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七俠五義》 悟俠義精神

每週我都要抽出幾個晚上的時間來看看書報雜誌。推薦大家讀一讀我最近看完的一本書——《七俠五義》,書的原著是清朝的石玉昆,由說書改編而成,全書厚500多頁,76萬字。這本書我不敢說是一氣呵成看完的,但看完之後的感覺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爽!

《七俠五義》是一部俠義公案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回,以宋代開始就在民間流傳甚廣的包公的故事為由頭,一步一步引出“七俠五義”這十二個民間俠義人士的故事,讀來膾炙人口,暢快淋漓。

這本書以說書的形式來行文,通過平實的語言,風格鮮明的表述,把諸如包公斷案、狸貓換太子、智化挖御河、白玉堂盜寶等故事栩栩如生地講述出來,令人久久不能掩卷。與其他古典小說一樣,《七俠五義》保留了許多方言、地方俗語和口語,這些極具個性化的語言讓全書充滿了民間智慧,讀來倍感親切。

看這本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書中人物特別真實。作者對七俠五義這些英雄豪傑的描寫摒棄了高、大、全的模式,既描寫了義士們如何除暴安良做好事,又對每個人的獨特個性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如忠義大度的展昭、智勇雙全的蔣平、性格倔強的白玉堂等等。由於這十二個義士每一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和為人處世的方式,由這些人物串起來的一個個故事,使整部小說跌宕起伏、情節環環相扣。

讀《七俠五義》,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俠義精神。該書的俠義精神通過書中一個個曲折的故事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表達出來,諸如自由、公正、誠信、友善,這也正是我們當代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