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種兼職


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大家學習參考,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利,煩請告知,我將立即刪除!

警惕這種兼職

“不是什麼大事。”收到同學介紹的兼職信息後,王磊爽快應下了。這份兼職的內容是:進行身份證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幫“上家”註冊微信公眾號。


直到一年後,王磊發現,可能就是這件“小事”,讓他成了200多家陌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被註冊200多個企業

警惕這種兼職

王磊不得不反覆提及2019年3月18日的那次兼職。當天,他將身份證正反面照片發給同學,並按同學提示綁定了4個微信公眾號和兩個小程序。


隨後,他點擊同學發來的“開通建行卡的儲蓄賬戶查詢”鏈接,設置“上家”指定的密碼,又下載了“西安e籤通(西安市工商局辦公服務軟件)”,並按要求註冊認證。之後,收到50元報酬。


“今年4月,一個也做過微信公眾號兼職的朋友告訴我,他被冒名註冊了企業。”聽到這個消息,王磊打開支付寶的“電子營業執照”進行查詢,結果顯示,他有226條已下載執照記錄。


警惕這種兼職

支付寶“電子營業執照”查詢結果。受訪者供圖


4月30日,王磊撥打12315進行投訴。5月起,他陸續收到西安工商局滻灞生態區分局、未央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曲江分局的來電回覆,但並未得到他想要的解決方案。


“我名下有200多家公司和個體戶,分別由不同的工商所負責,而且每一個工商所的處理辦法都不一樣。”王磊表示,多地工商分局給出的建議方案是“自行註銷”。到如此多數量的工商部門逐個現場註銷,其中的難度,讓他愁眉不展。


8月21日,記者就此事致電西安市工商局以及航天分局、滻灞生態區分局等了解情況。有工作人員稱,建議報警處理。其中西安市工商局稱,目前查詢到王磊名下共有252家個體戶、公司。


“如果這些公司涉及民事訴訟且對方勝訴,在強制執行階段,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將可能被納入徵信黑名單、限制高消費。”上海旭燦律師事務所律師菅峰指出,“被法人”(指被動成為法定代表人)後,對當事人來說存在一系列風險。


菅峰解釋,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購買、出售假髮票,未按時進行年度財務報表申報導致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等情形,該自然人就會被工商部門納入黑名單,將無法註冊自己的公司,也無法擔任其他公司的董事、監事、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


兼職後發現“被法人”的不止王磊。


2019年3月,河北的苗欣找到一份“虛擬掃碼”兼職。“【起點商事】您的個人數字證書已經申請完成”,按“派單員”要求掃碼後,她收到短信提示。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天眼查、企查查查詢“起點商事”,結果顯示為“起點商事認證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包括人臉識別系統及電子認證服務等。


註冊個人數字證書後,苗欣在“深圳稅務”微信公眾號上完成了實名驗證。這一單,她拿到80元報酬。


直到2019年9月,苗欣無意間發現自己成了深圳市龍崗區一家餐飲店的法定代表人。她致電12315,得到的反饋是她經過人臉識別實名認證,不能撤銷,只能自行註銷。


販賣個人信息的黑產


以兼職之名招募法定代表人,隨後將法定代表人信息、營業執照、對公賬戶等材料兜售……記者調查發現,“被法人”現象背後,是一條買賣個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


在QQ檢索“營業執照”後顯示,有不少推廣營業執照相關交易的QQ群。


記者隨機添加了一名聲稱“招法人”的賣家後,被對方詢問是否開過公司,身處何地。隨後,該賣家表示北京“有業務”可做,即註冊營業執照、開公戶,“報酬3000元,前期線上操作,後面開戶到現場。”該賣家稱這單業務根據一名“老闆”的需求定製。


公戶,即企業對公賬戶,具有轉賬限額高等特點。在買賣營業執照的行為中,公戶買賣常相伴而行。


今年上半年,買賣公戶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4月,廣東佛山市網警曾破獲一條買賣公戶的黑灰產業鏈,大量對公賬戶層層轉手後流入境內外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手中,實施詐騙90餘宗。


警惕這種兼職

營業執照相關廣告。QQ群截圖


“一手資料商”們一端連接貨源,另一端連接需求市場。“我這邊行業一手資料”,另一名賣家通過QQ告訴記者,其提供的營業執照、身份證照片等“資料”,400元一套,可以通過“天貓”“亞馬遜”平臺對企業資質的審核,並詢問是否需要“公戶”。


QQ群裡,營業執照、公戶等相關材料被稱為“資料”“照片”。以開店需要的最基本材料營業執照為例,分為“掃臉”“不掃臉”兩種。記者調查發現,“掃臉”的營業執照更難撤銷,對買家來說更為穩定,價格略高。營業執照價格,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


不過,群內也曾有用戶表示“被騙”。


上述賣家提供的截圖裡,包含一名男士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營業執照、分別手持身份證和營業執照的照片。當問及營業執照註冊人是否知情,賣家表示“知情,這點您放心。”


記者以開網店名義諮詢,該賣家表示還可以提供代運營服務,一年1800元。此外,若需要公戶,“代理記賬,每年1800元,每月200元,也可以走合作分成模式,即每月利潤的30%歸我公司所有。”


“要註銷,先清稅”


除了“被法人”,一份“兼職”帶來的,還可能包括“被欠稅”。


2019年5月,曾一同兼職的朋友提醒李珍,查看“深信(深圳市場監管局企業信用查詢)”App上,是否有給陌生企業做工商登記的記錄。


查詢結果顯示,李珍是“深圳市裕欣榮運輸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該企業位於寶安區,成立於2018年9月17日。“我打了公司註冊所在地轄區派出所電話,被告知是一家空殼公司。”


李珍回憶,她曾在一個QQ群看到“排隊開發票”的兼職信息,對方稱需要登記個人信息,對她“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2018年9月12日,在深圳市龍華地鐵口,李珍與二三十個人集合,隨後到一家照相館掃臉、辦理個人數字證書、簽字。至於這些操作意味著什麼,李珍稱質疑後沒得到答案,就在對方催促下離開。結束後,對方給了她150元。


2019年8月6日,李珍來到深圳寶安區西鄉監管所。監管所稱,李珍通過人臉識別註冊工商登記,無法撤銷,只能進行企業註銷登記。


根據寶安區行政服務大廳提供的公司註銷程序,李珍首先應將“公司解散、成立清算組”。今年3月,到福田區竹子林稅務所自助查詢後,她發現公司竟然“拖欠稅款11萬餘元”,這還不包括因逾期而產生的罰款。


“作為一個外地來的打工族,怎麼付得起這麼多錢?”李珍諮詢律師,得到的答覆是她通過人臉識別並簽字申請註冊營業執照,工商局依法依規進行登記,相關後果需要本人承擔。如果採取行政訴訟手段,則需要舉證登記法人並非本人真實意願。若法院採納該說法,則工商登記行為是錯誤的,不應該由李珍承擔稅費問題。


李珍的遭遇並非個案。2019年央視財經曾報道,數名受訪者“被法人”後“被欠稅”,在辦理落戶、貸款買房等業務時碰壁。還有人名下企業欠24萬元貨款,當事人稀裡糊塗被告上法庭,敗訴後,被法院凍結了銀行賬戶。


8月21日,記者就李珍遇到的問題致電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接線人員稱一種方法是先報警,破案之後可以撤銷;另一種方法是自行註銷。


近年來,“被法人”事件頻頻發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2019年6月出臺《關於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的指導意見》,明確“被法人”後可向登記機關申請撤銷登記。


記者致電深圳市場監管局、西安市工商局瞭解到,“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是指被他人冒用身份信息;通過人臉識別註冊等同於確認是本人辦理此業務,只能做“註銷登記”處理。


註冊容易註銷太難


對當事人來說,“被法人”的直接後果是,註銷並不容易。


對此,菅峰建議,一是行政投訴,找批准公司註冊的工商局投訴、申訴,通過行政手段解決問題;二是向法院起訴冒充自己簽字的人侵權,勝訴後憑生效判決找工商機關變更登記;三是憑司法鑑定機構出具的筆跡鑑定報告進行行政訴訟,起訴工商機關要求撤銷登記。


而被註冊了200多個執照的王磊表示,他嘗試過行政投訴,工商局建議報警處理;他並不知曉是誰冒充自己簽字,沒辦法向法院起訴;至於出具筆跡鑑定報告,相關費用讓他難以負擔。


記者在網絡查詢到,單次筆跡鑑定的費用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講師蔡元培表示,對於冒用、盜竊他人身份信息的行為,《刑法》明確其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如果冒用他人身份成立公司進行偷稅或非法經營,可能同時構成逃稅罪和非法經營罪。”蔡元培指出。


“有人虛開發票、騙取登記,又怕查到自己;還有些人因各種原因不願自己登記為法定代表人,也不願找親朋好友代持股份,就想用他人身份信息或找代理註冊機構幫助註冊公司。”菅峰表示,為了掙一份比正常註冊多一倍甚至幾倍的代理費,一些代理註冊機構配合甚至夥同別有用心之人辦理公司註冊。


對於買賣營業執照亂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李懷勝分析,“原因之一是公司登記存在制度漏洞。”根據《行政許可法》《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公司申請設立、變更登記可由股東指定代表或者委託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無需本人親自辦理。提交的材料中,只需提交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設立、變更登記申請書等文件,並不要求法人或股東本人親自到場簽字。


為有效治理“被法人”現象,菅峰建議,公司章程必須要求全體股東到場簽署;所有委託書必須辦理公證或由律師出具見證書。另外,對股東會決議的簽字,要求出具公證機關的公證書或律師見證書,也是規避“被法人”現象的有效手段。


此外,菅峰提醒,在明知個人信息會被用來註冊營業執照的情況下,網友應及時退出相關“兼職”。否則,其註冊行為屬於故意行為,將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或刑事責任。


(文中王磊、苗欣為化名)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