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冬去春來的密雲水庫,萬物正在漸漸復甦,讓這一切充滿靈動的,是數十萬只結伴而來的候鳥。為了科學記錄鳥類種類變化和遷徙規律,近日,密雲水庫管理處專門成立鳥類觀測小組,長期開展鳥類觀測,為密雲水庫記錄鳥類“生態賬”。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密雲水庫內湖三號壩附近,身穿迷彩服的觀測小組組長王國學正拿著望遠鏡觀測候鳥,這裡是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的封閉管理區域,林深樹密,安全性好,是鳥類棲息繁衍的絕佳場所。“附近淺灘多,林子大,鳥巢就有上百個,每年這個時候都有蒼鷺、白鷺、牛背鷺等珍稀候鳥飛來。”王國學身後挎著的是配了長焦鏡頭的單反照相機,一旦發現有珍稀候鳥出沒,他就會迅速轉換手中的設備,用長焦鏡頭快速對準候鳥的身影,“咔咔咔”利落拍下它們的不同姿態。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蒼鷺爸爸捕食歸來

“我們跟拍鳥愛好者不一樣,他們大多拍下的是鳥類最美的姿態,但我們需要的是多角度拍攝。”王國學解釋,之所以要拍下鳥類的不同角度、不同狀態,為的是準確記錄。鳥類種類繁多,有的鳥長得相似但並非同一品種,王國學雖然是學林業出身,常年在水庫工作積累了大量的鳥類知識,但有時依然拿不準。他曾經拍過一隻候鳥,但不太確認鳥的種類,就把照片導進電腦,一邊查資料,一邊請同事辨認,最後經過熱烈討論和資料對照,大家在鳥喙的彎鉤程度上看出了差別,才最終確認這隻鳥的品種。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白鷺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蒼鷺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鸕鷀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鸕鷀

眼尖、心細、手快、能吃苦、識鳥能力強是觀測小組成員的必備技能,王國學告訴記者,目前觀測小組成員為5個人,都是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鳥可不會按照我們的工作時間出來活動,所以我們得遷就它們。”王國學說,最佳觀鳥時間一般在早晨日出後3小時或傍晚日落前3小時,這兩個時間段時鳥類覓食和歸巢的時間,所以小組成員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才能觀測和拍攝到更多品種和更多精彩瞬間。開車前往觀測點會驚擾動物,大部分都需要步行前往,有的時候一次蹲守就要好幾個小時。在這樣的辛苦付出下,小組成員的鏡頭裡,經常能看到銜枝築巢、交頸纏綿、頑強對敵、哺育雛鳥等溫馨鳥類家庭生活畫面。例如,求偶期間的鳥非常美麗,它們會舒展開雀翎一般的“繁殖羽”,擺出各種姿態吸引配偶;當第一枚卵產出後,新手“爸媽”會恪盡職守,共同承擔起孵化下一代的重任。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淡水鷗

王國學說,根據以往零散觀測鳥類的經驗,觀測小組專門在水庫區域劃定了主要觀測區域,即走馬莊副壩至白河碼頭沿線近岸區域、調節池七孔橋至放水閘區域和內湖三號壩附近區域。這三個區域都是鳥類經常活動的地方,基本能涵蓋在密雲水庫周邊活動的鳥類品種。“以前我們都是零散的觀測,並沒有固定地點和時間,但成立小組的目的,就是讓觀測更加科學。”王國學告訴記者,觀測工作跨越全年,尤其在鳥類的繁殖期、越冬期、遷徙期開展重點觀測,最頻繁的時候要每週觀測一次。觀測時,需要記錄觀測時間、調查區域、鳥類的種類、數量等信息。通過一定時間的觀測,觀測小組將製作密雲水庫鳥類名錄,編制圖冊,並撰寫分析報告。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蒼鷺孵蛋

“鳥類是最權威的環境鑑定師,它們在哪裡歡唱,哪裡就是它們的生態樂土,比如白秋沙鴨,往年發現個一兩隻跟中獎似的,今年居然飛來了幾十只。”王國學說,目前,在密雲水庫盤旋翻飛、逐浪覓食、繁育後代的候鳥有數十萬只,包括淡水鷗、大小天鵝、白鷺、蒼鷺、鸕鷀、各種秋沙鴨等100多種。

越來越多候鳥光臨密雲水庫,這與近年來密雲水庫生態環境逐年向好密不可分。近年來,北京市水務、生態環境等部門堅持部門聯動,市區協同,京冀攜手,確保水源安全,出臺一系列保水舉施,推進“上游保水、護林保水、庫區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監測數據顯示,密雲水庫水質一直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李婕 李明妹攝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葉曉彥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吳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