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救不了的家族企业长什么样?

职业经理人救不了的家族企业长什么样?

©️作者:丁爽

本文版权归可研智库所有,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配合!

文章1455个字,预计阅读2分钟。


在职业经理人跳槽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薪资、平台、上升空间等因素作出全面考量。但任何一家企业,一旦沾上了“家族化管理”这几个字,即使开出再优厚的条件,也会让不少职业经理人避之不及。

在地产行业,中小型房企为家族化管理的重灾区。近年来,多家存在家族化管理问题的房企正在谋求赴港上市。在递交招股书前后,该类房企不约而同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去家族化”动作明显。

但2020年以来,职业经理人对上述房企“水土不服”的案例比比皆是,家族企业向职业化管理转型仍路途遥远。

什么是家族化企业?


有意思的是,2019年以来,行业内不少地产二代接班。但这部分企业,很多都未被外界冠以家族化管理的标签,但另一部分公司因为非直系亲属在公司内掌握重权,一直被外界因家族化管理的问题诟病。

可研智库认为,结合国内企业的特色来看,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完成职业化管理的转型,并不需要看一家公司引进了多少职业经理人,只需看一家公司是否成功将创始人的家族利益与公司利益做了切割。


一旦创始人将家族利益与公司运营混为一谈,企业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人情将大于规则,公司运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会对组织造成伤害。

另外,任人唯亲是诸多家族企业存在的通病。任人唯亲中的“亲”并不局限于亲属,也包括亲近之人。

出现这种问题,实际上就是老板将其将个人喜好放在公司利益之前,而忽视了该人能力是否匹配其岗位。

一言堂的问题也往往会出现在家族企业之中。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和制衡,公司发展就会依赖于老板一人的主观决策,一旦出现个人的决策失误,企业将整个走偏。

对房企来说,白手起家之际,家族化管理问题对组织的伤害并不明显。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管理问题会迅速暴露出来。能否在管理上上一个台阶,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家族企业职业化转型的“绊脚石”


很多企业喊出了去家族化的口号,但只有少数企业成功,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家族化企业在职业化转型的道路上,会遇到几块“绊脚石”。

首先,即为创始人与人性的角力。

实际上,放弃手中对公司的管理权,对创始人来说,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据可研智库了解,多家房企多年难以完成职业化转型,主要原因就是创始人不能真正做到放权。

万科是行业内早期采取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甚至一度被誉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典范。其创始人王石在48岁辞去总经理职务,将权力下放给新一代管理者,而其在刚放权之时,也曾出现过一段难以适应的时期。但在王石看来,个人的离开是自然规律,离开个人领导仍能正常运转的公司才能真正走向成熟。王石的放手,最终成就了万科。

因此,创始人对企业职业化转型的决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型的成败。

其次,就是创始人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程度。对很多企业创始人来说,无论企业发展到何种程度,其都摆脱不了企业为其家族资产的想法。引入职业经理人,相当于引入外人为自己打理资产,其很难对职业经理人放下戒心。如一家房企频繁出现关键岗位的人事变动,在业绩压力的表象之下,多潜藏着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

第三即为组织调整和管理体系的重新搭建。企业要想彻底完成由家族化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型,必定要匹配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否则,职业经理人在对业务的管理上,将面临多方掣肘。但对组织动刀、重新搭建管理体系,职业经理人将遇到多重阻力,能否最终成功,上述提到的两个因素:创始人的决心、创始人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