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羅拉一起奔跑:湊夠10萬馬克,解救男朋友

離開廣東之前,我去惠州見了一位三年未見的同學。

從西湖景區出來的路上,我向同學說起離開廣東的原因,感慨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同學說,我們的人生軌跡的確會被一些小小的偶然改變,人在世間實在渺小。隨後他問我有沒有看過《羅拉快跑》。

“很久之前看過,”我下意識地說,“羅拉總共跑了三次,她每次都有進步。”

“不對,是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他非常堅決地否定了我的看法。

我覺得他的觀點很耳熟,直到我翻到之前的觀影記錄——“人生有無數種可能”赫然是8年前的我對《羅拉快跑》的評論。

羅拉和曼尼是一對年輕戀人,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曼尼為自己的老大跑腿。因為羅拉未能及時接應,曼尼只能選擇乘地鐵,卻將10萬馬克贓款遺失在地鐵內。而老大在20分鐘後,要來拿回這筆錢。曼尼必須在12點前,將此筆鉅款追回,否則他將小命不保。

羅拉開始奔跑。

與羅拉一起奔跑:湊夠10萬馬克,解救男朋友

羅拉跑到銀行找爸爸要錢。爸爸的情人懷孕了,兩人正在商討未來。羅拉要錢的行為激怒了爸爸。爸爸決定離開現有家庭和情人結婚,還告訴羅拉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遭驅趕的羅拉繼續跑。羅拉未能及時阻止曼尼搶劫超市,只好和他一起搶劫,得手後的羅拉被趕到的警察槍殺。

劇情重啟。羅拉跑到銀行找爸爸要錢。爸爸正和情人起爭執,心煩意亂的爸爸只想趕走突然闖入的羅拉。一怒之下的羅拉搶了銀行。羅拉得手後繼續跑去和曼尼匯合,曼尼在路中間被疾駛而過的救護車撞死。

劇情再次重啟。羅拉跑到銀行找爸爸要錢。爸爸正好去赴約。羅拉一路奔跑看到了賭場,便進去把身上的錢換成籌碼。同時間,曼尼看到了撿到錢的流浪漢,曼尼開始跑。畫面回到羅拉,她在賭場贏到了10萬馬克;曼尼也追上了流浪漢,把錢拿了回來。當羅拉趕到時,曼尼已經把錢交給老大。

與羅拉一起奔跑:湊夠10萬馬克,解救男朋友

單從劇情來看,羅拉第三次奔跑的結局是最好的。但這並不能說明羅拉每一次都在進步,因為羅拉的每一次奔跑都是獨立的,她並未從上一次的失敗中吸取經驗,只不過導演給了第三次奔跑一個近乎皆大歡喜的結尾。

未嘗不能套用已經被用爛的“平行時空”理論,三個平行時空的羅拉,遭遇相同的糟心事,只不過每一個細微環節的改變,都促成故事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在導演的敘事之外,還有無數個羅拉在奔跑。

在羅拉的命運發生改變之時,路人的人生軌跡也在改變。辱罵羅拉的婦女可能會失去孩子的監護權,也可能彩票中獎,一夜暴富;偷自行車的男子會被抓,之後遇見心儀女子並結婚,有可能成了流浪漢,悽慘死去,還可能將自行車賣給撿到錢的流浪漢,在無意中促使曼尼找回丟失的錢……

沒錯,和8年前的我一樣,現在的我仍然贊同羅拉的數次奔跑呈現了“人生的無數種可能”,但我也清楚地知道,不管“可能”有多少個,在一個時間點,我們能做的,唯有一個選擇。就像薛定諤的貓那樣,只有打開才知道盒子裡的貓是什麼狀態,而一個時空的你只有一次打開的機會。

人生有無數種可能。這是一句多麼動人的話,未來在你面前徐徐展開,你的眼前是琳琅滿目的選項——去哪個城市、去哪個大學、讀哪個專業……在提交志願的那一刻到來之前,你擁有此生最多的可能性。

可事實上,人生的無數種可能早就消失在你做出某一選擇之時。後來你已然明白,不管那時的你做什麼選擇,其實都會後悔。也許後悔的程度會不一樣。但還是忍不住好奇,同一時間段、不同空間的那個做了不一樣選擇的你,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現在我知道了,“無數種可能”只是曾經的我對未來所抱有的美好希冀。早在我終於告別學生時代,覺得人生的終點已經隱約可見之前,我就已經想不起初看《羅拉快跑》的感覺。

當我重看此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個在風中奔跑的紅髮少女,而是梅耶三次未能逃過的車禍。

前兩次,狂奔的羅拉分散了梅耶的注意力,使他撞上一輛白車。第三次,梅耶的車子撞上了羅拉但躲過了白車,也導致羅拉錯過向爸爸要錢。然而之後梅耶還是因為騎行的流浪漢與白車相撞。不管時間線怎麼變化,梅耶出車禍都是註定要發生的,看上去羅拉的出現改變了他的行車軌跡,但對梅耶而言,各種可能性最終指向同一個結果。或許導演意在說明,有些事情早在冥冥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與羅拉一起奔跑:湊夠10萬馬克,解救男朋友

我的這位同學則很犀利地說:“只有年齡大的人知道,所謂的可能性只不過就是少年時候的一點建立在自信自負自以為是基礎上的想象。”

“既然你這麼看待無數種可能,為什麼還會把《羅拉快跑》看了那麼多遍?”

“因為‘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

但是你知道的,當羅拉奔跑的時候,她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湊夠10萬馬克,解救男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