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瞋恚心轉化過來,金剛怒目也慈祥,沒轉化一臉橫肉苦惱相

有些人向來脾氣好,像說血型O型的人脾氣大,A型人脾氣好,其實不一定,

每一個人內在都有瞋恚心。脾氣好的人就不發脾氣嗎?他生悶氣,悶在心裡面;脾氣壞的人,面孔上每一個細胞都討人厭。有許多人在笑的時候,都是一臉橫肉,苦惱相。換句話說,他細胞裡都是瞋恚,沒有轉化過來。如果轉過來的話,哪怕你金剛怒目的時候,看起來都是慈祥的,那才是轉了習氣。“瞋”是外表,是粗的;“恚”是內在,是細的。瞋恚是脾氣大,你們裡頭脾氣大的太多了,一個比一個大,將來都成了氣大佛,八十八佛以外的。瞋恚是怎麼來的呢?你們檢查自己,看下面的許多原因就知道了。

南懷瑾:瞋恚心轉化過來,金剛怒目也慈祥,沒轉化一臉橫肉苦惱相


“謂或因同梵行等,舉其所犯。”一群人在一起修行,就是同梵行,別人的錯誤你看不慣,脾氣就大了。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同學答:有。)不止有,而且太多了,看人家的錯誤,看得透徹得很,自己的錯誤都忘了,這就是瞋恚。然後氣得呀,自己打坐都坐不好,對不對?這就是障礙,就把自己蓋住了。你們檢查看看,你們不只要臉紅,要紅得發紫才是。

“或因憶念昔所曾經不饒益事,瞋恚之相,心生恚怒。”或者想起過去受了人家一句話的氣,現在打坐想起來了,越想越氣,有沒有?(同學答:有。)看!修行多難啊。

“或欲當作不饒益事,於當所為瞋恚之相,多隨尋伺,心生恚怒。”或者在打坐的時候,就像某教授當年一樣,二十幾歲跟我學打坐,腿子痛得受不了,看到滿堂都是有地位的老頭子,他越看越氣,想找一顆炸彈,把大家都炸死。這就是“欲當作不饒益事”,當場的瞋恚脾氣越來越大,然後聯想更多愈加火大的事。尋伺就是現在心理學所謂的聯想,今天害得我腿子痛,前天叫我念佛,剛剛還叫我跑香……越想越氣,這叫“多隨尋伺”。接著多方面的聯想都起來了,“心生恚怒”,心裡頭更氣,這是廣義的瞋恚相。

狹義的瞋恚相是自己討厭自己,打起坐來,唉!為什麼不得定呢?已經坐了三個月了,雙腿怎麼不幫忙呢?人生常常會對自己不滿意,個個都有這個經驗的。早上起來照照鏡子,化妝一下蠻好看的,有時候又很討厭自己,這就是狹義的瞋恚相。所以自己修行為什麼不上路呢?不是因為打坐工夫不上路,而是理不透;如果把自己的心理檢查清楚透徹,沒有不得定的。所以要思維修,要參通這個理。同樣的,《瑜伽師地論》你們也會講,我也會講,為什麼我講的比你們賣座呀?就是因為我會說。你們為什麼不會說呢?因為你們沒有把自己身心投進去,懂了吧!自利利他是很困難的事,不是容易的。

——南懷瑾先生《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