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核心摘錄
1、債務危機案例:英國2005-2015年通縮型去槓桿。
2、泡沫期完結時的債務規模:GDP的437%。
3、蕭條期標誌性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4、蕭條時期數據:那時的英國經歷了具有自強化效應的GDP下跌(幅度為6%),股價下跌(幅度為52%),房價下跌(幅度為19%),失業率上升了3%,英國的金融機構也面臨巨大壓力。
5、再通脹時期刺激政策:從貨幣政策來看, (英國在這一時期的)M0增量相當於GDP的10%,利率最終也降到了幾乎為0的水平,經濟刺激時期的真實匯率水平平均在-5%左右。在這個週期當中,英國在管理金融機構和處理壞賬方面表現的很激進——如果政策工具包中有9樣工具,其中6樣都拿出來應付局面了,特別是英國還實施了銀行的國有化,並直接提供流通性和購買問題資產。
6、再通脹時期的成果:在這一階段(英國的)失業率下降了2%,債務佔到GDP的比重也下降了73%(以年化計算為12%)。漂亮去槓桿的過程中,(英國)債務收入比的下降主要歸因於真實收入的上漲以及通脹。(之後英國)花了5年才使得其真實GDP回到之前的巔峰水平,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市直到現在也沒有重回高點。
英國2005-2015年通縮型去槓桿
就像下圖中所展示的一樣,英國在2005年到201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典型的通縮型去槓桿週期。
泡沫期
在2005年到2008年之間,英國經歷了一場主要由升高的債務和強勁的資產回報所帶來的、具有自強化特徵的泡沫時期。到泡沫期完結的時候,其債務規模增加了相當於GDP 89%的規模,債務總量達到了此次危機之前的最高峰——約等於GDP的437%。在這一案例中,債務多以英鎊計價,大部分債務也由本國人持有。在泡沫期時,(英國)的投資性資金流入規模較大,約相當於GDP的14%,這也使得其經常賬戶赤字規模3%的部分得到了補充。得益於上升的債務和資本流入,英國的經濟增長比較強勁(大約3%左右),經濟活動景氣度也較高(GDP差額最高達到4%)。此外,(這一時期的)英國資產回報率也很好(在泡沫期股市實現了8%的年化平均收益),這(反過來)促進了借貸行為,經濟從而獲得進一步刺激。把上述內容放在一起來看,經濟泡沫所帶來的壓力、收緊的信貸和貨幣以及相關國家的孱弱態勢共同造就了一個不穩定的經濟環境。
蕭條期
最終(泡沫期積累的)趨勢終於形成反轉,併產生了具有自強化效應的蕭條螺旋,即(我們所說的)“醜陋去槓桿”。這一時期自2008年持續至2009年,在危機前的最高峰,英國應償債務達到了GDP的82%,高水平的債務使得英國經濟十分脆弱,難以招架重大打擊(的發生)——這次重大打擊(最後)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式得以呈現。那時的英國經歷了具有自強化效應的GDP下跌(幅度為6%),股價下跌(幅度為52%),房價下跌(幅度為19%),失業率上升了3%,英國的金融機構也面臨巨大壓力。就像下圖中所展示的一樣,儘管英國需要一次去槓桿的過程,其債務佔到GDP的比重(仍然)增加了34%(以年化增長率計為24%),主要是由政府借新債應對危機的原因所導致,其次是由下降的真實收入所導致。
下圖中的測量計由一系列數據綱要彙總而成,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粗略的測量。
再通脹時期
在經歷了一次比平均時間長的蕭條時期後,政策制定者於2009年開始(將政策)轉向提供足夠的經濟刺激,以把醜陋去槓桿轉化為漂亮去槓桿,(並將經濟週期)拉回再通脹時期。從貨幣政策來看, (英國在這一時期的)M0增量相當於GDP的10%,利率最終也降到了幾乎為0的水平,經濟刺激時期的真實匯率水平平均在-5%左右。在這個週期當中,英國在管理金融機構和處理壞賬方面表現的很激進——如果政策工具包中有9樣工具,其中6樣都拿出來應付局面了,特別是英國還實施了銀行的國有化,並直接提供流通性和購買問題資產。上述的刺激政策成功的將經濟名義增長率帶回了名義利率之上的水平(在這段時期經濟的名義增長率平均在4%左右,同時本土遠期利率下降到了1%的水平)。正如下圖所展示的一樣,在這一階段(英國的)失業率下降了2%,債務佔到GDP的比重也下降了73%(以年化計算為12%)。漂亮去槓桿的過程中,(英國)債務收入比的下降主要歸因於真實收入的上漲以及通脹。(之後英國)花了5年才使得其真實GDP回到之前的巔峰水平,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市直到現在也沒有重回高點。
附圖集合:英國2005-2015年去槓桿
1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