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福原愛童年照

她從3歲開始打乒乓球,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時,她已經踩著垃圾桶站在球檯邊,一遍遍地練習,一年打壞3個球拍。

她4歲開始參加乒乓球比賽,一輸球就哭,但邊哭邊堅持。

她說自己第一次到中國練球是5歲,“我記得從來沒打那麼多球,第一次打完腿痠打睡不著。”

她就是福原愛。

所有的成功背後,都是流著淚的堅持,哭著說不放棄!


近日,一段3歲女孩邊哭邊打乒乓球的視頻走紅網絡

視頻中,一個3歲女孩叉著腰站在乒乓球桌旁邊,一邊號啕大哭,一邊堅持揮拍,竟然精準地把每個球都打了回去。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網友紛紛表示:

“太萌了,簡直就是翻版福原愛”。

“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這孩子長大或許也是個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

“大早晨的,笑死我了。”

“心疼寶寶一秒。”

女孩的父親表示,學習乒乓球是孩子願意的,現階段還在練習揮拍,反覆地練習很枯燥,孩子累了倦了受批評了都會想到退縮,她雖然忍不住大哭,但仍然堅持著練習。他也希望通過引導和陪伴讓孩子學會堅持。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們,忙著調侃:

“快把視頻收藏了,丫頭未來奪取世界冠軍,我們就用視頻‘威脅’她。”

“這可能是乒乓球的新技法。”

“雙眼閉上都招招不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能擋得住?二眼都睜開就沒誰了”

調侃歸調侃,都是帶著善意的鼓勵和祝福的:“艱難困苦,汝玉於成”、“十年之後站在世界之巔”,因為大家都認同“冠軍背後就是殘忍的堅持”。

而評論區裡,還有另外一種聲音:

拔苗助長不可取,應該順應孩子的天賦和興趣,不要逼迫孩子在年幼時承受與年齡不符的壓力,呼籲把快樂還給童年。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近年來,關於孩子興趣班的討論一直熱度不減——

(1)興趣班到底是孩子的興趣班,還是家長的興趣班?

《少年說》節目中,一個六年級女生吐槽媽媽強制給她報了很多特長班:

“她覺得乒乓球是國球,她又很喜歡打乒乓球,所以就給我報了乒乓球班;

她又看到現在有很多小孩駝背,覺得跳舞就不會駝背,所以就給我報了舞蹈班;

兩個月前,她本來要給我報架子鼓班的,在準備報名的時候,她突然看到了非洲鼓的視頻,一眼愛上了非洲鼓,最後竟然給我報了一個非洲鼓班。”

遠不止於此,媽媽還給她報了騎馬、跆拳道、羽毛球,而且還報了一個化妝班。

孩子崩潰吶喊:“可是沒有一個是我喜歡的!既然這些特長都是你喜歡的,那為什麼你自己不去上呢?”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全民焦慮的時代,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竭盡所能創造條件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以期孩子在學習以外,全面發展,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至於選擇哪些培訓班,一方面來源於比較,別人家孩子報了,我也得報上;另一方面源於家長覺得有用,一切以“為了孩子好”為前提;還有一些則是父母自己未盡的心願,希望藉由孩子來實現。

別讓興趣班沒了興趣,只剩下“班”。


(2)報多少個興趣班才夠(才算多)?

另一個四年級的女孩,一週就7天,6天都有課,6天要上8個課外班:鋼琴、英語、語文、數學、畫畫、舞蹈、乒乓球、蠟染。

而她的媽媽卻仍然覺得:“你的課外班算多嗎?週五還沒安排課外班呢!”

畫面簡直不要太真實!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媽媽們總是希望孩子成為擁有72變的孫悟空,揹著金箍棒(熱愛學習的動力和毅力)斬妖除魔(解鎖各科新知識、新能力),最後取得真經。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到底是揠苗助長還是贏在起跑線上?你怎麼看?


(3)報了興趣班,孩子不想堅持了,該強迫堅持還是該放棄?

網上有很多類似的求助問答,為孩子報個班容易,短暫的新鮮感過後,可能面臨的便是孩子說“我不喜歡”、“太難了!”、“不想學了”。

接下來的每一次課都可能演變成一場親子大戰,在這樣的拉鋸之下,強制堅持的學習效果似乎也並不明顯,怎麼辦?

說放棄又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生怕這一念之差,毀了孩子本可能夠得到的光明前途,這鍋背不起!

3歲女孩邊哭邊打乒乓球的視頻評論區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討論——

有人認為,如果不顧孩子的天賦,一味從功利的出發點逼孩子學這學那,最終必定徒勞無功。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而有人認為,孩子自制力不夠,總是三分鐘熱度,如果父母不夠果斷堅決,必將學啥啥不成。

這位網友同時指出,孩子的哭鬧其實只是一種試探,是她的小心機,如果家長夠堅定,孩子就會如視頻中的小姑娘一樣,哪怕哭著,也不敢耽誤練習。將來長大懂事了,孩子會感激父母當初逼了這一把。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能夠支撐這個觀點的現實案例有很多:董卿、郎朗、周杰倫……

周杰倫說自己從四歲開始學鋼琴,當時他也很羨慕別的小朋友可以在外面玩,而自己卻要每天彈鋼琴。

謝霆鋒很好奇:“四歲可以坐兩個小時?”

周杰倫:“不可以,所以媽媽拿著藤條。但是現在我很感謝她,所以我寫了《聽媽媽的話》。”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有一位網友的話,我認為比較中肯,分享給大家共勉——

天下孩子共同的愛好只有一個:玩,這是天性。

除此以外,只有先嚐試體驗——瞭解——實踐之後,興趣和天賦才能慢慢被發現和挖掘。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辨別能力,應以家長引導為主,孩子的興趣為輔(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適當地讓孩子去嘗試,讓他在體驗中找到成就感、愉悅感,轉化成源源不竭的內驅動力。

隨著孩子長大,逐漸有了自主意識,應轉變為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家長的引導為輔。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育兒道路上,永遠不是“一條標準走到底的”,這正好與陶虹的觀點不謀而合。

現實生活中的陶虹,是一位充滿智慧、具有高度自我覺察力的媽媽,陶虹家裡有一整面書架,上面擺放的都是她閱讀過的育兒書籍,但她認為自己沒有特別堅決的教育觀,因為教育觀是跟隨著自己的成長或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不停改變的。

育兒先育己!

育兒的道路就是一場修行,每位家長也都是在摸索中行進,在這場旅程當中,但願我們都像陶虹一樣,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乒乓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文末互動

對於視頻中的小女孩和父親,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你給孩子報興趣班了嗎?如何選擇興趣班?

孩子想放棄時,你是強制他堅持,還是順其自然?

歡迎留言討論。

育兒路上,願我們都成為有覺悟、能自省的成長型父母。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