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公司將在下個月召開投資人會議討論CBA未來最新的改革方向,其中包括外援的使用,球員的限薪,和關於俱樂部青訓投入的規定。
關於外援的使用目前討論的方向包括:擬本賽季將外援註冊人數從2人增加到4人,不再限制賽季中外援更換次數,每場比賽報名可從四名外援中任選兩名外援上場比賽。外援上場時間仍延續上賽季規定,2人四節六人次,第四節一名外援。
關於球員的限薪的政策討論方向包括:擬2020-21賽季開始,對國內球員限薪。設立球員的基本工資和頂薪,設立國家隊特別獎勵機制條款。
關於青訓方面的政策討論方向包括:擬2020-21賽季開始,規定CBA俱樂部青訓最低投入資金,以及梯隊數量及隊員人數。加強對於青訓的投入。
就像我前天的文章所說,歸化,外援,青訓只有此三條路,看來現在是選擇了後兩條,暫時並沒有選擇可能引起巨大爭議的歸化。
靠自己一步步爬,培養青年隊員,潛力無限,但時間長不能一蹴而就,收效不明顯,且前期投資巨大,風險大,無法解決眼前問題。另一條,靠外人帶或者說靠外人倒逼,歸化優秀球員,逐漸提升國家隊整體實力,也就是靠大佬帶,但最終目的還是強大自己,若只是為了提高成績那就毫無意義。另一種就是在CBA聯賽中大量引入高質量外援,搶國內球員的飯碗,倒逼國內球員在更高的競技水平和更嚴峻的生存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相比於數年的青訓培養,見效會更快。缺點也很明顯,現役國內球員水平有限,潛力也有限,有可能除了讓這些球員丟了工作以外,並不會有什麼實質性變化。
對於青訓無可挑剔,不論是不是科比說(見26日文章),哪個國家的體育都要從青訓做起,只不過籃球、中國籃球更加緊迫。而且,哪怕短時間內沒有好成績,沒有好苗子也必須堅持,這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未來一飛沖天的資本。
對於外援,斯科拉說的也很多,但不外乎以提高競技水平為目標,CBA的決策者們絕不可能是為了提高觀賞性而放開外援限制,那樣只會適得其反,難以吸引新鮮球迷,因為要看高觀賞性高水平的外國人打球為何不去看NBA。
所以對於外援的放開,兩點值得思考(雖然只是個小球迷,人微言輕),首先,放開以後會不會喪失吸引力,當一場比賽會有一半以上的主力球員是外國人時,當然,老球迷們會支持,因為它們曾經是北京隊、新疆隊。但以後,由於國內球員實在與外援水平相差較大,可能難以得到更多至少是更穩定的上場時間,競爭激烈也就是優勝劣汰,不斷的被外援頂替,被其他新球員頂替,就像周琦去了NBA,上了場跟不上,那不就只能換嗎?長此以往,穩定下來的是外援,反倒是國內球員削尖了腦袋爭奪一兩個主力位置(因為每個隊有外援限制,哪怕是放開也不可能允許有五個人全是外援的球隊),一言以蔽之,競爭可能過於激烈,CBA比賽競技水平提高(相對於目前來說,畢竟有實力外援太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國內球員難以接受這些巨大沖擊,打不上比賽,那就更難進步了,同樣參考周琦。
講破天,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是希望外援所帶來的危機感能激發出國內年輕球員的潛能,而不是,一腳將他們踹下神壇,一蹶不振。那麼就算CBA比賽淨是黑人打,喪失掉一些吸引力,只要能在不久後看到國內球員煥然一新,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