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不去上不起的幼兒園,成了中國人最好的避孕藥

提到中國的幼兒園,你可能立馬會想到入學難和入學貴,這幾乎成了近幾年新聞中的固有搭配。

再加上不時曝出的虐童事件,入讀幼兒園幾乎成了每一個年輕父母都需要深思熟慮到頭疼的心病,也讓那些還沒生孩子的,或者想生二胎的夫妻再三猶豫。

2018年11月,教育部有關學前教育的指導意見再次重申了推行“普惠性幼兒園”的緊迫要求,在未來,絕大多數孩子的學前教育都將在普惠性幼兒園中展開。

什麼是普惠性幼兒園?為什麼幼兒園又貴又難進呢?

成也民辦,敗也民辦

普惠性幼兒園是個新詞彙,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幼兒園大致分為兩類——公辦與民辦。準確地說,是公辦幼兒園的入學難與民辦幼兒園的入學貴,構成了中國幼兒園的經典病症。

在傳統的運營方法裡,公辦幼兒園之所以入學難,是因為僧多粥少。公辦幼兒園收費合理,設施完善,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就讀。但它們對招生規模、招生頻率、戶口所在片區都有嚴格限制,這意味著大量的入讀需求只有小部分可以被滿足。

在沒有足夠人脈資源或者運氣的情況下,這部分家長只能將目光轉向民辦。民辦幼兒園已經出現二十餘年,1997年頒佈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給了它法律上的合法名分。

回顧十年來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是一段從“補充”變為“主流”的過程。2007年,民辦幼兒園的數量已經佔到了60.1%,但在園人數佔比僅有36.99%。這說明民辦園的平均規模較小,它們的存在大多是起到“孩子無法入讀公辦園”時的協調作用。

而到了2017年,在數量佔比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入讀民辦幼兒園的總人數達到了51.56%。這意味著過半中國兒童的學前教育,需要在民辦幼兒園完成。後者發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由此而體現。

不過,民辦幼兒園並非只是公立教育外的替代品。近年來,一部分財力較好的家庭對高品質教育的需求促使一些民辦園彎道超車,向高端化、國際化持續邁進。

這些幼兒園通常價格不菲,但宣稱擁有最好的理念、設施與師資。以上海為例,市發改委要求公立幼兒園內每月保育費不得超過每人700元,但在民辦領域,每月所需要繳納的保育費可以輕鬆達到數千甚至上萬元。

中高端民辦幼兒園所持的教育方法一旦走在公辦幼兒園之前,無疑會帶給家長和其他辦學者無形的壓力。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所有的民辦幼兒園為了適應市場潮流,都開始向雙語化甚至全英化轉型,伴隨而來的成本壓力會再次轉移到家長身上,從而加重入學貴的弊端。

師資之痛

無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舉辦者共同的困擾依然是師資,而這又與入學難、入學貴的問題緊密相連。

根據教育部的教育統計數據,除北京、上海等個別地區,大部分省份幼兒園教職工與學生的比例都在1:10以上,遠遠超出教育部在《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提出的1:5-1:7的要求。

這意味著大部分幼兒園其實都在超額招生。尤其是“入學難”問題中的公辦幼兒園,當人們抱怨它們招生人數過少時,如果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它們招收的學生其實已經過多。

進不去上不起的幼兒園,成了中國人最好的避孕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