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為什麼要登珠峰?”

“因為山就在那裡。”

這句話出自英國著名的登山家喬治.馬洛裡。

人類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也許不是有記錄的1953年5月29日著名登山家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以及尼泊爾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而是1924年6月8日在第二次衝頂珠峰時壯烈犧牲的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

馬洛裡在回答記者“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提問時,他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

以前不是特別明白這句話什麼意思,感覺有點像佛經裡的很多表達,詞句簡潔,彷彿什麼也沒說,又好像說盡了一切。

看完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等人主演的電影《攀登者》 ,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對人類來說,山是未知,探索未知是人類的本能。

對吳京飾演的方五洲領隊的中國登山隊來說,攀登是登山者的職責。珠穆朗瑪峰在那裡,中國的領土在那裡。

中國登山隊1960年登上了珠峰,卻因為救張譯飾演的攝影師曲松林,丟失了相機,沒有留下證據,不被國際社會承認中國登頂了珠峰。

十五年後,國家再組登山隊,新老兩代登山員組成的登山隊,肩負著為國爭光的使命。

對隊長方五洲個人來說,重拾登山的信心,也意味著重拾愛的勇氣。

章子怡飾演的氣象學家徐纓和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對手戲很精彩,伴隨故事的起承轉合起起落落,並沒有拖故事後腿,反而讓整個故事冰冷沉重的基調多了一絲溫暖。

他們的感情戲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加分項,吳京不再是《戰狼》系列裡無所不能的超人英雄,多了許多平凡人的色彩,有血有肉,更真實。章子怡也沒有做花瓶,外柔內強的女性形象塑造得很豐滿。

相比西方國家同類題材一貫熱衷表現的人類征服自然的強大狂妄,《攀登者》更多了一種對自然的敬畏,生命和榮譽哪個重要,隊長方五洲始終選擇生命,並相信科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勇往直前。

這是人類探索未知該有的謙遜科學的態度。

人生就如登山,我們每個人都是攀登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瑪峰”。

但我們可能要兜兜轉轉很久才能找到,很多人也許一生都找不到,只是渾渾噩噩地活著。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想要或曾想過,有一天登頂心中的“珠穆朗瑪峰”,體會“一覽眾山小”的自豪與喜悅,過一種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一、首先要有不斷試錯的勇氣,直到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山”為止。

小時候我們都學的一篇課文,《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走到一塊玉米地裡,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裡,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小時候我們被灌輸的教育是,不要學小猴子,因為他三心二意,總是看到這個丟了那個。

可現在覺得,小猴子才下山,沒見過世面,玉米,桃子,西瓜,小兔,怎麼知道自己想要哪一個?

不停地試錯,尋找,最終找到自己想要的,這這種試錯的勇氣,正式我們大多數人缺乏的。

我們其實都不如小猴子勇敢。可能一開始我們也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得到了玉米,就守著玉米,再也不去尋找別的。

或許我們終其一生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玉米,還有桃子,西瓜,小兔……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也從未出發,去尋找心中那座屬於自己的“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裡說過,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第一次看到的這段話,很受觸動,原本混沌一片的大腦,像被誰重重地敲了一下,腦袋裂開了一條縫,有了一絲光照進來。

記得當時正處於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

留在原來小城和工作單位,做著很輕鬆但自己並不太喜歡的工作,按部就班,不疾不徐,不會餓死,但一眼能看到六十歲的人生,有種提前在養老的感覺。

想離開,但又害怕,怕適應不了新的環境,找不到好的工作。尤其當時經濟形勢不好。

羅曼·羅蘭的這句話,感覺就是在說自己。他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想藏起來的真相,如果沒有看到,也許就一直藏著,但看到了,想藏也藏不住了。

春節一過,立刻遞了辭職申請,一個月的時間交接完工作,把該扔的東西都扔了,只剩下一個拉桿箱就能裝完的書和衣服,買了一張機票,飛到了深圳。

在陌生的城市,重新找房子,找工作,然後邊工作邊考證。漸漸適應了比原來的小城節奏更快的生活方式。

10年過去了,很慶幸當初勇敢走出了那一步,走到今天,終於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

但成名只是少數人的事,和我們大部分普通人無關。

對我們來說,追求要趁早。

年輕的時候,要有一次不計後果追求的勇氣,追求自己喜歡的人,或想做的事,或想去的地方。越早越好。

年齡越大,顧慮越多,激情耗盡,最終再沒有勇氣出發,只會停在原地,成為自己過去的影子,餘生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二、其次,要持之以恆,不斷精進我們的專業能力,這是攀登任何一座“珠穆朗瑪峰”的基石和臺階。

祖國七十週年華誕之際,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袁隆平,與屠呦呦、中國的氫彈專家于敏、中國的衛星之父孫家棟、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等8人榮獲共和國勳章。

“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獲獎後的袁隆平對記者說。

這個九十高齡的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幹一件事,每天下田。

“晚上睡覺前,再想想我地超級稻長得怎麼樣了,有沒有病蟲害,天氣有沒有乾旱。”

袁隆平來北京領獎之前,還去田裡察看了稻田長勢,參加完共和國勳章頒授儀式,當天就返回湖南,“明天還要到田裡去。”

他給自己的任務表單是:今年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

“如果沒有特大的自然災害,有九成把握可以實現。”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不止如此,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幹了一件大事:向大漠進軍,計劃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試種海水稻。

他說,“我國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他們計劃花八年的時間,在全國的鹽鹼地上種上一億畝的海水稻,所生產的糧食將多養活八千萬到一億人口。”

可以說,這位可親可敬又可愛的老人,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水稻事業,糧食問題始終是老人最大的牽掛。

唯有秉持這樣持之以恆、一生精進的態度,一步一個臺階,才有可能攀登上我們人生的“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三、要有團隊合作精神,作為群體中的一份子,我們要為國家、為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幸福奉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攀登者》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帶領的中國登山隊1960年登頂了珠穆朗瑪峰,卻因為張譯飾演的攝影師曲松林出現意外,臨危之際,在救相機還是救人之間,方五洲捨棄了相機,救了曲松林。

這一人性化的艱難抉擇,導致中國登頂後沒有留下證據,不被國際社會認可。

1975年,國家再組登山隊,除了方五洲、曲松林,新一代的登山隊員,有胡歌飾演的登山員楊光,井柏然飾演的攝影師李國樑,陳龍飾演的測量員等。後來還有章子怡飾演的氣象學家徐纓加入。

登山隊歷盡重重波折,面臨楊光腿受傷,李國樑犧牲的重挫下,最終,在徐纓帶領的氣象專家團隊努力下,找到最後一個窗口期(出現適宜登頂氣候條件的時間段),協助方五洲帶領的剩餘隊員,成功登頂,並測量出珠峰的“中國新高度”。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在地球上,我們並不是人類種族唯一的成員,與我們同在的還有其他人,我們在有生之年,或多或少都會與他們發生關聯。單獨的個體會受到多種多樣的限制。因此,人類是脆弱的,獨自完成一個既定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一個人想要獨自存活,並單槍匹馬地對付所有地困難,等待他的只有失敗與滅亡。

阿德勒得出結論:人類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以及目標就是,在這個貧瘠的星球上,與同類建立聯繫並進行合作,保證我們生命的不斷延續以及人類命脈的傳承。倘若我們想繼續繁衍生息,我們就必須調整好自己情緒及行為,以達成目標。

攀登者: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在那裡;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在這裡

很多人都曾有這樣的困惑,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活著有什麼意義?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人生的意義也會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沒有誰的生活意義是絕對正確,或一無是處。

如果你曾勇敢地追尋過,選擇你心中想做的,並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持之以恆,不停止努力,你就是一個合格的“攀登者”,終有一天能登上你心中的那座“珠穆朗瑪峰”。

人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就在那裡。

人為什麼活著?因為你就在這裡。

就如電影《無問東西》裡說的: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