百濟通過研發管線成為全國創新藥企第二,開始直追恆瑞,信達這些純創新藥企也通過研發管線的進展很快會成為千億市值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市值上會很快超過傳統的比如中生,石藥或者復星等企業。這種彎道超車的機會就擺在你面前,你專心的往前走就能實現。

能確定一點,信立泰肯定在這麼走了

來自TOPCP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