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萬名醫生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鍾南山院士:上游預防策略極為重要

2020-04-17 11:36

“中國對抗新冠肺炎最成功的經驗是上游的預防策略,這是最重要的。”4月16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國內醫療專家通過騰訊會議與歐洲、美國、非洲臨床醫生進行視頻連線,首次分享中國從無症狀感染者篩查、疑似診斷、確診患者治療、重症ICU方案到愈後檢測的“新冠全路徑”經驗,會議面向全球萬名醫生直播。

我國正面臨境外輸入病例挑戰

“戴口罩是有用的。有人認為戴口罩是防止你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但實際上在中國這個概念是相反的,戴口罩是預防別人傳染給你。這可能是觀念上的不同,但也是事實。”鍾南山強調,大部分的病毒實際上不是遊離在空氣中,而是存在於飛沫中,通過咳嗽等方式傳播。在西方,通過佩戴口罩也是能夠自我防護的。

他指出,中國正面臨境外輸入病例引發本土傳播的挑戰。“中國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已沒有更多人感染。目前增加的病例大部分是境外輸入。我們要特別關注無症狀感染者。”鍾南山說,無症狀感染者的潛伏期大部分是3到7天,最高的潛伏期可能是14天。潛伏期中,患者可能不出現症狀,或者非常輕症。數據表現,大概50%的患者並不出現發燒,乏力、咳嗽反而是可能出現的首要症狀。對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從疫情暴發社區回來的人,應該更加關注和防護,防止疫情更進一步傳播。

鍾南山透露,他的團隊正在進行一個大數據的研究,並即將完成數據收集,此數據入組了一千多位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資料,根據患者的情況,再重新總結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研究結果將很快發表。同時,團隊還將在AI方面開展研究,建立新冠危重症患者的預測模型,以及基於CT進行肺結節的AI診斷等模型,都是未來的研究計劃。

一定比例患者出現心臟或腎臟受累情況

鍾南山說, 新冠肺炎患者除了典型呼吸系統疾病表現,也有發現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現了心臟、腦部受累的臨床表現。這些患者很可能已有基礎性的疾病。在腎臟中也有看到患者腎小管受累的問題,比如腎小管壞死。有些研究團隊發現25%—30%患者有腎臟受累情況。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情況不是那麼明顯。

鍾南山認為,CT在新冠肺炎診斷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瞭解到有的患者病毒監測呈陽性,但CT沒有影像學的表現,那麼能否利用CT在早期疾病或者肺部影像學不明顯的階段進行診斷,從而在早期階段就識別出這些患者呢?”他說。

人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鍾南山指出,中國對抗新冠肺炎最成功的經驗是上游的預防策略,這是最重要的。一旦患者感染了,我們密切監視其密切接觸者,並進行隔離,進一步減少感染人數。另外是保持社交距離,目前中國的患者已經很少了,但我們還在採取這個措施。我們還不能完全丟棄口罩。他說,希望歐洲也儘快進入一個平臺期階段,這樣全球疫情很有可能出現一個下降趨勢。

“我們能夠看到近期歐洲多國疫情進入‘平臺期’。”鍾南山表示,“所有國家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選擇經濟發展還是停滯?但人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們需要在此方面做最大的努力。讓人們保持健康的生命,然後再考慮經濟就是我們的戰略。我相信歐洲的國家和領導人,也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這也是他們不斷加強各種抗疫行動的原因。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獲得成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疫情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