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引言

我是一个喜欢品茶的人,听人说,爱茶,就等于爱生活。我也是一个喜欢读《红楼梦》的人,所以,我喜欢“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的生活状态。翻开《红楼梦》,里面极大篇幅描写了中国的茶文化,我很欣赏《红楼梦》中“以茶待客”的茶道,也欣赏《红楼梦》中“以茶赠礼”的社交往来。也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读到了《红楼梦》,才让我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精彩的故事和雅致的文化。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中国茶叶

一、客来敬茶,待客上品

“客来敬茶”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待客之道,虽然这一礼仪看似是中国最简单的茶文化,但却有着极为深奥的内涵。在我生活的祖国,客来倒茶、陪客饮茶是中国最常见的喜茶习俗礼节。作为龙的传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对待不同的访客,所上茶的茶具品格、茶叶质量及上茶者身份直接决定来访者的态度。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古代制茶

读完《红楼梦》,我发现曹雪芹也是一位品茗高手,我所理解的曹雪芹,对茶文化有着深刻了解,而且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各处都细腻描写和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当我翻开刘姥姥拜访周瑞家一节时,因为刘姥姥身份卑微,所以我看到主人让小丫鬟为刘姥姥沏茶的杯具很是一般,而且并未准备精致的茶点,待客礼仪极为一般。

而如果来访者身份地位特殊,则会从方方面面给予周全招待,从而显示尊重对方的诚意,例如,尤氏宴请贾宝玉和王熙凤,薛姨妈招待林黛玉和贾宝玉,贾琏求助鸳鸯时,都会基于身份特殊性,决定待客茶叶的品味与质量。我又仔细品读了一遍《红楼梦》,发现从其中的待客茶具即可看出对客人的重视程度,这着实为我上了一课,“客来敬茶”时所用茶具必要斟酌,切勿随意。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刘姥姥饮茶


二、以茶待客,馈赠佳礼

看完《红楼梦》中的“以茶待客”之道,再观中国上千年的“茶文化”,我顿时醒悟,《红楼梦》不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缩影吗?茶具材质从最初的金银玉器逐渐被陶器所取代,中国明代开始用紫砂壶沏茶。《癸辛杂积》中有关于长沙茶具的记载:

长沙茶具,器物精妙绝于天下,各副以白金三百量,凡茶之具悉备。赵南仲丞相帅谭日,以千两黄金为之,以贡上方。

正是由于茶具制作工艺逐渐成熟,所以我国的茶具价格也愈发昂贵,甚至在我身边,有很多人认为将茶具当作往来佳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史料记载,作为中国象征性礼品,茶叶来往于民间和官方的历史极为悠久。为此,我查阅了《茶经》,里面记载:

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秽吾素业?’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茶叶是进献皇室的贡品,随后逐渐流传于民间事务,并延续至今。在我老家就有这样一种习俗,两家订婚,需要为双方父母敬茶,两家交好,也有互送茶的习惯。所以,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浓郁的茶香,这是我钟爱一生的味道。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古人饮茶


《红楼梦》也有诸多关于贾府以茶为赠礼的描述,或是以茶行礼,或是以茶相送,其中有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红楼梦》的管家王熙凤被赐予暹罗国的进贡茶后,召来众姐妹品茶的情景,凤姐并未尝出此茶的寻常之处,但薛宝钗和林黛玉却连声叫好,可见二人品味的超凡脱俗。

凤姐将暹罗国新茶以礼品的方式赠予林黛玉,而且还在其中混合着订婚的茶礼,对林黛玉开玩笑说,何时做贾府的媳妇,我想,曹雪芹如此写的用意,应是在送新茶时就已暗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事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黛玉品茶

《红楼梦》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众姐妹猜灯谜后,元春以茶筅为礼品相赠,此为洗涤茶具的一种小工具。

我对《红楼梦》中有关茶的器具做了总结,发现曹雪芹文笔下经常会出现茶钥、茶炉、茶筅、茶罗以及茶磨等诸多精美茶具。

三、以茶养谦,养生圣品

关于茶的功用,我首先想到的是《神农本草经》,其间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作为华夏子孙,当前我对茶的功能已有所了解和掌握,我知道它从最初的药用,逐渐成为被世人所知的健胃消食、提神醒脑、养颜养生、解酒健脾,中国茶不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养生功能强大。茶作为养生之道的历史记载始于西汉,西汉还开辟了茶叶市场,以供茶品贸易。魏晋南北朝形成“以茶养谦”风气,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茶的价值与功用充分展现出来。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中国茶文化

有次和长辈闲谈之余,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唐宣宗时期,出现一位长寿和尚,年过130虽,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唐宣宗前去请教,不料和尚答曰:

“贫僧素不知药性,生年只爱饮茶,且每逢云游,必先讨茶喝,即使喝一百碗仍不嫌多。”

听完这个故事,我肃然起敬,原来茶有如此之奇特功效,古人早在上千年就已发掘茶的养生功能,以茶为点的《红楼梦》又怎能不体现?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薛姨妈宴请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宝玉醉酒之时,是用茶醒的酒。茶真的能醒酒吗?有这么神奇?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本草纲目拾遗》,其中明确记载:普洱茶具有醒酒、刮肠的功效,《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酒误入怡红院的醒酒茶即是普洱,《清稗类钞》中有记载孙月泉饮普洱茶:

“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

茶有这么多功效,肯定不只有醒酒这一功效。果不其然,曹雪晴不愧是茶之行家,在《红楼梦》中不仅提到了茶的醒酒功效,而且还有“普洱茶可治积食”的描述,尤其是女儿茶,此为普洱茶的一种类别,不仅具备养胃功能,同时还可消食,《红楼梦》中的姑娘们都会以茶消食。

但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虽说茶可助消食,但如若饮用不当,依旧伤身,《红楼梦》中深受其害的就是刘姥姥。贾母饮茶极为注重饮茶的方法、品种和用量,比如,贾母向来不喝六安瓜片,“妙玉听了,忙去烹茶.宝玉留神看他是如何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 茶盘上放着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贾母饮茶

四、雅致精绝,鉴赏之物

我之所以喜欢茶,不仅因为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因为它需要一定技艺,从种茶、制茶,到泡茶和品茶,都有很多讲究,中华上下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有关茶的艺术品,这即是“茶艺”。

因为爱茶,我专门去学了茶艺,发现茶艺老师的每一帧动作、每一个手法,都藏着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让我受益终生。中国茶文化极为重视文化意识形态,即“雅致”。所以饮茶的重要环节就是闻香、观色及品味,其中“观赏茶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茶看红楼:《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亦有满纸茶香

图|红楼茶宴

我在品读《红楼梦》时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对妙玉所用茶具进行了专门刻画,并展现了“点犀盉”、“五彩小盖钟”以及“绿玉斗”等精致茶具,“妙玉又拿出两只杯,杯旁有一耳,杯上有“(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小真字镌刻“晋王恺珍玩”,并有小行字“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从这些描述可见曹雪芹如此精通中国茶文化,我似乎在字里行间看到了这些精美茶具,贾府用茶之道可谓“红楼茶事,亦雅亦俗”。中国茶有六类,即: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和乌龙茶,早在清代就已形成这六大茶类,在茶文化高峰期的唐宋王朝,我看到各家百姓都在饮茶,他们神情惬意,举止优雅,似乎向世人传递着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结语

《红楼梦》中各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茶文化,茶喝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才形成五千年具有中国特色的饮茶文化,曹雪芹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整体氛围、情节构架和中国茶文化完美融合,为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一种行为文化,是茶文化本身的精神价值,才促使其被中华民族时代相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茶的精致而丰富,从宝玉随从锄药、茗烟、扫红和墨雨中即可看出,其中茗烟就是浓郁飘满怀的茶香。梅边品茗、雪地煮茶也是主人高雅不俗的衬托,有人说,《红楼梦》茶香四溢,但我想说:红楼梦中生嘈切,书香之下溢茶香。

参考文献:

《茶经》

《红楼梦》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