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朋友,你聽說過《全職高手》嗎?你聽說過電子競技嗎?你聽說過第九藝術嗎?

起初我關注這劇,是出於看過書和第一季動畫後的一種觀望,覺得這個IP無法拍好,也難以想象書中描寫的遊戲戰鬥怎麼拍。第一版預告被嘲笑到我首頁的時候我心想,又完了。結果還是忍不住在7.24那日看了各集預告,嗯有點還行。這裡特別贊一下傑大的聲音,雖然因為製片方要求配的很動漫化,但是太喜歡這個聲音代表老葉了,我留下來看了正片。我個人理解這麼安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第一季動畫很成功,先把人留下看看再說。本著我倒要看看你們怎麼打遊戲的心態點開了第一集,然後——一葉之秋!這個戰鬥CG!我可以了!

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企鵝找演員也有自己的考量,雖然簡陋許多,但根據楊洋本人建模的一葉之秋挺符合遊戲設計美學。

我正香著呢,搜索卻發現對CG部分的評價可謂兩極分化。我費解為什麼很多人能輕飄飄說出“國產網遊吊打”“劇很好特效真的不行”,其中甚至不乏一些我覺得學識算的上淵博的大V。反思後我想,可能這正是拍這部劇的意義之一:無知才生傲慢,不瞭解才會妄斷。

隔行如隔山,關於技術上層面上的優秀知乎有專業人士詳細解讀,我就不再贅述。同時,每個人成長經歷不同,看事物的角度和關注點也不同。我以一個卡帶時代就玩魂鬥羅的老玩家身份自居,倚老賣老談談CG畫面帶給我的驚喜吧。

我眼中的王不留行:黑色的法師長袍,頭頂大巫師帽,沒有問題ojbk。

666,大佬能讓我玩一玩你這號嗎?

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而痛罵的人呢,盯著靜止幀的臉部特寫(照顧王大眼女友粉的心情,我不放圖了哈),想給他重新捏臉。不過可以理解,當下國內遊戲捏臉普遍遵循美型王道嘛。不過在《榮耀》遊戲中,角色的臉基本根據本人捏的。有點類似《刀劍神域》中根據玩家外貌生成遊戲角色面部特徵的《SAO》。這種設計概念應該是出於營造出一種讓玩家走入遊戲世界,模擬虛擬現實交互的目的。

一場遊戲一場夢,夢中身似是而非。

我想理一個思路,劇中的CG畫面,本就不想做媲美夢工廠史克威爾,沒有那個投資,也沒那個必要。特效應為目的服務,技術為效果服務。劇中的CG的目的在於模擬一個身臨其境mmorpg遊戲(《榮耀》原型《dnf》+《wow》同屬此類)玩家視角下行動的畫面,一般由即時演算完成。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款遊戲,動作設計都是具有重複性的——很容易發現遊戲裡,同一個動作跳躍,同一個動作拿起武器。看多了你是否覺得視覺疲勞與乏味?

GIF

以《古劍奇譚3》為例,看技能動作的重複性。主機平臺的動作類遊戲一般設計的更加細膩豐富顯得自然,但人工計算終有上限。

而劇中採用真人動捕輔助出來的畫面,不存在重複性這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從動態表現上講,目前沒有任何一款現實遊戲可以超過劇中的《榮耀》畫面(假設它真的是一款存在的遊戲)。請明白一點,無論你看過的過場CG多麼精良,那只是一段動畫,作為內嵌視頻文件播放給你觀看,而不是你在操作遊戲時候運行的畫面。也許你要問,那你拿CG比我的即時演算是不是不要臉呀?那沒辦法,劇裡設定我在《榮耀》裡就是這麼玩遊戲的呢,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在此基礎上,大廠風範的分鏡配合特別出眾的剪輯,鏡頭視角的靈活運用盡可能地模擬了彷彿玩家進入遊戲世界裡的虛擬現實(VR)。當然這只是視角上的一種模擬,每個人的感受力不同,觀看設備不同,是否在觀看中真的體會到了因人而異(個人認為屏幕越大效果越佳,參加過點映場的觀眾比較令人羨慕)。

片頭葉修眼前彷彿護目鏡的圖案,看起來是不是很像頭號玩家,其真實原型應該是VR。

所以,別問了,與劇中一樣的《榮耀》目前做不出來的。題外話一句,遊戲產業的更新換代太快,《全職高手》寫作年代是2011-2014,一代霸權mmorpg日薄西山。手遊最賺的今天,mmorpg是否大勢已去一直難以定論。從劇中模擬的效果看,結合成熟後的VR技術,mmorpg也許有王者歸來的那一天。

事實上mmorpg從來都不是主流電競項目,有人戲稱魔獸競技場毀了窩窩,郭偉偉辦劍三大師賽被各界噴的跟渣一樣。可以說從小說本身,mmorpg背景下的電子競技這一設定就是懸浮的。電競圈如果要從這個角度對劇嗤之以鼻,那麼原著本身都要挨批的。然而從藝術加工角度說,mmorpg遊戲背景比傳統電競項目更加適合被轉化為文字描寫,添加故事情節,以吸引讀者。同理,在看待原著改編的時候要明白,劇裡很多變動是除了要確保過審,更是為了整個作品在當前的藝術形式下的表現力,吸引越來越坐不住的電視劇觀眾。

由CG就可知,鵝拍這部劇真的非常用心了。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揣測,鵝的初衷並不僅限於開發IP隨手拍一部真人劇,撈一筆那麼簡單。是的,誰都不會嫌棄錢多,但是更長遠的,更大環境意義上的呢?我們都知道電視劇的傳播意義,多麼適合做宣傳的窗口。讓長久汙名化的電子毒品洪水猛獸有一次直面主流質疑作答的機會。

從當年的WCG發展到如今有電競圈,電競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遊戲產業的發展,而產業的發展依賴政策的扶植。我父母屬於比較開明的,以前就常問我,遊戲有什麼好玩的?為什麼喊你吃飯不能先暫停一下(我相信每一個打過團本競技場的人都被這麼問過吧)?

抽象的形容很難真正解釋遊戲的魅力,而親自玩一下呢,對很多人來說門檻有點高。我爸曾說你打我看著,我看看有什麼意思,盯著我玩遊戲,然後問我,怎麼一直撅著個屁股跑啊跳啊的有啥個意思?又氣又好笑。現在,我只需邀他一起看《全職高手》,就能感受遊戲的魅力。至於玩遊戲的種種樂趣與感動,副本攻略查得頭禿,次次失敗後第一次通關,開出紫武手都抖了,“我只想一直和你一起打遊戲”,“你還會回來玩嗎”……那可真叫做憶往昔崢嶸歲月呀。CNNIC發佈的第二十一次中國互聯網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網民2.1億,網遊網民1.2億。我認為這劇是非常適合遊戲玩家攜其家屬觀看的。

討論組裡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不禁留言“枯了,開荒的日子永遠最快樂”。其實我留言的時候,第一反應已經不是全職的劇情了,而是我的親身經歷。

“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他們都老了吧…” 好的故事不就是讓你流自己的淚嗎?

前幾天看一篇社論覺得其中有句話說的挺好,影視改編能否超越“圈地自萌”,擁抱更大格局?日本動漫怎麼做到文化輸出全球的,因為它包羅萬象了,不侷限於做給小孩子看的。一個能把遊戲產業與電競文化帶入公眾視野的小說改編電視劇,肯定也並不僅侷限於做給書粉看。雖然劇還沒播完,但是從目前看,只要編劇把握住全職原著的核心,不過從頭再來罷了,就沒有問題。作者點映會談及人物原型是喬丹的時候,我有一絲觸動: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喬丹可能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了,畢竟nba衰落了。一代偶像的精神,卻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下去,好像薪火相傳,永不熄滅。經得起推敲的體育競技精神內核,鮮明討巧的人物設計,脈絡清晰的故事主線巧遇到了鵝作為國內遊戲大廠探索如果打造遊戲產業與電競文化的社會形象的一種嘗試。劇版《全職高手》製作水平之高,可謂前無古人,短時期內也是後無來者的,除非團隊接著做。整個團隊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拖後腿,盡己所能去完成。電競界提供外援支持,幕後特效團隊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可謂眾志成城齊心合力想打造一部優秀的電競題材電視劇。這部劇的優秀程度太多大佬背書了我就不背了,在這一題材上肯定是擁有姓名會被人記住。

本該是口碑大爆的里程碑式作品,天時地利,可惜人不和。事實上,隨著影視劇的播出,原著小說也是會被帶動宣傳。我就因為西安24小時的熱播去讀了小說。既然大家都認為原作最有魅力,為什麼不借此機會大方安利小說和8月16日的全職大電影呢,總有好奇的路人會因為對劇的好感願意一試。儘管事態已至此,還是想奉勸劇粉和書粉能各退一步,化干戈為玉帛,不要激化矛盾兩敗俱傷。知道榮耀不是一個人的遊戲,怎麼不明白合作才能共贏?在相互討伐的拉鋸戰中,真正受傷且無辜的往往是創作者。不論是製作遊戲影視還是寫小說,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不論從金錢回報還是成就感考慮,都希望收穫更多的受眾。我想真正的喜歡,不是固在自己懷中,而是讓更多人去熱愛它。遊戲玩家,二次元,偶像愛豆,一個個小眾與小眾之間,築起優越感的壁壘,就真的守住一方天地的安寧了嗎?真的有利於自己的文化發展與持續了嗎?所以你愛的到底是遊戲,二次元,偶像本身還是優越感呢?其實遊戲圈內也有老話,主機看不起pc,電競看不起手遊,高玩看不起菜雞,老人看不起萌新。想想自己在很多時候也的確做不到完全沒有優越感。方知“如果喜歡,就把這一切當成是榮耀,而不是炫耀”這一句說到做到是多麼難能可貴。

我現在寫長評,不僅僅為了這部劇,更是為了那些年我熱愛的帶給我諸多快樂的遊戲。作為獨生子女長大的一代,遊戲就是我寒來暑往歲月相伴的老友。一部替我將這位朋友介紹給大眾的電視劇,我不希望它被耽誤在烏煙瘴氣的粉圈傾軋和跟風路人傲慢的不屑之中。

曾看見有人說讓《銀翼殺手2049》這種片子虧錢是這個時代的恥辱。我想,如果讓劇版《全職高手》在豆瓣低於7.5分,那也可以說是豆瓣的恥辱了。註冊豆瓣11年了,因為豆瓣越來越水很久沒有打分習慣了,特意為劇打分長評。我呼籲豆瓣用戶能多角度思考,更合理地給予作品評分。雖然總說時間會證明一切,金子總會發光,但為什麼要浪費時間讓它等待。

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我們天天質問國產影視劇為何製造垃圾腦殘片,罵廣電罵資本罵營銷罵流量,卻不問問這屆觀眾到底行不行,配不配?如果沒有真正的判斷力人云亦云,眼界心胸都狹隘,只見毫釐不識泰山,不能容忍百花齊放,不實事求是以作品本身論好壞,對創作誠意毫無尊重的藐視,那麼真的只配吃垃圾了。長久的惡性循環也更無從談起文化輸出了。

全職高手劇版究竟在拍給誰看——開給大眾視野的一扇窗口

評分一直在7分撲騰,誰能想到2019年夏天我被一部國產電視劇虐的死去活來,這幾天為此耽誤了太多時間和精力。論文以外寫字最多的居然是一篇影評。誰不知道很多事情無意義,很多道理講不通,但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吧,希望這部劇在豆瓣這一方還不算被無知和狹隘完全侵蝕的寸土,真的能逆風翻盤,榮耀迴歸。本自來水寫到這裡,倒真的希望劇方給我打點錢,我已經喝掉6大杯奶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