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日本人名地名雜談

中國有“百家姓,千家姓”的說法,以13億的人口基數來看確實不能算多,不過,跟韓國那種全國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李、樸、金、崔”四大姓氏比顯然豐富多彩得多。早年去韓國出差,飯局上大家自報家門,客戶方面6個韓國人清一色的全姓金,席間一喊“金先生”所有人都為之一愣。


隨筆日本人名地名雜談


那日本有多少姓氏呢?目前人口約1億2千萬的日本姓氏竟有12萬之多!很多日本的姓氏連日本人看了也不知道怎麼讀,因此正式場合,無論填寫什麼東西都要求在日文漢字的名字上加註“假名”(也就是日文的拼音),因為姓名實在太多太複雜了!除了常見的鈴木、佐藤、田中之類,很多名字日本人也不能保證自己100%正確讀對。
舉個例子來說,日臺混血明星金城武,姓金城,名武,其姓氏的“金城”讀“かねしろ(Kaneshiro)”,但如果你以為姓金城的都這麼讀就錯了,同樣“金城”二字,日本還有一個姓讀“きんじょう(Kinjyou)”。所以,見到姓金城的日本人,如果不在名字上註明讀音,單憑漢字我也不能區分他的“金城”到底怎麼讀。
同樣的還有“角”這個姓氏,作為姓氏的“角”讀做“かど(Kado)”,但也有的日本人姓角卻讀做“すみ(Sumi)”。此外,“角”這個姓還有個比較少見的第三種讀音,“こう(Kou)”。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難以想象?
這種例子太多了,比如看日漫的朋友可能知道《孔雀王》這本漫畫,作者叫荻野真,姓荻野,名真。這個“荻野”,也有“おぎの(Ogino)”和はぎの(Hagino)”兩種讀法。再比如日本佳能公司的社長叫御手洗富士夫,姓御手洗,名富士夫。有點日語基礎的朋友都知道,“御手洗”這三個字是日文廁所的意思,但當人名時就不能讀成廁所的發音,廁所發“おてあらい(Otearai)”,而人名的“御手洗”要讀“みたらい(Mitarai)”,搞錯了就會很失禮。所以,如果和日本人交往,看到名字不要想當然的讀,不能說我看哪個哪個日劇裡這個名字這麼讀就認定所有同樣漢字的日本人名字都是同一發音,這跟咱中國姓氏有所不同。


從字面上講,日本人的姓氏以漢語的眼光看有的也很搞笑。比如可愛的,有姓“大熊”也有姓“小熊”的,我以前鄰居一個日本老頭就姓“小熊”,這姓氏要在中國應該對比較受女性歡迎。也有倒黴的,比如我見過有日本人姓“飯見”的,這要在中國,一自我介紹就得這麼說,“初次見面,我是日本人飯見.....”,還有更悲催的,以前接觸過一個日本哥們兒,姓“小野塚”........要在中國根本沒法混了。(不由想起國內新聞裡那個“中國史上最強悍姓名”,湖北黃岡市國家稅務局領導“操高潮”同志........)
以前我說過日本足球名將、元中場核心的小野真二,小野讀ONO,每次參加國際比賽,小野中場一得球,日本球迷就齊聲高呼他的名字,其他國家球迷總搞不懂為什麼小野控球組織進攻時日本球迷會齊喊“Oh~~NO~~,Oh~~NO~~”。
日本還有一些和中國漢字一樣但讀音完全不同的單字姓氏,比如“林”、“吳”、“金”等等。這些一個字的姓氏很容易讓人產生是中國人的錯覺。此外,日本女人結婚後姓氏會隨夫姓,也就是舊中國的冠夫姓,看日劇大家可能會偶爾聽到“舊姓”這種說法,意思就是女性結婚之前的姓氏。日本國內近幾年關於女性婚後改姓的問題也引發生過爭論,保守派認為女性婚後改隨夫姓可以增加一個家庭夫婦間的聯繫,使家庭感情更穩定,改革派認為這是男權社會的糟粕,是對女性的不公平。總之爭論了好久,到現在也沒見到一個具體結論。

人名以外,日本地名也很有意思。新宿和離新宿不遠的原宿現在是日本流行的發祥中心,其實,這個“宿”字就是古日本幕府政權時代驛站的意思。像池袋、涉谷之類的繁華地區基本都是第2次世界
大戰後發展起來的村子,真正百多年前江戶時代東京都的中心區都在現在破落的江東區、墨田區一代。
有些日本地名以中文理解起來感覺特沒文化內涵,比如我以前住東京都板橋區一個叫“大山”的地方,家裡看了地址老覺得我在日本吃苦受罪住山裡。還有一些地名容易和中國混淆,比如“湖北”等等。廣為人知的就是日本千葉縣的“我孫子市”,此外“我孫子”也是日本人的一個姓氏。順便提一句,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上名字最短的城市在日本三重縣,這個市的名字只有一個字——“津”,而且讀音也只有一個音“つ”。

隨筆日本人名地名雜談


仔細追根溯源,日本的人名地名有好多有意思的東西可以發掘,日本對傳統的東西保存非常好,不像現在中國,很多地名都變成了就是附近一個小區或者一個商城的名字,說實話挺惡俗。至於國內坊間流傳的“梅川庫子”、“朝日博起”、“岡坂日川”完全就是杜撰的笑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