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簿冊承載華夏曆史和氏族血統——譜牒

家譜、族譜和宗譜是一種明血統、序昭穆、記載家族歷史的譜牒,它有著自己特定的記錄格式和內容,諸如族姓源流、世系譜表、郡望支派、移住始末、恩榮表述、祠堂家墓、家傳著述和家訓等等。家譜、族譜和宗譜之組成,還應當有表、牒、圖、傳,而且表、牒、圖、傳在家譜中的作用很大。

一本簿冊承載華夏曆史和氏族血統——譜牒

除了皇室玉牒外,中國絕大多數民族內部,上至達官顯貴,下及升斗小民,一般都有家譜、族譜或宗譜,記載同一家族或宗族的人物世系和事蹟,三者在記載內容、規格、形式上無根本差異,只是記錄對象的範圍不同。根據家譜、族譜、宗譜的記載對象,可細分為:

1.一家一房之譜:此類家譜所記內容起止時間較!短,代系延續不長,記事也較簡單,是一種小型家譜,通常稱作房譜、家譜或家乘。

2.一支之譜:記載宗族中一個分化出來的獨立支'派的人物世系和事蹟的家譜,一支,有大於一家一房的概念,這一支派可能仍然同族而居,但更多的是遷居外鄉,另闢新地。例如孔氏在曲阜以外各地的孔氏支譜,都屬於此類家譜。

3.一族之譜:通常稱作統譜、通譜、世譜、會譜、大成譜等,是記載同一宗族人物世系和事蹟的家譜,它包括了分散在各處的支派,是各支譜的總彙。“會千萬人於一家,統千百世於一人”,是對這種家譜最好的概括。

4.異姓合譜:即集兩個以上眾姓於一譜的譜書,此乃唐朝以前各代家譜之主要形式。相傳周朝史官曾經撰寫《世本》,是異姓合譜的祖本。這種譜書,除了表明“萬木一本,萬派一源”、“聯天下為一家”之原始用意外,其重要目的,就是在重門第的思想驅使下,區分族和族之間的高下等級,以為選官出仕和聯姻服務,尤以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明顯。唐後,私譜大量湧現,它依然繼續流行。

一本簿冊承載華夏曆史和氏族血統——譜牒

族譜的一般結構及內容

族譜的結構一般分為序言、宗規、字據、服制、圖說、傳志、世系、其他八部分。

一本簿冊承載華夏曆史和氏族血統——譜牒

一、序言:內容包括修譜意義、家族源流、修譜過程、修譜人名目等。“譜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繼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長幼以尚齒也,列像贊以尚思也”的修譜宗旨和意義。

二、宗規:包括祠規、家規、家訓、派語等。祠規為祠堂管理的規定。家規、家訓條目很多。派語則為族內子弟取名的規定,以列行次、連世系、定尊卑。

三、字據:主要內容有購置墳山、祠田、學田等族內公產的契約;就墳山、牧場管理或劃分界址與外姓簽訂的合約、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糾紛,官府審判處理的文書。

四、服制:為封建社會對喪服的規定,按與死者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

五、圖說:分為祖先像贊和墳墓、屋場、牧場、湖洲圖及說明,詳細說明所葬何人,其地理環境及墓向,以利後人祭掃。

六、傳志:分族務志和人物誌。族務志內容較雜。有祠堂志,敘述祠堂的規模、環境、修建沿革,祠堂祭祀的祭文、儀式,祀田數量、租額情況及捐田人名目。人物誌為家族名人,如官宦、鄉紳、耆壽及節婦、賢母等人的傳記、壽序、墓誌及人物表等。不少族譜還附有這些名人的詩歌、文章,被封、贈的皇帝誥敕等。人物表分為歷代仕官錄、生員表等。

七、世系:為族譜的主體部分,從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綿延而下,分世系圖和世系表。世系圖以線條連接,一目瞭然。世系表則逐代逐人介紹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歿時間、埋葬地點及墓向、生育情況及簡要生平。

八、其他:有丁口錄、義譜等。丁口錄為家庭人口統計資料。義譜附於譜末,記載所收異姓養子、義子的世系,見於方氏、左氏、何氏等譜。

小夥伴們留下你們的姓氏和堂號吧~讓我猜猜你們是哪位名人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