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實在仕途: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

元和十一年,女兒阿羅的誕生讓白居易心情變得好了起來,人生彷彿就是這樣,當你用更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的時候,生活給予你的就會是風和日麗一片美好了。元和十二年的三月,白居易搬了新家,廬山草堂,廬山的靈氣似乎是滋潤了白居易人生,雖然經歷了兄長白幼文因病逝去的悲哀,但在廬山的山水滋潤下,白居易很快就從悲痛中緩解過來,第二年(元和十三年)的年底,因宰相崔群的舉薦,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終於回到了他本來的仕途之路上。

白居易的實在仕途: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

一順百順,在忠州,也就是今天重慶的忠縣做了一年多的刺史之後,元和十五年的正月二十七日,唐憲宗服金丹暴卒,太子李恆即位,曾經的太子賓客,四十九歲的白居易被召還長安,先是擔任司門員外郎,後又轉主客郎中、知制誥,重回機樞。

但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白居易此時已經對官場感到厭倦了,他說“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究其原因,一方面當然是見過了官場的真真假假,感覺有點噁心,另一方面,作為真正的讀書人,儒家弟子,名教傳人,對有著弒君父奪位嫌疑的唐穆宗,始終熱誠不起來,在他眼中,且不說得位正不正的問題,不知民間疾苦終日耽於玩樂的唐穆宗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人主,他不願意尸位素餐去侍奉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君王,而且這位耽於玩樂的穆宗當政下的朝堂,當時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權力鬥爭——牛李黨爭。

白居易的實在仕途: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

要說起這牛李黨爭的根源其實在於唐朝的藩鎮割據勢力與中央政權之間的權力鬥爭,之前咱們說過唐憲宗時的宰相武元衡就被藩鎮勢力派去的刺客當街刺殺,可見鬥爭之激烈,在武元衡事件後,唐朝的削藩政策也就不了了之,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藩鎮勢力對朝局的影響力不斷加大,最終導致了皇權旁落,朝局內形成了幾大勢力集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場面。

牛李黨爭其實發源於元和三年的制科考試,那一年白居易是制策考官,而那一年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有幾個考生寫了一些針砭時事的文章很合白居易的口味,在眾多考官的集體決策下,推舉了他們為考試的頭名,這幾個考生中就有後來牛李黨爭中牛派話事人的牛僧孺、李宗閔,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白居易是牛黨話事人的座師。當然後來這幾個考生被當朝宰相李吉甫以走後門作弊的名義告到唐憲宗那,被取消了成績,而後以白居易為首的朝野大臣紛紛為牛僧孺、李宗閔鳴冤,唐憲宗迫於輿論壓力將李吉甫貶官外放,就此牛僧孺和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就結下了冤仇。

白居易的實在仕途: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

之後唐穆宗登位後,李宗閔的女婿參加科舉考試登第,又被人舉報舞弊,而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此時是翰林學士,他和元稹、李紳都認可了科場舞弊一說,複試之後,發現舞弊之事是確實存在的,李宗閔被連坐貶官,這樣十三年後李宗閔和李德裕再次結下深仇。從此之後,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元稹、李紳為首的李黨就沒完沒了了。

說這麼多,其實主要是想把白居易的情況給大家介紹清楚,白居易是牛僧孺、李宗閔的座師,還曾為他們仗義直言,所以牛黨將白居易視為自己人;而李黨的主要成員元稹、李紳和白居易之間那是鐵哥們啊,所以李黨也將白居易視為理所當然的自己人,就這樣,老白就成了兩派都認可的自己人,可是立場鬥爭不允許騎牆派的存在啊,兩邊都討好意味著兩邊都得罪啊,只是白居易因為在民間的聲望不錯,所以即便是砌牆派也沒有哪個人真的去難為他,但他自己覺得這樣的日子沒意思啊,你想想每天在兩幫自己都算認可的人之間聽他們說對方的不是,甚至是給對方下絆子,這直腸子白居易受不了啊,受不了咋辦?咱自請外放!眼不見心不煩!

所以,在他的要求下,他來到了風景優美的杭州出任杭州刺史。在杭州看看美麗的西湖,心情那是很不錯啊,一首《錢塘湖春行》可見一斑啊

白居易的實在仕途: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遠離了朝堂的嘈雜紛擾,面對西湖山水,心情就變得恬適淡然了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西面的小道上,看到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

幾隻早起的黃鶯爭相棲息在向陽的樹枝上,誰家新飛來的燕子正忙著築巢銜泥。

散亂的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新發的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白居易的實在仕途: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


你看這悠閒勁,是比爭著脖子上疏抗辯舒服多了,其實從這個時候起,白居易就開始了佛係為官的仕途之旅,不看朝堂的黨爭,只顧當下的生活,開心的過好每一天,開心地做好分內事,其他的時間就安排給美酒佳人,在滿朝同僚們在長安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白居易在杭州過起了神仙一般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