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精緻女人修煉法則#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01.

2005年的春晚結束後,董卿從演播室走到了後臺,看見三個搭檔已經準備起身離開,於是她上前詢問說:“節目已經結束了,接下來你們打算去做什麼?”

朱軍說,已經約好了朋友,準備回家好好喝一場。

周濤說,爸媽已經做好了年夜飯,就等她開吃了。

李詠說,去度假的機票已經買好,馬上就可以和妻子出門放鬆了。

這三種簡單的回答,瞬間刺痛了董卿的心。

她沒敢告訴別人,這樣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她沒有任何安排。不出意外的話,她的年夜飯,是一盤速凍餃子。

忙碌了這麼多年,這時董卿才發現,她好像一直是孤獨的。身邊的朋友很多,但能陪自己過年的人很少。父母遠在老家,相聚變成了一種奢侈。

獨自一人在外漂泊,連一個等待自己回家的人都沒有。

董卿和大多數人都不同,這種不同體現在,她太不合群了,可就是這種不同,造就了她的成功。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董卿曾說,她喜歡極致的感覺,因為極致是沒有盡頭的。但越是追求極致,她就越來越發現,孤獨的感覺是那麼強烈。

其實她自己心裡清楚:一個人越是活得明白,越是有追求,就會越孤獨。

因為自己懂得越多,能和自己交流的人就越來越少。自己越努力,就會發現身邊能與自己同頻率的人,就越來越罕見。

但她還是會失落,有時候想想,如果自己可以稍微停下來,和身邊的人一起逛逛街,吃吃飯,不是也很好嗎?把練習看書的時間用來和朋友聊天,不是一樣會很快樂嗎?

身邊的人都是這樣過的,為什麼自己要這樣這麼堅持呢?

但是看到房間裡的獎牌,她還是放棄了。她也不想孤獨,只不過,她的夢想催著她快點向前走,她停不下來,就必然要甩掉很多人。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這是網絡上流傳的一段關於董卿的故事。

不同於我們經常見到的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她,這段故事展現出來的董卿,有了一點悲情的味道。

誰能想到,春晚常青樹,國人眼中的優雅女神,私下竟然過得如此單調和孤獨。

或許這就是成功的代價吧,就像《百年孤獨》中說得那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02.

做一個成功的女人有多苦?

乍聽起來,這好像是一個很幼稚的問題。畢竟誰都知道,成功的背後,總是伴隨著艱難與困苦。想要成功,吃苦,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然而,在多數成功人的眼裡,真正的苦並不是身體上經受的勞累,也不是長時間的精神付出所帶來的折磨,而是那種周圍空無一人的孤獨感。

孤獨,有時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當你深陷孤獨時,你會遭受別人的白眼,甚至會懷疑自己努力的意義。

談到科比,我們總想到他那句著名的話:“我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

因為每天夜以繼日的訓練,科比成為了籃球史上的奇蹟,他“凌晨四點”的行為,也被奉為了幾乎不可能有人做到的光榮事蹟。

但有時候想想,我們普通人,真的沒有辦法經常在凌晨四點起來訓練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其實,不管是起床還是熬夜,都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別人可以賴床時,你要起床。別人可以早睡時,你要熬夜。

人最怕對比,而當你孤軍奮戰,做著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卻還沒有任何成就時,別人的生活會被襯托地越來越舒服,自己的生活會顯得越來越苦澀。

這樣在無形中加重了自己心裡的不公平感,稍不留意,就會讓自己墮落到孤獨的另一面,從眾。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03.

類似的問題,董卿也曾經發生過。

2004年,在一檔節目中,董卿曾這樣說:“我在主持中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有信息量,有情感,有趣味,有思想。有人認為綜藝節目主持人可以隨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不贊同這樣的主持風格。

看似隨意、行雲流水,但都要有足夠的準備和積澱。”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董卿向臺裡申請了多個直播節目。為了把這些節目做好,她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晚上一兩點才放下工作睡去。

每天不是在錄節目,就是被串詞。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她奔波了十幾個城市,寫了130多份工作日誌,天天連軸轉,連基本的假期也沒有。

一開始,她熱情滿滿,總覺得憑藉著這樣的努力,肯定能很快完成自己的目標。然而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不管多麼拼命,她的事業好像都還在原地踏步。

更讓她崩潰的是,身邊和她一起進入臺裡的同事,每天都比她清閒很多。下班就和好姐妹去逛街,週末還可以在家睡上一天,別提有多幸福了。

看到這一切,原本充滿鬥志的董卿洩氣了。她不知道這樣堅持的意義是什麼,她也很想和那些同事一樣,輕輕鬆鬆地過日子。

好像安逸一點,也沒有什麼不好。

其實,這就是孤獨的可怕,當你孤獨久了,又沒有成果時,你會不自覺地想要去跟隨身邊那些過得比自己舒服的人。

畢竟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如果一直按照自己的目標走,最後真的不一定會過成什麼樣子。還不如跟從大家一起生活,反正再不濟也還有人陪著。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董卿這樣想過,但她最終還是沒有那樣做。她把自己忍耐的時限加長,告訴自己,如果再過兩個月,還是不能成功,那我再談放棄。

於是,董卿繼續著高強度的工作,強迫自己不去關注身邊的人,一心撲在工作上。

終於,在2005年中國主持人論壇暨年度頒獎盛典上,她一舉拿下“年度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和“年度最佳女主持人兩項大獎”,為之前的努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從此之後,董卿便成為了臺裡最出色的新人主持人,而原先那些她羨慕的同事,還是像之前一樣,在原本的崗位上原地踏步。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04.

從開始到獲獎,董卿一個人走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沒有人鼓勵,沒有人陪伴,一切苦與累,都是她自己在抗。

連她自己都說: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我有時候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讓我淚流滿面,但有時候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一段路。

看著周圍人輕鬆生活時,誰都會羨慕,恨不得馬上加入他們的隊伍,跟隨他們一起“享福”。

但這個世界上的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能抵制住周圍人的誘惑,在成長的路上獨自前行的人,想要成功,就註定要與周圍的人不一樣。

為夢想奮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忍受了在長時間的孤獨裡不斷挑戰自己,才能終有一天,突破自己的極限,抓住成功的機遇。

成功路上,最苦的是就是要忍受長久地孤軍作戰所帶來孤獨感。但只要挺過這一關,那前方,必然是廣闊天空。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他若無法享受孤獨,就不會喜歡自由,因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成功的盡頭,是自由地把握人生,而學會忍受孤獨,才是自由的開始。

如果你想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好忍受孤獨的準備,你只有變得不合群,才能在這種孤獨中,認清自己,從而找到自己。

孤獨很苦,可忍過去,就會苦盡甘來。

董卿:不合群,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前提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什麼樣的人,註定會走向成功?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