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不要去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嗚…

文章為悠悠的小野貓原創首發,歡迎各位寶媽們收藏、轉發分享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每次上班前,UU都會跟我說這麼一句:“媽媽,你不要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很小的時候還能騙一騙,哄一鬨就好了,可是現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她知道上班去的概念,大概會出去多久,而且每天的一個固定時間,固定模式,她都很清楚,如果你突然間告訴她不是去上班,她也會覺得你是在騙她,甚至哭鬧的更厲害。

“媽媽,你不要去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嗚…

可是,這種分別,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遲早要慢慢養成習慣,但是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做的比較欠缺,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到孩子的傷心,心裡很不捨,又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去安慰孩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哭的很傷心,急衝衝的去上班,聽著孩子的哭聲越來越遠。

後來,我發現,這種辦法真的帶給孩子的是什麼?是更少的安全感,是更多的恐懼感,更多的思念會給孩子身心帶來更多的孤獨,這種感覺對於孩子來說是很不好的,同樣也是影響孩子性格的關鍵。

“媽媽,你不要去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嗚…

因為,有一次,公司安排出差,要出去2-3天左右,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和寶寶分開兩三天見不到她了,我會很思念她,在這個時候,我就突然很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每一次都不願和我分別,不願我去上班;是因為一種習慣,一種感情的依賴感,要說孩子依賴家長,其實家長更是依賴孩子,所以,在這點上就很能理解孩子的思想了。

可是,又回到開頭,這種分別,是沒有辦法去避免的,要怎麼讓孩子,讓家長去適應呢?

“媽媽,你不要去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嗚…

1、可以和孩子建立一個約定,可以以一個遊戲的方式溝通,比如:媽媽今天去上班,是為了完成一個遊戲任務,大象警察要媽媽去把外面壞蛋都抓乾淨了,這樣寶寶以後出門就不會被壞人抓走咯,媽媽一完成任務就回來陪寶寶;

2、可以和孩子每天晚上講述一個小故事來為第二天早上的分別做一個鋪墊,以故事情節來帶動孩子的一個認可,讓孩子認為,她是故事裡的一個人物,家長是故事裡的一個人物,這樣,大家分工合作,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也讓孩子在每天等待中也不會覺得非常漫長;

3、如果孩子上了幼兒園,也是一樣的,答應她一件她很能肯定的一件事,比如說,“媽媽每天早上都送寶寶去幼兒園,讓媽媽看看寶寶去幼兒園是不是很乖”等這種鼓勵的話要多強調;

“媽媽,你不要去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嗚…

也許,也有很多家長會說,這種辦法都試了,都沒用啊,怎麼辦呢?的確,每個孩子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性格也都是不同的,不一定我說的每個方式,對於每個家長來說都是管用的,但是我也想告訴各位寶爸、寶媽們,孩子的依賴性並不是想要給家長們造成困擾,孩子的想法都是天真、單純的,他只是真的需要你,才會做出各種依賴性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思想去責怪孩子,這樣讓孩子的身心都會更恐懼,更孤獨,讓我們多多嘗試和孩子溝通,如果上班來不及,那就早一點做準備,留出一部分時間來做溝通,這都是一個過程,別說家長寵溺孩子,其實孩子更寵溺家長,對家長的任何訴求,他都會不假思索的滿足你,而不是一味的跟你講道理,這就是單純的愛。

“媽媽,你不要去上班班,寶寶要媽媽陪寶寶玩”嗚…

我是悠悠的小野貓,一位3歲女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上班族,是一個典型的“寶辣媽”,歡迎更多的“寶辣媽”們留言分享育兒經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