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國第一才子來訪,這位皇帝為何派一個文盲接待?

敵國第一才子來訪,這位皇帝為何派一個文盲接待?

宋朝是一個以“文治”著稱的朝代,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十分尊崇。然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卻是武將出身,他一面對文人優禮有加,一面又保留著濃厚的“武夫”本色:行事往往不拘常理,出人意表。

這樣的背景讓下面這個故事顯得更加滑稽。

北宋初年,全國尚未統一,江南大片國土仍處在李煜的南唐統治之下。 李煜迫於北宋壓力,不得不同意納貢稱臣,但依然內懷不服。他手下有位大臣叫徐鉉,博古通今,才華橫溢,而且口才絕佳,極善雄辯,不僅在南唐沒有對手,連北宋的朝臣都對他犯怵。

這一年,徐鉉受李煜委派,要前往北宋納貢。按當時慣例,北宋要選一人作為“押伴使”,前往南唐迎接徐鉉。雖然北宋也有很多滿腹經綸又能言善辯的大臣,但一聽今年的來使是徐鉉,居然個個甘拜下風,生怕哪句話接不上來,丟了自己和國家的臉面,所以都不敢應這個差事。宰相選了半天,硬是挑不出一個合適人選,只好請示皇帝。

敵國第一才子來訪,這位皇帝為何派一個文盲接待?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沉思片刻,讓太監傳旨給殿前司:挑選十個不識字的侍衛,報上名單。殿前司是皇帝的禁軍,殿前侍衛都是粗獷的軍漢,這個時候皇帝為啥要找他們,還點名要不識字的? 殿前司不敢多問,很快就找了十個文盲侍衛,把名單呈上。趙匡胤看了看,從裡面圈出一人,說:“這人我知道,他當押伴使最合適!”

消息公佈,朝廷上下都詫異了。原來這個侍衛不但大字不識一個,而且老實木訥,不善言辭。讓這樣的人去接徐鉉,不是被笑掉大牙? 那侍衛自己更是一頭霧水,但既然是皇上欽點,他也只好從命。於是換上押伴使的行頭,帶上幾個隨從,渡江去接徐鉉。

敵國第一才子來訪,這位皇帝為何派一個文盲接待?

徐鉉書法 私誠帖

徐鉉一直以為北宋的押伴使肯定是位飽學名士,所以早早做好準備,要在言辭上壓對方一頭,最好是挑起幾場大辯論,再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把對方駁倒,為南唐爭一口氣,讓宋朝不敢小覷。

但宋朝的押伴使一到,徐鉉就有點疑惑:眼前這位生得五大三粗,怎麼看都不像讀書人。然而人不可貌相,徐鉉也沒多想,就和他一起上了船,往中原而來。

船到江中,徐鉉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話匣子,一會聊中原風土,評點人物,一會又觸景生情,吟詩作對,一會又談起天下形勢,流露和宋朝分庭抗禮之決心…..一時滔滔不絕,“詞鋒如雲”。同船的幾位隨從都為押伴使大人捏了把汗。

然而,無論他扯什麼話題,這位押伴使就是不接茬:要麼毫無反應,一聲不吭,要麼就微微點頭,說幾聲“好”“對”(其人不能答,徒唯唯)。一開始,徐鉉還以為他被自己的才華鎮住了,心裡頗為得意,但漸漸就開始不耐煩了,故意說一些有爭議的話題,想激他和自己辯論。然而押伴使大哥還是不為所動,仍然面無表情,一言不發,靜靜地看著這位江南才子一個人表演。這種“尬聊”持續了幾天,徐鉉身心俱疲,也就懶得再說話了。而等到知曉押伴使的真實身份,徐鉉這才明白:宋朝皇帝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

幾年後,徐鉉隨李後主歸降了宋朝。

敵國第一才子來訪,這位皇帝為何派一個文盲接待?

李煜

試想一下,如果趙匡胤當初找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去迎戰徐鉉,結果會如何呢? 顯然無外乎兩種結果:一種是被徐鉉說倒,顏面盡失;一種是說倒徐鉉,折其銳氣——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對於一個存心想和你抬槓的人,你是無法靠言語讓他折服的,他寧願強詞奪理,也會繼續和你糾纏下去。

而在趙匡胤看來,選擇與徐鉉正面交手,不論勝敗如何,本身就有損大國的體面。而派一個文盲對付他,就是要告訴徐鉉,你連跟我平等交鋒的資格都沒有。這等於實施了一次“降維打擊”,讓你有勁使不上,有話說不出,讓你所有的詞鋒和傲氣都化於無形。

這種做法,史家稱之為“以愚困智”。

反觀當下的生活,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徐鉉式的人物。他們是朋友圈和辦公室的“意見領袖”,喜歡高談闊論,喜歡與人爭辯,而且不佔上風決不罷休。只可惜他們沒有徐鉉的才華,有時明明是滿口歪理,卻依然滔滔不絕。對付這種人,我們應該學學宋太祖和那位押伴使,來個裝聾作啞,冷眼以對,時間長了,他就會自感沒趣。

正如有人所說,世間最高貴的蔑視,是沉默。

參考資料:《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