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服務 杭州電商加速下沉社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宅在家的人們開始習慣線上買菜的生活。面對這一消費新契機,“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菜網”等一批電商平臺乘勢而上,加速吸引用戶、培育新消費習慣。

在杭州地區,僅“美菜網”就在2月的第一週實現個人用戶註冊量增長400%、下單用戶數增長500%,短短一個月,新增本地註冊用戶超20萬人。

“哪顧得上賺不賺錢,這會兒最重要的是引流。”面對這樣的增長,杭州“美菜網”負責人宋幫益說,“沒有幾家能在疫情期間真正盈利,大家收穫的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流量”。

宋幫益算了一筆賬:往常平臺每獲得一個新用戶,至少要花30至50元的拉新費用,但疫情期間該成本幾乎為零。疫情防控最嚴時,“美菜網”在杭州地區每天獲得新用戶上萬人,價值可想而知。

不單是“美菜網”,以“線下引流、線上轉化”見長的“盒馬鮮生”同樣在疫情中收穫了不少線上用戶。“盒馬鮮生”有關負責人崇曉萌介紹,疫情期間線上訂單成了門店銷售的絕對大頭,這為他們培育新的消費習慣提供了一次重要機會。

更讓人驚喜的是,一大批原本對互聯網接受度較低的中年及以上用戶也成為生鮮電商的“新粉”。過去平臺要在這個群體中拉新費時費力,效果還很有限。這次不花一分錢,這些用戶就在子女、親友的輔導下完成了所有的“培訓”,下了線上買菜的第一單。

正是因為這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佈局考慮,對於眼前的盈利生鮮電商們普遍看得比較淡。在“盒馬鮮生”門店,這段時間以來消費者購買的主要是蔬菜、肉類、糧油等剛需產品,海鮮等毛利率較高的產品銷量銳減。對此崇曉萌坦承:“門店的利潤情況並不比平時更好。但重要的是我們實現了對門店周邊3公里內市民的民生保障,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這樣積累的用戶信任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當疫情過後,生鮮電商還能否一直火下去?對此,接受採訪的生鮮電商負責人普遍信心滿滿。

“雖然正在恢復中的傳統商超、農貿市場會分流一批顧客,但留下來的流量依然能夠支撐我們已有的訂單量。”崇曉萌表示,前段時間的實際需求遠超他們的供給能力,因此即便現在有所回落也影響不大。

“當然,我們不能奢望留下每一個疫情期間新增的用戶。”“美菜網”副總裁李季表示,接下來平臺數據的暫時性回落不可避免。他們要做的,就是從新增用戶中沉澱下一批符合平臺定位的目標客戶群。

留住用戶,“叮咚買菜”靠的也是供應鏈。不同的是,除了佈局雲南、山東等地的蔬菜產地,做跑腿業務出身的“叮咚買菜”更看重配送的時效性。在疫情好轉後,他們立即恢復執行“29分鐘送達”的配送時效標準。

這種服務的背後,是“叮咚買菜”在創辦之初就確立的前置倉等模式。去年進入杭州市場以來,短短一年“叮咚買菜”已在杭州完成了84個前置倉的建設。這些前置倉毗鄰社區,平均面積約300平方米,能把商品迅速送達3公里內的顧客手中。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加速下沉社區也已成為“盒馬鮮生”等諸多生鮮電商平臺的選擇。據瞭解,“盒馬鮮生”原計劃2020年在全國繼續新增約100家門店。“我們的全年開店計劃不會改變。”崇曉萌表示,增加布點的同時,“盒馬鮮生”也將建設更完善的供應鏈作為支撐。(翁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