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現代人,其實也和古人一樣,每個人都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大名,小名,名字,姓名,這些詞我們經常使用,甚至可以互相替換,但是他們是一樣的嗎?大名小名是怎麼回事呢?名字和姓名有什麼區別?

先說名字

名字,名字,其實我們身份證上的名字其實都是我們的“字”!

而我們的“名”都不好意思說出來!

因為要真論起來,我們的名,其實是指“乳名”,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小名!這個小名,非常敏感,除了你自己知道,你的兄弟姐妹知道,你小時候的玩伴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是你妻子,你的孩子都不知道你的“乳名”!

“乳名”其實就是你的“名”,乳名只在小時候使用,或者只能父母使用,如果別的同輩人對你直呼小名,你會覺得受到很大的冒犯,那麼這是為什呢?

中國人的名字很有意思,仔細體會能找到很多文化遺留的痕跡。

古代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大白話說就是“官方制定的規矩或制度”。我們常說古人怎樣,怎樣,彷彿古人數千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其實不然,古人也是一天一天過日子,也是非常講究,有很多繁文縟節,進而形成了非常細緻的文化風俗。

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中國人的名字就是典型的禮制下的文化。所謂名字,名字,其實是兩個意思,是既包含“名”也包含“字”的。名是名,字是字,不能混淆。

據說名和字區分是從商朝開始的,商湯就是名履,字湯。古人貴族都有名有字(草民不算,他們連姓都沒有),比如李白,名白,字太白。又如曹操,名操,字孟德。

古人的名,其實就是“乳名”,也有叫小名的,是出生百日後,由父親起的名字。這個名,是專供長輩、街坊、親戚等來稱呼的,是在未成年是用以被稱呼或自稱的。這個乳名或小名起好後,還要報官府登記造冊,伴隨一生。等到20歲的時候,男子要行冠禮,要起一個表示成年的“字”,這個字的意義就是要走向社會了,要有一個名字供周圍人稱呼,不能稱呼原來的“名”,那個小名僅供父母長輩稱呼。

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人們常說“名諱”,這個名,其實也是指“乳名”、小名。因為是長輩,或上司,不便直呼其名,所以叫“名諱”。人們在人去世後,立的墓碑上會刻上去世之人的名字,比如“徐望達”系樹碑人的父親,則刻上“先考徐 諱 望達 之墓”。這裡要說的是,這樣的刻法是錯誤的,因為望達顯然不是這個人的“名、小名、乳名” ,所以並不用“諱”,“望達”應該是此人在社會上的“大名、學名”,也既是字。字,是不用避諱的,因為字,就是用來讓別人稱呼的。

當代的中國,似乎已經沒有名、字的區分了,就是連稱“名字”。不過,話說“禮失求諸野”,在鄉野農村,民風淳樸的地方,仍然保留著名是名,字是字的規則,雖然他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比如,在農村,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會有個小名,小名各種叫法都有,通常只有一個字,比如“明”、“強”、“剛”、“得意”,還有很多是非常俗的名(注意:先秦的時候孩子小名也有很多很俗的名),比如我們熟知的狗剩,鐵蛋,招娣之類,女生叫嫚,二嫚,囡,甚至有的直接叫排行,什麼老三,十二等等等等。農村地區雖然沒有成人禮(冠禮)了。但是每個孩子上學前,都要有個學名,其實這個學名就是“字”。這是我國古老名字文化留下的文化痕跡,許多人不知道罷了。也就是說,論起來,我們身份證上的名字,都是姓+字,你的名是爹媽小時候叫的,那叫名。身份證上的那是字。

這一點和古人不同之處是,古人造冊登記是要登記“名”的,我們現在小時候的“名”並不會登記到正式文件中。不過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要填表格,表格中出了姓名一格,還有一格是曾用“名”,這個就是指你小時候的“名”,哈哈,這個大家都很忌諱,絕對不會填的。

其實現在在都市中,也是有名有字的。每個小孩出生父母都會起個小名,現在用重字的很多,比如多多,蘭蘭,成成,按說就是一個字,重字我覺得就是暱稱,類似英語的Michael,暱稱為mike,顯得可愛。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小孩在醫院出生,出院前辦理登記,就要給孩子起正式的“名字”,也即古人所稱的“字”,這個“字”要在戶口簿、身份證上正式登記造冊。但是,無論如何變化,我們名是名,字是字的文化仍然是保留了下來,這是令人欣慰的。

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再說說姓

姓,從女從生。顧名思義,就是女人生了孩子跟隨母親而有了姓。上古時期,仍然保留了母系社會的一些習慣和文化。母系社會時,由於知識水平限制,婚姻制度還沒有形成,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部落之間為了區分,形成以女性為中心的“姓”,說白了其實就是部落名稱。這是姓的最初來源。華夏族上古八大古姓,都是帶女字旁的,如姬、姜、姒、嬴、妘、媯、姚、妊,這都是母系社會部落留下的痕跡。

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後來,以女性為中心的部落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蓋因技術進步,私有制產生,婚姻制度確立,部落人口開始以父親中心組成家庭,並四處散佈,雖然他們還是一個姓,一個部落,但是逐漸形成以父親為中心的氏族。這就是氏的產生。

臨近的氏族都是同一個部落,氏族有不同名稱,有以地名為氏族名號的,如周,韓,鄭。有以職業為氏族名號的如張,曹。有以分封為氏族名號的如王,侯,等等不一而足。春秋戰國時期,仍然分姓和氏,比如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世逐漸不再區分姓氏,一律問您的姓氏是什麼啊?

至於咱們現在大部分人的姓,其實都是氏,來自父系,也有一些母系的姓也仍然保留下來,仍在使用,如上文講到的八大古姓。

至於號,說白了就是現在的“外號”,也叫諢號,綽號。一個人在社會上混,根據某人特點,個性,或者是混得有聲有色的總會有個外號,比如有的人叫“四眼”,一般是戴眼鏡的人。比如前段時間火的一塌糊塗的“龍哥”。所謂“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號不富”,說的就是你要是每個外號,可能你混得還不風生水起,好要努力呢。

都有記載,如蘇軾自號東坡居士,佛印的稱號為佛印禪師,可他還有個外號叫“禿驢”,這種正史就不記載了。

茅塞頓開:原來現代人都既有“名”,也有“字”,只是你不知道!


綜上所述,你是否明白了小名、大名、字、名字、姓名、姓氏這些詞的區別了呢?在此,我也做出呼籲,也邀請大家一起呼籲,我們把自己的“名”和“字”進一步規範起來,努力把這種姓名文化保留下去,傳承下去。

我也呼籲有司,通過某些規定或法規,對姓名進行規範,恢復傳統的名、字傳統,在文書、文件中正式區分名和字。

我們有很好的姓名文化和傳統,我們擁有傳承,甚至民間還有好多遺存,卻不得不到有司承認,那口口聲聲的繼承傳統又從何談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