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密室的遊戲,想必大家一定都聽說過!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在狹小的封閉空間,有限的時間中想盡一切辦法找到線索,找到出去的路。

這種緊張刺激、帶有壓迫性的快感,是很多人不斷參與密室逃脫原始動力。

很多密室愛好者也喜歡看密室逃脫類型的電影,例如非常經典的《心慌方》、《電鋸驚魂》等。

而小編最近又發現了一部意外驚喜——《密室逃生》: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六個陌生人收到了神秘黑色盒子,被邀請去參加一個密室逃生遊戲,第一個逃出的人能獲得一萬美金的獎勵。但隨著遊戲進行,他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遊戲,而真正關乎生死……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種類型的電影滿滿都是套路,但是隻要做得夠新鮮刺激,觀眾還是會願意花錢去看的。尤其內地大銀幕鮮少看到這種節奏緊張的好萊塢驚悚電影,從類型上來說也是非常難得了。

但很懸疑的是,在電影上映一週之後,5個波蘭女孩在玩密室逃脫的過程中死亡……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你還覺得這只是電影嗎?

執導《密室逃生》的亞當·羅比特爾曾有過大量的驚悚懸疑片的經驗,例如2014年的《失魂記憶》,營造驚悚和緊張的氣氛對他來說實在是輕鬆。而同樣擅長引爆荷爾蒙的《速度與激情》系列製作人尼爾·H·莫瑞茲也加入製作團隊。劇本由《女巫季節》編劇Bragi F. Schut和《美國眾神》編劇Maria Melnik操刀,使影片的質量更有保障。

卡司中有很多美劇咖例如《超膽俠》中的黛博拉·安沃爾、《迷失太空》的泰勒·拉塞爾等等。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密室逃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過往驚悚恐怖類型片段的精巧融合,作為一部PG-13的影片,雖然有《電鋸驚魂》室內逃脫的驚悚懸疑內核,但是少了血腥殘暴的畫面,對低幼年齡群體友好很多。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2004《電鋸驚魂》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電鋸驚魂》中,時間一到就人會被殺死,相比之下《密室逃生》還給了一絲人物生存喘息的空間。

同樣,《密室逃生》中也涉及到了日本影片《大逃殺》中自相殘殺最後能活下來的才能離開的設定:

2000《大逃殺》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這樣的如動物般自相殘殺的劇情出現較早的有威廉·戈爾丁《蠅王》,生存遊戲設定的電影類似的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飢餓遊戲》、《人類清除計劃》等等。

2012《飢餓遊戲》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在遊戲規則的背後,其實探討的是人性的貪婪醜惡,群體性變態、文明倒退等社會問題的反思。

最最經典的“密室逃脫”系列的電影,就要數1997年開始的《心慌方》系列了。不同身份(不同技能)的六個人竭盡全力逃出一個個精密設計的立方體迷宮。推過文字數學的極限推理,參與解密的代入感、環境真實的浸入感,這類片子就屬於毫無尿點,熬夜也要一口氣看完的系列。

1997《心慌方》

其實到了現在這樣的階段,對驚悚套路觀眾已經瞭如指掌,很難讓觀眾感到新鮮刺激,這是最大的難點。而《密室逃生》在關卡設計上做到了全新的視效體驗,甚至比一些3D電影更有浸入感。

而且這次的規則是沒有退出、沒有暫停、嚴格計時,從最開始輕鬆的玩遊戲,而後意識到是殘酷的生存遊戲。

首先是人物角色設計上(技能):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內向的天才物理少女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戰鬥力爆表的女退役軍人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事業有成的精英白領小黑哥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退休的煤礦工人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密室狂熱迷小哥

在這樣的死亡遊戲裡,你撐得過3分鐘嗎?

雜貨店打工小哥

這樣的六個人,你們覺得誰最後逃了出去?

另外,我認為做的最好的有三個關卡,“火爐”、“冰雪室外”和“倒掛檯球室”。

1.火爐

在這個房間裡,主角們需要逃出一個不斷升溫的“烤爐”房間。密閉空間中高溫使周圍的物體不斷融化,而主角們要在充滿了血一般燥熱難耐的紅色房間中找到各種線索,書堆裡、牆角、任意一句話都含有重要信息。

要麼被高溫和噴火槍烤死,要麼合作求得一線生機。

選擇才剛剛開始。

2. “冰雪室外”

雖然看起來像是室外,但其實也是室內製作出來的場景。利用極限低溫的冰雪場景來考驗耐力和毅力,在大腦供氧不足的情況之下,人會失去方向感,無法思考,逐漸失控。

六個人,只有一個防寒外套,如何抉擇?

在這一個房間中,死亡考驗真正開始,有人意外落入湖中並被凍死。是他們六人之一動的手?還是另外有人在背後操控?

3. 倒掛檯球室

這個倒立造型的檯球室其實是一個懸掛在高處的隱形電梯,一定時間過去就會有一塊地板掉下,落下去的人沒有一線生機。

角色在解謎的同時又要擔心從高空墜落,同時還檯球室裡超大音量播放著詭異的Petula Clarks的“Downtown”,真的是把驚悚懸疑的氣質做到了極致。

接連的死亡,像是提前設定好的程序,在被暗處的玩家操控著走進一個個死亡陷阱,沒有挽回的餘地?為了生存,只有一種方式逃出密室,就是互相殘殺?

作為懸疑驚悚片,《密室逃生》更大的亮點在於,它還進行了個人情感層面的關懷和深入挖掘了人性之惡,各個角度都結合的非常好。

就7個密室的設計來說,每一個都是針對6個參與者的弱點來設計的。每個人所害怕的,所懺悔的,所隱瞞的,最悲傷的、最深處的記憶和經歷都被挖掘出來,再重新經歷一遍。

他們六個人都是某一場災難中的倖存者,都是僥倖逃離災難的人。

密室逃生不僅是針對的物理上的房間,互相爭奪生存權利的殘酷遊戲,還要逃脫過去自我施加的束縛。這些人是否能戰勝內心的恐懼?內心的創傷能修復嗎?這成為了《密室逃生》緊張刺激劇情之外埋藏的情感線。

不過影片並不是盡善盡美的,劇本速度太快沒有時間讓觀眾真正的參與解密過程,許多線索簡單羅列出來就得出結論過於倉促,在這方面電影確實可以適當放慢一些節奏,留一些思考時間或許會更好。所以觀眾並非遊戲的參與者,而更像影片中那群在屏幕後面觀看遊戲的冷血動物。

總的來說,這部小成本製作電影做到了很多幾千萬美元投資的特效大片所沒能做到的,就是在提供了絕妙感官體驗的同時,還探討了複雜的人物內心世界,討巧的借鑑融合了各個類型片的優點,算得上是19年的開年佳作了。

嗯,一群人一起觀感的體驗更好,特別是有膽小的朋友在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