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遮面、以糠塞口、以線縫竅

以發遮面、以糠塞口、以線縫竅

在動筆之前我還在想今天應該寫個什麼故事,突然想到之前在群裡聽過別人講過告陰狀,那好,我們今天就來講講告陰狀的故事。

告陰狀,顧名思義,就是向鬼神告狀,也可以說是向城隍告狀,在以前民間流傳很廣,追其歷史可至三國時期。

三國大家都看過吧,對裡面的貂蟬二喬幾位美女應該也都很熟悉,但大家知道除了貂蟬二喬三國時期還有一位著名美女甄宓嗎?

不知道甄宓也沒關係,那大家應該知道曹植所著的《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洛神賦其實就是寫甄宓的。

甄宓在歷史上是曹丕的妾室,而曹植卻對甄宓別有他心,這點曹丕也知道,儘管心裡不爽但礙於是兄弟並沒有撕破臉。

那時候曹丕的王妃叫做郭照,不僅漂亮還十分聰明,為曹丕能夠成為儲君出了不少力,也正是因為這樣深受曹丕喜愛,但是她卻沒有為曹丕生下子嗣,而甄宓則是為曹丕生下了曹睿,可以說當時甄宓是威脅到了郭女王的地位的。

當時郭照與曹丕生活在洛陽,而甄宓卻並沒有跟著遷往洛陽,則是被留在了鄴城,可以說也是頗有怨言的,在曹丕登上帝位後,郭照被封為貴嬪,而甄宓還是妃子,這就讓甄宓感覺失寵了,可能也是出於心情沉悶,便是寫了一首《塘上行》來抒發心緒。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也正是這樣的一首詩給甄宓引來了殺身之禍,當郭女王將這首詩拿給曹丕看,並加以言辭後,曹丕便是以其爭寵下了一道賜死的旨意(所謂爭寵無非欲蓋彌彰)。

就這樣,三國時期堪比貂蟬二喬的甄宓死在了帝王令下。

甄宓死後下葬是“以發遮面,以糠塞口”,用頭髮蓋住臉,嘴裡面塞滿糟糠,這樣做的目的大家應該也知道了,就是因為郭照害怕甄宓死了之後在陰間告狀,所以將她的屍體以長髮披面,以糠塞口,讓她的靈魂既見不得人,又無處說理。這應該是告陰狀最早的版本。

今天的這個故事是我聽外婆講的,農村人應該知道,在以前村裡的老人最喜歡講那些神神道道的離奇故事,我外婆就是這麼一個人,小時候外公出去辦喪,外婆就搬個椅子坐在院子裡,一邊縫鞋墊一邊給我講那些民間軼事,時至今日仍是歷歷在目。

這個故事起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時候的情況大家也知道,內憂外患,全國各地人們都深受其害,尤其是農村鄉下,人們更是食不果腹難以生存。

當時我們當地有個叫春花的姑娘,年滿十八,長相標準,精神頭兒還好,用我們當地人的話來說,這姑娘誰要是娶到了那真是祖墳上冒青煙走大運了。

這樣的姑娘別說以前,就是擱現在那也是十分招人稀罕,當時說媒的人都快把她家門檻給踏破了,但沒有一個能把她給娶回家的。

因為春花當時有個相好,在國民黨服役,聽說還是個長官,倆人很早就私定終身了,說等退伍回來了就娶春花。

本來這事春花家裡人也是同意的,畢竟不管國黨還是共黨,那都是打過小日本保衛過國家的,都是英雄,那要是春花嫁了過去他們家也跟著長臉。

但誰也沒想到最後國共內戰,前線新聞都傳到了鄉下,很多人都說老蔣不行了要跑路,這連帶著春花爹孃也跟著焦急起來,都勸春花趕緊早作打算。

但是春花性子烈,不相信相好的會跟著老蔣一走了之,死活不同意媒人的提親,春花爹孃也跟著發愁,不知道該咋辦才好。

當時村裡面有個叫陳賴頭的混子,生下來就是一頭賴瘡,成天遊手好閒,不是村頭攆狗就是村尾逮雞,年紀也不小了還沒成家。

那會兒春花是村裡有名的閨女,這陳賴頭早就對她覬覦許久,不過礙於她有個相好的當國軍,怕自己吃槍子沒敢給春花製造什麼麻煩,後來聽說春花相好的跟著老蔣跑臺灣去了,這陳賴頭的本性就暴露了出來,在春花小解的時候把她給玷汙了。

春花被玷汙後幾次三番的要尋死,但最後又都被爹孃給救了回來,但這事在十里八村早就傳開了,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媒人進過春花家的門。

後來不知道誰出的主意,說事到如此也沒別的辦法,而且當時春花也已經有了身孕,不如就讓春花從了陳賴頭,這樣別人也就不會說閒話了。

當然,這事別說春花,就是春花父母也不會同意的,這不是荒唐嗎?

然而陳賴頭卻好像找到了一個契機,天天往春花家跑,又是哭又是打自己巴掌的,對著二老下跪保證以後會對春花好。

於是就這樣,陳賴頭只用了三鬥米就把春花娶回了家。

這陳賴頭娶了春花按理說是祖墳冒青煙走了大運,可這人吶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婚後陳賴頭絲毫未變,而且脾氣還極其不好,就因為春花生了個閨女,在月子裡對春花動輒非打即罵,經常把春花打的遍體鱗傷。

那時候的春花經常遭受陳賴頭的打罵,但因為女兒她一直狠不下來心一走了之,於是就一直生活在陳賴頭的陰影之下。

但在女兒兩歲那年,因為一次感冒發高燒,春花哭著讓婆家人送女兒去看郎中,結果陳賴頭卻說:“一個賠錢貨送什麼送,早死早超生!”

就這樣,春花這個年僅兩歲的女兒被高燒活活燒死。

從那以後春花就受了刺激患上了癔症,經常胡言亂語,說一些鬼啊神啊之類的話。

儘管春花成了這樣,但依舊還是陳賴頭洩憤的工具,甚至好幾次把春花送到鄰村的老光棍家過夜,這中間的交易不言而喻。

春花被陳賴頭折磨的癔症越來越嚴重,經常去附近廟裡禱告,一會兒跟玉皇大帝訴說,一會兒又給王母娘娘訴說,一會兒又好像是給閻王爺訴說。

這事被陳賴頭得知後對春花又是一頓打罵,春花精神徹底崩潰了,開始對著家畜自言自語,在一次上山撿柴火的時候,春花從崖上跳了下去,跳下去前還說活著對付不了陳賴頭一家人,不信死了後還對付不了。

民間認為,人死之後會被黑白無常把魂魄帶到地府,在閻王爺面前陳述這一生所做的善惡之事,善事做得多可以給你個地府官差做,若是惡事做的多就得下十八層地獄。

不過在面見閻王之前還得經過當地城隍的審核,在面見城隍的時候那就是有冤的喊冤有仇的喊仇。

而陳賴頭一家人害怕春花去當地城隍面前告陰狀,於是在春花下葬之前用針線把春花的嘴巴和眼睛縫住了,這樣春花就不能在城隍面前告他們陰狀了。

春花死後沒幾年,農村的生活條件慢慢提了上來,陳賴頭也經人介紹續了弦。

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陳賴頭也不像以前那般遊手好閒,好像轉了性般跟續絃的婆娘好好過著日子。

再後來那婆娘給陳賴頭生了仨孩子,都是男孩,這讓陳賴頭一家人高興的不得了,但誰也沒想到,後面這仨孩子,一個摔井裡淹死了,一個打小就是腦癱,還一個患有羊癲瘋,動不動就口吐白沫,三個兒子,沒有一個是正常人。

這番打擊讓陳賴頭老母親一病不起,沒多久就西去了。

西去後的陳賴頭老母親,還沒過頭七就給陳賴頭託夢,說自己在黃泉路上遇到了遊蕩多年的春花。

當時春花下葬雖然用針線把她的眼睛和嘴巴縫住了,但那時候春花貼身帶著一張狀紙,上面寫的都是控訴他們老陳家人的罪名,閻王爺說他們老陳家的人作惡太多,就報應在孫輩身上。

陳賴頭老母親不服,跟春花一路打到閻王殿,結果被眾多小鬼壓在神壇下不得翻身。

後來陳賴頭續絃的婆娘跑了,陳賴頭的爹也在一次意外中喪命了,其餘的兄弟姐妹都怕殃及自己也都跟陳賴頭斷了來往,至此,老陳家就剩陳賴頭跟倆患病的兒子,而陳賴頭也在兩年後得了癌症離世,至於他那倆兒子,也在陳賴頭死後雙雙病亡。

外婆講的這個故事讓我十分唏噓,外婆說以前在封建社會有很多司法不公的情況,在面對司法不公求告無門的時候,人們就會去告陰狀。方法有很多,但唯誠唯正能成事,民間對此多有畏懼,所以傳說頗多。

民間告陰狀的方法有很多,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做法,在古時候人們是死後去陰曹地府伸冤,求陽間顯示報應來懲罰那些做了惡事的人,而到了90年代,告陰狀並不需要死後才能告,只需要寫一份告陰狀的疏文在城隍廟燒了即可。

時至今日,這些所謂的“封建迷信”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但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所有的“封建迷信”都不單單只是封建迷信,在那些封建迷信背後,更多的還是教我們怎樣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