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街6名外語志願者“譯”起助力防疫

林和街6名外語志願者“譯”起助力防疫
林和街6名外語志願者“譯”起助力防疫
林和街6名外語志願者“譯”起助力防疫林和街6名外語志願者“譯”起助力防疫

服務境外人員,語言不通怎麼辦?在天河區林和街,團工委第一時間跟外語志願者聯繫,六名志願者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志願活動中來。

“喂,您好!這裡是林和街團工委,下午我們需要外語志願者配合開展境外人員防疫工作,請問您有意願參與嗎?”

“沒問題!下午幾點在哪兒集合?嗯嗯,知道了!我保證準時到達。”來自卡塔爾的外語志願者TAKFIK ALQALISI(中文名:阿里)熱情滿滿地掛下電話。雖長著一副中東人的面孔,但在廣州居住了是十幾年的他,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在俄羅斯留過學的劉鑫,利用自己懂英語俄語的語言優勢,也報名參與本次疫情防控外語志願活動。這次他被分配到了華新社區,和工作人員一起到了社區,穿上防護服之後,責任感更加強烈,“感覺大家工作太敬業了,所有進社區人員的信息都要詳細登記,並且做好發熱檢測,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還要上門入戶給隔離人員做核酸檢測,給予他們心理安慰與鼓勵,一線人員非常辛苦。”劉鑫介紹,“現在多個國家疫情形勢還很嚴峻,我作為一名外語志願者更要盡力和工作人員一起為廣州把好關。 ”

潤和社區是林和街轄區外國人最集中的地方,有700多名外籍人員居住於此,社區在開展疫情防控時,同部分返穗的外籍人員存在一定的語言交流困難。“‘你好’‘再見’這些簡單的溝通沒問題,但是例如請佩戴口罩、勤洗手之類的,我們就不知道怎麼跟‘老外’們說了。”潤和社區工作人員梁文標介紹。

“通過外語志願者的翻譯使三人小組與境外人士雙方形成了良好的對接溝通,外國友人對我們的防疫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支持。”潤和社區居委會主任李小平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秦松 通訊員陳永蛟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秦松 通訊員陳永蛟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