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的悲哀:聽從內心還是屈從生存?(上)

陳宮的悲哀:聽從內心還是屈從生存?(上)

01

把“白門樓”三字寫進歷史,刻入人心的,不是西晉富豪石崇,而是漢末陳宮。公元198年,即建安3年,陳宮在此引頸就刑.那一刻,他的血,濺上了白門樓,也浸透了歷史的塵煙。他的激昂陳詞,穿過亂世的喧囂塵起,在歷史的大道上回響轟鳴。

陳宮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三國演義》時說道:“蓋當時多英雄,武通智術,瑰麗動人……”的確如此,一部《三國》,塑造了400多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國的星空,明星雲集,熠熠生輝。

不像孔明和荀彧,陳宮不是最耀眼的那顆;更不像賈詡,他也不是最持久的那顆。猶如流星,他生命的空間,就定格在第四回到十九回。論出場,無論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是陳壽的《三國志》,基本都沒有關於他的背景介紹。

陳宮,僅是配角,隨曹操和呂布登場,而後,又匆匆謝幕。

02

只有魏國郎中魚豢所著的《典略》——一部已失傳的中國古代野史著作,有關於他的零星記載。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對《典略》的字句作了引用:陳宮,字公臺,東郡(今河南東北部和山東西部)人,生性剛直烈壯,年輕時就與海內有風骨氣節的名士交往密切。漢末天下大亂,他開始跟隨曹操,後來又追隨呂布。

寥寥數語!

陳宮的悲哀:聽從內心還是屈從生存?(上)

不同於諸葛亮、劉備、曹操、周瑜、關羽、趙雲等人,羅貫中以“花中獨愛菊”的心境,對他們偏愛有加不惜文墨,連用勾斫、皴擦、點染的筆法,進行藝術性創造。所以這些人物,大多以深刻生動的面目呈現於世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然而,未加點染的陳宮,卻真實而落寞地活在歷史與文學作品的一隅。

從《典略》裡極短的文字記載來看,兩者的重合性印證了《三國》裡陳宮性格形象的本色性。

透過那些篇章中的文字,我們看到的陳宮,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且躊躇滿志的人,一個政治理想主義者。

03

他既希望為之效力的領袖有一統天下、成就大業的遠大抱負,又希望他是一個儒學理論體系里人格高尚的仁者和君子。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被太多的政治家奉為“紅寶書”。這本書基於悠久歷史的案例和實踐的分析,得出的觀點反覆證明:陳宮的理想就是空想……

公元191年,即初平二年,刺殺董卓失敗後,曹操亡命天涯,被衙役抓捕。作為中牟縣令,陳宮沒有“審時度勢”,將曹操押往京城向董太師邀功領賞,而是大義釋阿瞞。

曹操“召天下諸侯共誅董卓”的豪言壯語打動了他。作為一方縣令,陳宮親自為其鬆綁,扶他上坐並拱手相拜:公真乃天下忠義之士也!

陳宮的悲哀:聽從內心還是屈從生存?(上)

這次,他一廂情願地以為碰到了命中的“賢主”,遂拋家棄官追隨曹操。他的沖天大志、他的深明大義、他胸懷蒼生的理想顯現無遺。

此刻,他躊躇滿志的心情大概同於杜子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的心情吧。

然而,理想的幻滅初露端倪。當他的追隨者殺害了父友呂伯奢一家,並拋出“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驚人之語後,陳宮徹底的怔住並石化了。

04

豪言壯語的面紗揭去後,他看到了一個不仁不義、冷酷無情的劊子手。激烈的思想鬥爭著,他“欲拔劍來殺曹操”,出鞘的劍停在空中卻遲遲未能落下……如果他沒有“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他不義”的猶豫,那麼《歷史的拐點》這本書裡,也許又多了一樁驚濤駭浪的事件吧!

他收劍入鞘,悵然離去!仗劍走天涯的日子自此開始了。我們無從知曉他那刻的心情,失落、迷茫、痛心,應該都有吧?

陳宮為什麼會選擇呂布呢?這是一個糾結的問題。生性火爆直率的張飛稱呂布為“三姓家奴”,這似乎有些刻薄,反覆易主的謀士不勝其數。

呂布,堪稱希臘戰神阿瑞斯的化身。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是他的無信和財狼本性。

那麼陳宮到底看中了呂布的什麼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05

作為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曹操,尚且不施仁義。仁義,之於一介武夫呂布,更是“秀才與兵”的邏輯。或許,他看中的就是呂布一代戰神的勇武,他的謀略和著呂布的勇武,如此,或許是歷史極強二人組合吧。

陳宮的悲哀:聽從內心還是屈從生存?(上)

對此,他似乎有著足夠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陳宮的才略。何嘗不是?他的才略在《三國》裡顯而易見。

《三國》第十一回,曹操回兵救兗州,呂布準備用薛蘭、李封二人“堅守兗州”。

陳宮認為薛蘭難以勝任,建議在泰山路險處伏精兵擊之:“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呂布未予採納。

但是,後來曹操重新奪回兗州的事件,證明陳宮“薛蘭必守兗州不住”判斷的正確性。

期間,當曹軍行至泰山,郭嘉提醒曹操當心埋伏,“曹操笑曰:‘呂布無謀之輩,故叫薛蘭守兗州,安得此處有埋伏耶’”陳宮若聽到此言,一定憤憤而不平吧!

06

十一回陳宮建議呂布提防曹軍偷襲西寨。布曰:‘他今日輸了一陣,如何敢來!’陳宮則不然,他認為曹操是極能用兵之人,須防他攻我不備。事實證明陳宮的提醒非常及時,由於呂布採納了他的建議,曹操偷襲不成險被擒獲。

陳宮的悲哀:聽從內心還是屈從生存?(上)

第十二回,陳宮建議濮陽富戶田氏給曹操詐書內應。“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伏兵。曹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脫也?’”呂布採納,曹操慘敗。因而,荀彧在下邳城戰役決策中,對曹操和郭嘉說:“陳宮多謀。”作為曹操手下頭號謀士,荀彧的評語正是對陳宮才略的高度肯定。

07

但“陳呂”這個組合僅在早期顯其優勢。追隨呂布,陳宮獻策19次,呂布採納數為12次。“審美的疲勞”如期而至,尤其是陳珪父子出現後,對於陳宮“提防陳珪父子”的勸諫,呂布一頓怒斥:“汝獻讒言,害及忠良,誰為佞也?吾不看舊日之面,立斬汝輩!”

如同受阿波羅詛咒的“卡桑德預言”!古希臘特洛伊公主卡桑德的真實預言,因受太陽神阿波羅的詛咒,而受到世人的譏笑和指責。看著希臘人的木馬被愚昧的特羅伊人推入城內,她的痛心和悲哀與此時的陳宮有著深刻的共鳴。(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