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紀委書記李書磊 14歲上北大,還寫了本火了幾十年的書

近日,中共中央批准:李書磊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員、常委和市紀委書記,葉青純同志不再擔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委員和市紀委書記職務。

1964年出生的李書磊上一次離開北京前的職位是中央黨校副校長。他曾在這個副部級的職位上待了6年。

在這6年裡,李書磊幾乎沒有接受過媒體採訪,“他的低調,是任何場合的低調,絕非刻意掩飾”。

他的部下給出了6個字評價:嚴謹、低調、務實。

北京新紀委書記李書磊 14歲上北大,還寫了本火了幾十年的書

14歲那年,也就是1978年,李書磊考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之後又在北大中文系拿下碩士、博士學位。

相比大多數同齡人,他要早上4年進大學,“神童”之名由此而來。

李書磊有一次對“神童”之名進行了解密:“我小學時連跳兩級。跳級是因為在班裡學的東西我大哥在家裡都教過我了,聽課沒意思, 就逃學。逃學被老師逮著,我就裝病,裝肚子疼,肚子疼不好查。老師告狀到我家,我爸就和我哥商量,讓我跳級,跳了級,課都是新的,都不會了,就不敢逃學了。”

1978年,14歲的李書磊參加完高考後並不作多想,乖乖回家幹活。一天,他正在黃河灘上放羊,他姐姐拿著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去找他,他在看到通知書的那一剎那,把羊鞭狂甩進黃河,“當時就想,這下子終於不用放羊了。”

李書磊和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同為1964年人,但1983年,孔考入北大中文系本科時,李已經是中文系碩士一年級學生了。

換句話說,孔算得上是李的嫡系師弟了。

北京新紀委書記李書磊 14歲上北大,還寫了本火了幾十年的書

孔慶東還記得,剛上北大不久,班主任溫儒敏老師說:“你們不要那麼狂,今晚我帶一位研究生來給你們介紹學習經驗。”

到了晚上,溫老師領著一個白白胖胖的大孩子來了,說:“這就是你們的李書磊大哥哥。”

大家頓時好奇心起,心想別是溫老師上中學的兒子吧。一交談,“才知原來李書磊跟我同歲,但比我早四年上大學——他是少年大學生”。

李書磊和那些“老三屆”同班,班裡有的同學比他年紀大一倍,還有的女同學是帶著孩子來上北大的,孩子的戶口就落在他們班上……

師弟孔慶東回憶,“年輕的李書磊很受男生嫉妒,也很受女生那個,但他似乎渾然不覺。他甚至不覺得自己年輕,他真的以一位兄長的態度給我們介紹北大的掌故,介紹他的研究課題。”

1984年碩士畢業後,李書磊被分配到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任教,兩年後,他又重返北大中文系拿了一個博士學位,之後又回到了中央黨校任教。

自1989年12月起,李先後擔任中央黨校語文教研室主任、文化學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培訓部主任,中共中央黨校校務委員、培訓部主任,校務委員、教務部主任。

其間,他還曾先後赴河北青龍掛職縣委副書記,赴陝西西安掛職市委副書記。

2008年12月,年僅44歲的李書磊出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官至副部級。

儘管身居高位,在中央黨校同事心目中,李書磊還是習慣於用學者的語言與周圍人討論問題,而非官員的語言。

他通常的講話,只對一個問題進行學理分析,同時又能與黨的重大理論聯繫起來。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是李書磊在中央黨校具體分管的部門之一,在該部一位教師的印象裡,李書磊幾乎不喝酒,一般也只參加他分管領域的外事活動,他有著學者的嚴謹,但也有文人的幽默。

有一次,一位外國友人來參訪黨校,送了李書磊一樣類似於當地土特產的東西,李書磊端在手裡就問:“這個是吃的東西,還要交公嗎?”

李書磊的學問在學界一直頗受好評。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李書磊閉戶讀書,寫出了一系列重讀經典的好文章。

那個時候,“李書磊”三個字堪稱如雷貫耳,他的《為什麼遠行》《雜覽主義》《重讀古典》《文學的文化含義》《我觀世音》等一系列書籍,不僅引起學界的注意,更在全國擁有相當可觀的粉絲讀者。

北京新紀委書記李書磊 14歲上北大,還寫了本火了幾十年的書

至今,豆瓣讀書上關於《重讀古典》一書的討論中,仍然可以看見有年輕讀者評價:“讀一下他的文章,我們就會知道李書磊的判斷是多麼深刻。”

1989年到1991年這兩年間,李書磊曾在北京西郊賃屋而居,不問世事,只在窗下苦讀古書。

“讀到感動之處,就特別想找人聊一聊,但沒有人,我就把心得寫成札記。有一天傍晚,我走出家門,門外正紛紛揚揚地飄著大雪。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艾青的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站在雪地裡,不知為什麼,我竟淚流滿面。”李書磊說。

後來,李書磊把這些讀書札記整理發表,寫了一系列重讀古典文學的好文章,也就有了1997年的《重讀古典》。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 B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