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國士無雙,侄子獲諾獎後卻說: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是科學技術,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則是一批批科學家。有人說“科學無國界”,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來講,這句話完全沒錯。但站在各個國家和民族各自的立場上來講,科學家卻是有國界的。科學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力量,一個國家能否從一窮二白變得繁榮昌盛,關鍵就是在於本國的科學家們能否取得技術突破,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我們中國。新中國成立後,立馬遭到了西方國家的打壓和敵視,國家和民族甚至面臨著生存的嚴峻問題。

錢學森國士無雙,侄子獲諾獎後卻說: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這並非是沒有依據的。自美國人發明原子彈後,全世界都在廣島見識到了這種武器的殺傷力。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總統甚至授予了美軍前線最高司令長官使用核武器的權力,新中國直接面臨著核威脅。當年的國際形勢逼得新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原子彈,但是技術問題是一道切切實實的難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以錢學森為首的中國科學家放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奉獻自己。1964年10月16日,在錢學森等一群科學家的研究下,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

錢學森國士無雙,侄子獲諾獎後卻說: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放棄美國政府提供的各種優厚待遇、衝破重重阻力回國建設,並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錢老是當之無愧的無雙國士。像錢老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但和他截然不同的也不少,比如他的侄子錢永健。錢永健是錢家“永”字輩的一員,和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是同輩兄弟,也就是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於1952年出生在美國紐約,父親錢學榘是波音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幾個舅舅則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錢永健,童年時期便顯露出了遠超同齡人的科學天賦。

錢學森國士無雙,侄子獲諾獎後卻說: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16歲時,錢永健獲得有“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一等獎,同年進入哈佛大學。短短3年時間,錢永健便獲得了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學士學位。25歲時,他已經是劍橋大學博士及博士後了。在之後的科研生涯中,錢永健多次取得重大技術突破,29歲時便被加州大學聘為教授。像錢永健這種科研人才,履歷光鮮亮麗並不是什麼稀罕事,真正能夠證明自己的莫過於令無數科學家嚮往的諾貝爾獎。2008年,錢永健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達到了自己的榮譽巔峰。

錢學森國士無雙,侄子獲諾獎後卻說: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歷來諾貝爾獎的得主都會被媒體爭相報道,錢永健獲獎後也不例外。由於錢永健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所以有部分媒體認為他獲獎可以算作中國人獲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持這種觀點的媒體並沒有說錯,但錢永健本人卻表示了反對。為了避免媒體誤解,他曾明確表示:“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對錢永健而言,他在美國成長並且學習和工作,對於美國現實的認同自然遠遠要超過祖先曾經生活的中國。從客觀上來看,錢永健擁有選擇當一個美國人還是中國人的權力。

錢學森國士無雙,侄子獲諾獎後卻說:我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我們的骨子裡普遍有“衣錦還鄉”和“落葉歸根”的執念,特別是錢永健還有一個“錢學森堂侄”的身份,種種這般都讓大眾對這個諾獎得主喜歡不起來。和叔叔的無雙國士之舉相比,錢永健的選擇和態度顯然不符合我們的主流預期。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在錢學森、錢永健叔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錢學森的科研成果讓中國人民當年無懼於美國的威脅,而錢永健的研究成果卻直接或間接被美國用來對付其他國家,包括中國。

2016年8月24日,美國科學家錢永健在俄勒岡州去世,享年64歲。對於這位“錢學森侄子”的選擇,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