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最無助的軍隊——東北軍

提到東北的軍隊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張作霖張大帥,他在位時,為了和各個軍閥打仗,把東北軍從裡到外到收拾個遍,裝備是最好的,武器是最先進的,海軍和空軍是全中國第一號的!這樣的軍隊,讓中正很是頭痛!

張作霖大帥魂斷皇姑屯以後,東北軍有些亂了,中正一看,這正是時機,是時候削弱一下東北的力量了,所以他認命張學良為東北主席,在東北的路子也從東北自治變成了國民政府那一套。

日軍在柳條湖發動事變,襲擊北大營,基本已經易幟了的東北現在不得不聽國民政府的,開始適應不抵抗政策,按命令往關內開始撤離。

抗戰中最無助的軍隊——東北軍


不過在北大營襲擊時,不少東北軍將士也進行了反擊,上頭命令不抵抗,可這又是自己的家園,東北軍在這種背景下奮起抗戰,1931年11月初,馬占山指揮的江橋抗戰,是最早有組織的抵抗日軍行為,對堅持就地抗戰的東北軍產生重大影響。9月25日,吉林依蘭鎮守使兼第二十四旅旅長李杜,一面向所轄各縣發出通電痛斥熙洽賣國行為;一面呼籲軍民團結起來一致對敵。由他發起組成的“吉林自衛軍”達7萬餘人。遼寧省警務處長兼瀋陽公安局長黃顯聲在日軍進攻瀋陽城時組織指揮瀋陽市警察署、局和警察大隊及公安分隊進行抵抗,堅持兩天不支後撤出瀋陽。黃顯聲指揮警察系統退出瀋陽後,在錦州重整全省警務系統力量,組建義勇軍,與日偽軍展開鬥爭。

抗戰中最無助的軍隊——東北軍


這些東北軍將士堅持就地抗戰,是頂著違背政府“不抵抗”的命令進行的,是面對日軍和偽軍共同進攻的局面下而舉起義旗的。有的還是從已投敵的長官手下舉義起來抗敵的。在東北義勇軍抗戰階段,其主要將領均出身於東北軍,東北軍有大約20000人轉變成為義勇軍,堅持就地抗戰。正是他們的這種壯舉,才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再說說那些向關內撤的東北軍,一小部分被威逼利誘,成了漢奸,大部分開始退到熱河省,熱河抗戰失敗以後,在長城抗戰也有東北軍的影子,淞滬抗戰還是東北軍墊的後。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了進一步消解東北軍對他軍隊的威脅,開始對東北軍進行重編並率先第一批投入抗日戰場。

由於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蔣介石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把東北軍幾全部用於抗日主戰場,1937年 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整編後有6個軍:第49軍,軍長劉多荃,第51軍,軍長於學忠,第53軍,軍長萬福麟,第57軍,軍長繆徵流,第67軍,軍長吳克仁,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

不久爆發的抗日戰爭和內戰中,東北軍被國民政府分別用於各個戰場,作為抗戰初期最早抗擊日軍的第一線部隊,東北軍以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為我族的抗日戰爭立下了值得讚許的功勳。

抗戰中最無助的軍隊——東北軍


下面是東北軍各軍情況

第49軍

1937年8月中下旬,日軍開始沿津浦路大舉南犯。劉多荃率第49軍進駐滄縣及靜海附近。8月21日,由日軍第10師團步兵第10聯隊主力組成的右側掩護隊,開始向靜海前進。49軍之一部立即加以阻擊,與敵發生激烈戰鬥。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向靜海轟擊,49軍守軍奮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軍被調到淞滬戰場。105師在錢江弄、江橋一線堅守陣地,遭到日軍重火力猛攻,626團團長顧忠全陣亡,該團一營傷亡過半。109師在紀王廟、馬同橋一線與數倍日軍苦戰,四個團長中高睦姻、姜奎舉等三個團長相繼陣亡,營長傷亡了2/3。109師一個整師基本打光了。儘管第49軍損失慘重,但蔣介石在戰後根本不理睬其整補的要求。

第51軍

1937年8月,第51軍被調往山東,負責海防守備,于學忠任第3集團軍副司令兼第51軍軍長。1938年1月升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不久又改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

1938年1月,日軍調遣16個師團共計23萬兵力,沿津浦鐵路一南一北,分兩路夾擊戰略重地徐州。于學忠以51軍兩個師的兵力約2.5萬人,死守蚌埠,血戰臨淮關,頂住了日軍3個師團共計4萬人的瘋狂進攻。在連續8天的防守中,51軍傷亡七千餘人,但他們守住了淮河,日軍的傷亡達九千人以上。

淮河戰役後,于學忠率領疲勞之師增援臺兒莊,任中央兵團副總指揮,在率部智取韓莊、爭奪賈家埠、血戰禹王山的戰鬥中再立戰功。徐州撤退時,于學忠率部殿後,該部被敵人分割包圍,切成數段,但他指揮部隊浴血奮戰,終於殺出重圍,勝利完成了掩護任務,受到第5戰區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傳諭嘉獎,並晉升為一級上將。

l938年6月,51軍奉命參加武漢會戰,于學忠任第3兵團副總司令兼第5集團軍總司令,在大別山麓與日軍激戰。武漢失陷後,于學忠率部開往大別山打游擊,襲擊敵人後方,並在金家寨一帶進行休補。

第53軍

“七七”事變後,萬福麟任第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53軍軍長,負責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在日本侵略軍的猛烈攻擊下,萬部損失慘重,被迫退出戰場,孤軍遊擊於太行山區。1939年2月,萬福麟重整部隊,參加了豫北、豫東的對日作戰。6月,武漢會戰開始,萬福麟任第26軍團軍團長兼第53軍軍長,負責防守德安、星子一線。9月,在鄂東南大冶、陽新一線抗擊來犯日軍,苦戰數日,敵人受到重創,其本部亦傷亡慘重。武漢會戰後,第53軍奉命休整補充,萬福麟調赴重慶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長職務由周福成接任。1943年,53軍被編入遠征軍第20集團軍對日作戰,為打通中國雲南至緬甸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57軍

1937年11月,繆徵流的第57軍奉命駐防南通、啟東、海門、如皋、靖江一線的江防要點。112師在無錫附近與敵接戰,緊接著又參加了鞏衛江陰、固守鎮江的戰鬥,損失較大,師長霍守義負傷,全師撤往江北。12月10日,112師開赴南京前線。12日,日軍向南京發起總攻,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阻擊日軍,傷亡慘重。第112師副師長李蘭池在率隊衝鋒時於南京太平門附近中彈壯烈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諡為少將。

11月間,第57軍的第111師在靖江、揚州一線抗擊登陸日軍,打響了靖揚之戰,幾次戰鬥均極為激烈。11月25日拂曉,日軍以猛烈炮火轟擊長江北岸111師陣地,佔領施家橋,掩護大批日軍登陸,旋又佔領了都天廟。111師333旅的萬毅部全部退守橫溝橋。上午8時,日軍沿揚州城公路向333旅陣地衝擊,111師師長常恩多親率兩營官兵與敵浴血奮戰。酣戰之際,常師長又果斷地命令662團出擊,連續擊退日軍步兵的三次反攻。日軍遂調來坦克在前面開路,後繼以步兵再次衝向111師陣地。常師長指揮士兵以平射炮和集束手榴彈向敵坦克猛轟,並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擊。戰至下午4時,日軍狼狽逃竄。111師乘勝追擊至施家橋。

1938年3月,在臺兒莊戰役中,57軍的333旅奉命馳援守衛山東臨沂的龐炳勳部。面對日軍精銳坂垣師團,333旅官兵毫不畏懼,血戰15晝夜,先後攻克敵人三個據點。戰鬥中,333旅傷亡官兵一千多人,有的營只剩下十餘人,有的連隊軍官全部傷亡,由軍士自動代理連長作戰,前赴後繼,戰鬥不止。日軍亦傷亡慘重,傷亡2000多人。為此,333旅受到會戰總指揮部的通電嘉獎,57軍亦通令全軍,稱之為“解臨沂之圍,壯本軍之譽”。

第67軍

1937年8月下旬,吳克仁滿懷報國之志昂然請纓,率67軍奔赴華北前線的河北大城,在西起姚馬渡、中經馬廠迄小衛莊一線構築陣地防守。9月1日,日軍第6師團在飛機、重炮掩護下,猛攻67軍的大城防線。吳克仁指揮全軍與敵血戰十日,日軍屢遭重挫無法前進。當日軍增派二十餘艘汽艇,載有山炮、機槍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襲時,又被67軍預先埋伏在姚馬渡的部隊兜頭猛擊,第一艘汽艇首先被擊沉,後續敵艇也被分段截擊。日軍船隊雖憑藉重火器反撲,又派飛機助戰,但在67軍沉重打擊下,終於潰不成軍,被擊沉汽艇五艘,斃傷三四百人後狼狽逃竄。日軍惱羞成怒,又調集二十餘門火炮、五架飛機,出動三千餘人,於20日再次猛攻67軍正面。吳克仁親臨前線,指揮禦敵,敵我雙方竟至演成肉搏。67軍官兵終以重大犧牲壓倒敵焰,粉碎了日軍強大攻勢。大城防線鏖戰月餘,67軍以傷亡兩千餘人的代價重挫敵鋒,殲敵數千,並阻扼敵軍南犯,掩護了友軍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長官部的通電嘉獎。

騎兵第2軍

1937年8月下旬,騎兵第2軍調晉綏前線與日軍作戰。軍長何柱國率騎3師(騎6師在綏遠作戰,歸馬占山指揮;騎4師一直駐河北,1938年因缺少馬匹,騎4師被改為步兵第24師,至此騎4師番號被撤銷)從陝西經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歸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大同失守後,騎兵第2軍退到晉西北平魯一帶抗日。9月下旬在井坪鎮一役中,騎兵第2軍被日軍擊潰,損失很大。1939年冬,騎兵第2軍奉令換防到豫皖邊的沈邱、項城一帶,歸第1戰區前方指揮官孫桐萱指揮。1940年,何柱國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由騎3師師長徐良接任騎2軍軍長。以後騎6師歸還建制,又合併騎3師和騎6師,保留騎3師番號,由王照問的暫編第14師廖運澤部撥歸騎兵第2軍建制。1944年,徐良升為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騎兵第2軍軍長由非東北軍系的暫編第14師師長廖遠澤升任,騎3師師長王照騎2軍副軍長,所遺騎3師師長由徐長熙升任。

抗戰勝利後,騎兵第2軍開赴濟南。1946年,王耀武任第2綏靖區主任,將騎兵第2軍改為第96軍,仍以廖遠澤為軍長,所屬的騎3師改為暫編第15師,這樣,騎兵第2軍的番號不復存在,東北軍騎兵軍也就名實全亡了。

堅守揚州五天之後,111師的官兵已大部陣亡,活著的也已是渾身是傷。就在這時,常恩多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被告知,由於你們英勇戰鬥,死守揚州,為南京守軍的撤退爭取了時間,容後向長官部提請嘉獎。

據不完全統計,在南京保衛戰中,包括之前死守連雲港的,東北軍傷亡將士一萬餘人,還有不少人沒能逃出南京城,被日軍俘虜後殘忍屠殺。

戰後,南京空戰烈士裝了80多個靈柩,其中東北籍的空軍將士就有43人。


抗戰中最無助的軍隊——東北軍


東北軍完完整整的經歷了抗日戰爭的十四年,這十四年裡,留在東北的,可能參加了抗聯,最後可能撤到蘇聯也可能死掉了,當了漢奸的,自不用說,重點是這些撤到關內的,他們大部分都戰死沙場,活著的一輩子回不到自己的家鄉故土,除了少數中途參加八路的在解放戰爭時回到了東北,剩下無一例外全把屍體留在了家鄉外!

這樣的軍隊,居然被黑成了最慫最窩囊的軍隊,他們犧牲了自己,卻為自己的後代留下了莫名其妙的罵名!

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東北軍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