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兔大腸桿菌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引起兔大腸桿菌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劉傑濤 劉夢迪

兔大腸桿菌病是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兔以腹瀉為主的疾病。該病發生急且重,常對兔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是兔場的重點預防疾病。兔場可根據兔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特徵及時採取防控措施。[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一、發病特點

1. 傳染性強

如果兔群中的個別兔發生大腸桿菌病,同籠或鄰籠的兔也會陸續發病死亡,然後擴散至整個兔群,形成散發或暴發,若不進行有效控制,最後發病兔全部死亡。

2. 發展較快

在兔大腸桿菌病發生初期,兔肛門處出現黃色黏液,並粘有幾粒生米大小的硬臭黑色糞便,此時增加飼料中的粗纖維並使用少量抗生素治療即可。

在前期症狀發生1~2天並出現黏膩惡臭糞便時,為患病中期,此時要停止飼料飼餵,改喂青乾草,使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能夠部分搶救成功。當病情發生3~5天,並出現黃綠色或淡黃色糊狀稀便時,已到患病晚期,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並結合對症治療,成功概率也會很低。

3. 春秋季節易發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氣溫變化較大的春秋季節居多;潮溼悶熱、空氣溼度大、衛生條件不良的夏季也會多發;在冬季,兔舍密閉嚴格、空氣流通不好、衛生條件差時也易發生。

4. 幼兔易發

幼兔斷奶時至3月齡前易發,此時兔體發育還不完善,消化道的功能比較脆弱,腸道微生物菌群還不成熟,抵抗力較差,此時最易發生大腸桿菌病。斷奶前的幼兔,由於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質,對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發病率要低於斷奶後的幼兔。

5. 病情嚴重

致病性大腸桿菌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使兔體中毒,引起胃腸道食物消化不良,發生嚴重腹瀉 。因此,該病發病較急,死亡率高,兔場經濟損失嚴重。


引起兔大腸桿菌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二、防控措施

1. 免疫接種

在幼兔斷奶前後,及時檢查發現病兔並其進行隔離。兔舍可以帶兔進行噴霧消毒。對於發病兔場,使用本場大腸桿菌菌株製作的疫苗免疫;發病較重的兔場,可對20日齡和40 日齡兔進行免疫,能有效預防兔大腸桿菌病的發生和擴散。若使用市場疫苗,需採用多價疫苗,以增強疫苗免疫效果。

2. 藥物選擇

兔大腸桿菌病是細菌性疾病,使用抗菌藥物前要進行藥敏試驗,所以應選擇大腸桿菌較敏感的藥物,以達到快速有效的治療;同時,儘量選用對腎損傷較小的藥物。臨床多采用丁胺卡那黴素與氟哌酸聯用,效果較好。

3. 藥敏試驗

大腸桿菌由於含有較多株型,即血清型較多,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會有很大差異,且不同兔場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對藥物的敏感性也常有不同。因此,使用抗生素藥治療前一定要做藥敏實驗,根據結果選取敏感藥物,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4. 補液療法

病兔腹瀉會散失大量水分,導致體內電解質大量損失,所以病兔應及時補充電解質,以提高兔的體質。飲食正常的病兔,可以使用口服補液鹽溶液,配製時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最多飲用6小時。如果病兔飲食廢絕,可以使用葡萄糖生理鹽水進行腹腔注射,每次小兔20毫升、大兔50毫升,每天注射1次。需要注意的是,腹腔注射液的溫度必須與兔體體溫相同時才可注射。

5. 營養調控

在發現氣候環境有所變化時,為預防大腸桿菌病發生,可以在飼料和飲水中加入乳酸菌或芽孢桿菌,以維持兔體腸道平衡。在發生該病時,可適當降低飼料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或增加粗纖維飼料,以便更好地保護兔腸道健康;同時,升高兔舍溫度1~2℃,保證舍內溫暖,以降低發病的應激因素。

三、小結

控制該病的發生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免疫預防工作,注意飼料的科學搭配,做好兔舍衛生工作和通風保暖、散熱工作。幼兔斷奶時,飼料需要逐漸增加和改變。做好兔舍日常巡查工作,及時發現病兔及時隔離淘汰,並採取相應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