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外邦人的光-路加福音靈脩(19)

照亮外邦人的光-路加福音靈脩(19)


本文根據路加福音2:21-40

主題經文: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2:29-32)…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4-35)。


照亮外邦人的光-路加福音靈脩(19)

序言

西面和亞拿在年邁的時候,遇見了彌賽亞,為生命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樣的人生,值得羨慕。人都會老去,但能活到老,本身就是神的恩賜;而能在老年的時候,再遇到基督,更是恩上加恩。人生的福樂,莫過於此。

實際上,與西面那個時代相比,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時代更多的機會和亮光。動動手指就能聽見福音,古人未曾想過。更令他們匪夷所思的是,他們需要經歷爬山涉水才能朝覲耶路撒冷聖殿的這種艱辛,換作今天,卻只是戳一下手機的舉手之勞。這樣的便利,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什麼?對救恩的信息,我們是充耳不聞,擦肩而過?還是如獲至寶,深情相遇?這一點,值得每個人深思!


我們需要祈求屬靈的智慧,讓感動西面的靈加倍地感動我們,使我們明白救恩的奧秘。


1

光明穿透黑暗

救恩是什麼?恐怕沒有比“光”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了。這個世界,原本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但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光的出現,伴隨著創造的能力,是一個從虛無到充滿的過程。從黑暗到光明,不是對黑暗進行改造,而是黑暗徹底被光明穿透,被光明所代替。

墮落後的人心和世界,也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人的犯罪,是因心地昏暗;犯罪的人,總想藏匿在暗處。他們怕光,因為光會將人的汙穢和羞恥顯明出來。這就是罪人的本性。

聖經說:“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立得住呢?”(詩篇130:3)。若沒有基督的福音,人生縱然春暖花開,一切也終將黯淡。福音改變人的過程,不是舊人的改造,而是完全地更新,與舊的“我”有一個徹底地決裂。這是“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得前書2:9)的過程,“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馬書6:4)。

上帝揀選了亞伯拉罕,揀選了以色列,作為擎光者,將救恩之光帶給萬民。耶穌基督,為萬民所預備,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以色列民的榮耀。

我們本來就是外邦人。我們的祖先也是拜偶像,生活在沒有指望的黑暗中。然而,救恩之光藉著宣教士臨到,照亮了我們這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成為屬靈的以色列人。這照亮我們的光因而也成為我們的榮耀,藉著我們照亮周圍的外邦人。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以賽亞書49:6)。

上帝呼召我們,不是為了享受某種特權,而是將福音之光,照亮這個世界。今天,為什麼教會難以發展?救恩的光無法照亮我們的周圍?是因為我們的身上沒有基督的榮耀,是因為我們常以福音為恥,是因為我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沒有為榮耀上帝而行。


2

顯露心中意念

西面又對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路2:34)。

這句話的中文翻譯容易引起一些誤解,特別是前半句。它給人的印象是“許多人跌倒”和“許多人興起”是兩等對立的人。其實不然。這句話的確切翻譯應當是:“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又興起。” “興起”的原文帶有“死裡復活”之意。跌倒和興起的是同一個人,是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

在這一點上,懷師母解釋道:“凡要興起的人必須先有‘跌倒’的經驗。我們必須在那磐石(基督)上跌碎(太21:44),然後才能在基督裡興起。要明白屬靈之國的榮耀,自我必須讓位,自高的必須自卑”(《歷代願望》,第5章)。

罪人的蒙恩便是如此。自我的一切必須讓位,破碎在基督的磐石上,讓人性的黑暗面充分地被光所穿透。否則,我們依舊是生活在黑暗中。“我們若說是與上帝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約翰一書1:6)。

基督的來到,對於信者,是跌碎自我並興起。而對於不信的人,卻要作“毀謗的話柄”。同一個福音,同一個記號,卻產生了兩等人。基督之光的到來,“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路2:34),“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希伯來書4:13)。


3

十架救贖之路

西面給馬利亞的最後一句話“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5),的確令一位母親心寒。這裡的“刀”在原文中不是普通的刀,而是一把大刀,在七十士譯本中用來描述非利士巨人歌利亞的刀。一個出生才40天的嬰孩,就被預言要使其母親承受被“大刀”刺透的痛苦,有哪一位母親願意擔當?

潘霍華說:“當基督呼召人時,就吩咐他來死”(《做門徒的代價》,第75頁)。此話一針見血!

在路加福音靈脩系列(10),我們提到了馬利亞為了主,忍辱負重。但實際上,是耶穌為了拯救這個世界(包括馬利亞),祂忍辱負重。這把刀,固然是刺透在馬利亞的心上,更是刺透在耶穌的心上。

這是新約聖經最早預言耶穌將要釘十字架。救恩臨到世界的唯一路徑就是通過十字架。“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希伯來書9:22)。

這個世界,有很多宗教,很多哲學。他們都各自提出主張來拯救世界。有的訴諸於理念,有的訴諸於仁愛,有的訴諸於暴力…當很多人希望通過發號施令來推行他們的主張的時候,惟有基督的信仰,像羔羊被牽到宰殺之地,用十字架的犧牲來詮釋救贖的真義。

這樣的救恩,在世人看來為愚拙,卻是上帝的大能。


結語

兩千年前,救恩之光已經從基督身上照射出來。透過耶路撒冷、猶大全地、撒馬利亞,照亮了地極。如今也照在我們身上,成為我們的榮耀。

雖然我們不能如保羅那樣,把光照到遠方,但上帝已賜給每一個人各自的空間,讓我們去發光;雖然我們沒有雄才大略,但可以藉著每一個微小的舉動,喚起身邊沉睡的靈魂;雖然我們作不了星星,讓所有人都看見,但我們可以作一根蠟燭,照亮並溫暖曾經被遺忘的角落。

總之,“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以賽亞書6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