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國人最講究的兩個字就是“道”和“德”。道有“道法自然”,“天道合一”,講人和自然的關係,在陰陽變化中,能找到自己的人,便是得道之人。德有“厚德載物”,“玄德”,“德”是講人和人相處的關係的,與人相處,要以”心”為底,”一”心一意,如此便可”四”方安泰,”十”全十美。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可是你知道“德”字在書法中是怎麼寫的嗎?

大家在觀賞書法作品或臨帖的時候,應該都有所發現,這裡的“德”字基本都是沒有橫的。這是為什麼呢?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圖/“德”字依次為鍾繇、王羲之、智永、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說到“德”字中少一橫的寫法,這還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青銅器《麥彝》中,“德”字“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

到了西周晚期,我們可以從《毛公鼎》中看出,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圖/先秦“德”字

從先秦延續到唐初,我們依然可以在各種大篆、小篆、竹簡、帛書以及漢隸中看到,“德”字中間無一橫的的書寫方法。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但也有“德”字多一橫的始作俑者,比如東晉王羲之,顏真卿的楷書也偶有橫畫。

甚至到今天,清華大學的校訓石刻,北京全聚德的店招,都延用了無一橫的“德”字寫法。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東晉王羲之為始作俑者?


那“德”字少一橫是不是就是錯誤的寫法呢?雖然說現在已經規範了“德”字的寫法,但是在書法中,有無一橫都是可以的。但是在日常書寫中,還是規範著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