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牛李黨爭對朝廷的影響有多大?為何讓後來的皇帝談之色變?

封建王朝中,經常發生黨爭事件,比如宋朝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之爭,清朝康熙年間以索額圖為首的大臣和以明珠為首的大臣之間的爭鬥,但是為何唐朝的牛李黨爭最讓皇帝談之色變?

唐朝的牛李黨爭,是指以牛僧孺為首的一批官員和李德裕為首的一批官員之間長達幾十年的鬥爭。

可以說,唐朝的牛李黨爭是封建王朝最嚴重的黨爭事件之一,直接影響了中晚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牽涉的人員廣泛,我們熟悉的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李商隱,都曾遭受牛李黨爭的迫害。

唐朝的牛李黨爭對朝廷的影響有多大?為何讓後來的皇帝談之色變?


牛李黨爭的起源。

一說起黨爭,第一印象可能是奸臣當道、禍國殃民,但牛李黨爭不是這樣,牛李雙方陣營中大多數人都是國家的精英,陰險狡詐的只是少數。

牛李兩黨的領袖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唐朝中後期著名的宰相,他們品行端正、能力卓著、文采斐然,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牛李雙方結怨於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當權之時,公元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參加科舉考試的牛僧孺毫無顧忌地批評時政,得罪了時任宰相的李吉甫,遭到打壓不被重用,多年不被提拔。

直到李吉甫死後,牛僧孺才得到重用,而此時李吉甫的兒子靠父親的蔭補為官,在朝中擔任要職,父債子還,牛李黨爭開始愈演愈烈,誰也沒有想到,這一爭,直接爭了幾十年。

唐朝的牛李黨爭對朝廷的影響有多大?為何讓後來的皇帝談之色變?


牛李黨爭對官員和政策的影響。

牛李黨爭爭的是什麼?除了爭奪權力,更要命的是爭奪政策,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的爭奪。

在人員上,不管是哪一黨派上臺,另一黨派不管政見如何、能力如何、品行如何,只要不是自己的這一黨,一概從中央貶到地方。而對於自己的一黨,不管能力高低、品行良莠,一律得到重用。

這種僅以黨派論任用的行為,直接影響了唐朝官員的整體素質,影響了朝廷的正常運轉。

在政策上,同樣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部推翻,不管對錯,都要停止,一切重新再來。如果兩黨都有人在朝中任職,就會經常吵架,毫不避讓,直接影響了朝廷政策的正常推行。

自從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成為唐朝最大的威脅,而河北地區的藩鎮割據更嚴重。但是唐文宗卻嘆息道:“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

可見,當時的黨爭是多麼的嚴重,黨爭的危害絲毫不亞於藩鎮割據的威脅。

唐朝的牛李黨爭對朝廷的影響有多大?為何讓後來的皇帝談之色變?


牛李黨爭和藩鎮割據、宦官亂權共同導致了唐王朝的衰亡。

牛李黨爭愈演愈烈,雙方為了戰勝對方,都需要外援,於是,黨爭雙方又爭先恐後的和皇帝身邊的宦官以及割據各地的藩鎮相勾結,這直接導致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權的加劇。

唐朝中後期,宦官亂政幾乎是常有的事,宦官甚至可以直接發動政變、控制皇帝的廢立,唐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就是宦官亂權下的政變,宦官把唐文宗監視起來,五年後唐文宗得病而終。

直到唐宣宗繼位(公元846年)後,把唐武宗時期的大臣一概排斥,並撤了李黨之首李德裕的宰相職務,又把他貶謫到崖州(今海南),這場長達幾十年的朋黨之爭才宣告收場,但是此時的唐王朝已經鬧得更加不好收拾了。

唐朝的牛李黨爭對朝廷的影響有多大?為何讓後來的皇帝談之色變?

唐朝經過牛李黨爭、宦官亂權和藩鎮割據,朝政變得越來越混亂,唐宣宗之後的唐懿宗、唐僖宗,一味尋歡作樂,最終導致黃巢起義的爆發。黃巢起義失敗後,朱溫篡權,唐朝滅亡。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牛李黨爭造成唐朝中央朝政混亂,無疑是導致唐朝後期回天乏術、並最終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牛李黨爭對朝廷嚴重的影響,也使後世君王談之色變。

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有趣有用的歷史知識,敬請期待!

國事如家事,歷史也是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