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老兵應志滿:1969年,我從越南戰場上活著回來了(上)

援越抗美老兵應志滿:1969年,我從越南戰場上活著回來了(上)

應志滿至今還十分清楚地記得,那一天,當他和戰友們勝利凱旋,平安撤回到國內的時候,時間的指針正好指向了1969年的2月15日,那是他和戰友們獲得重生、走向和平之路的日子。那一年,應志滿正是年約23、志得意滿的熱血青年。

應志滿是海軍航空兵某部的一名汽車駕駛員,所屬部隊為東海艦隊獨立營高炮團。1968年1月8日,當應志滿所在部隊奉命南下、從駐紮在浙江寧波的營區開始出發時,他或許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和戰友們一起被捲入戰火,走上了援越抗美的殊死戰場。

應志滿和部隊是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的河口過境,之後進入到越南前線參與作戰的。在越南的時間一晃就是一年多,應志滿每天必須開著軍用卡車到處跑,給各個連隊運送物資、配送給養。一年多的時間裡,越南留在應志滿腦海裡的印象除了窮、還是窮。“我們吃的蔬菜什麼的,全部都是從中國運過去的,越南那邊沒有,非常窮的。我們到越南一年多,魚的話一次也沒有吃過。沒辦法,越南就是個窮國,根本提供不了任何物資供應的。”應志滿十分感慨地說。

由於生活條件過於艱苦,再加之水土不服等因素,應志滿到越南不久就開始各種不適應,體重開始急劇減輕,人餓得越來越瘦。出國時體重達到128斤的棒小夥,在越南僅僅一年多的時間,硬生生餓成了只有一百斤左右的瘦子,人也瘦成了皮包骨頭。

援越抗美老兵應志滿:1969年,我從越南戰場上活著回來了(上)

應志滿當兵時所拍。

每隔上5天左右,部隊就要從越南過來4臺車,選擇到馬關、或者文山來拉物資。“多數是到馬關的,因為馬關距離河口近一點,文山的話遠。”應志滿這樣回憶到。

馬關屬於文山州,與隸屬於紅河州的河口雖然有著一定遠的距離,可由於當時的河口沒有專門的軍供機構,無法為部隊提供需要的戰備物資;而作為與越南接壤、在歷次戰爭中均發揮過重要支前作用的馬關縣,其戰備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倒是相對充足,因而,部隊只能捨近求遠,跳過河口這個近鄰,跑到馬關來拉東西。

河口距離馬關縣城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屬於典型的低海拔亞熱帶地區。由於山高坡陡、道路崎嶇、再加上泥濘難行,從河口縣城一路繞山而上,到達海拔高度一千二百多米的馬關縣城時,黃昏的夕陽已經開始在天際間若隱若現地醉人了。“海拔落差太大,有點不適應。”應志滿這樣說。

應志滿所在的部隊來自於浙江省的寧波市,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人,應志滿也早已經習慣了浙江的平坦和一馬平川。應志滿說,當部隊進入到河口以後,他和戰友們都感覺這個壓力特別大,搞得耳朵都有些吃不消的。“不過麼,那個時候是年輕,再怎麼樣還可以抗得住。要是換到現在的話,肯定就不行的了,受不了的。”他坦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