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加碼IT投入 20家券商投入90億

金融科技重塑券業格局的大背景下,券商對於信息技術的重視與日俱增。2018年,“信息技術投入考核值”指標排名首次納入年度統計,並正式納入2018年度分類評價。近期,證監會科技監管局“正式開張”,希望整合、打通、統一現有各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大數據監管。行業對科技投入的重視可見一斑。

目前,26家上市券商已披露2019年年報,多家券商在報告中著重強調了對於金融科技與信息化的重視和規劃。從披露信息的上市券商年報來看,絕大多數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都在加碼,且投入金額均超億元。比如,原本就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高水位投入的華泰證券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14.25億元,較2018年增加了31.34%。

高投入的背後,金融科技正向各業務條線全方位滲透。業內人士認為,至少有三類業務已與技術形成深度互動。

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今年監管對券商分類評級指標進行修訂,原“信息技術投入考核值”(=本年信息技術投入+本年信息技術人員薪酬*120%-上年專項合併營業收入*3%)將被調整為,“信息系統建設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弱化規模指標後,以往在投入金額排名上無法與大券商抗衡的中小券商終於獲得加分良機。未來,券業在信息技術投入的比拼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券商信息技術投入仍在加碼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20家券商在年報中披露了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的金額,累計投入超過9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都在加碼。而除華安證券以外,其餘19家券商的投入金額均超億元。

從投入金額來看,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兩家券商在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超10億元,分別達到14.25億元和11.17億元。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東方證券和申萬宏源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都在5億元以上。

東方證券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同比提升幅度最大,從3.63億元提高了61.16%至5.85億元。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的信息技術投入同比增加了30%以上。南京證券在2018年上市後也增加了信息技術投入,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達到1.09億元,同比增長21.52%。廣發證券和光大證券的信息技術投入同比微降,分別較上年下降了5.07%和0.77%。

持續加碼IT投入 20家券商投入90億

華泰證券一直以來被冠以“科技驅動型證券集團”的標籤,該公司年報指出,集團始終堅持以業務為中心的科技發展定位,多年來一直保持信息技術的高水位資金和人員投入,致力打造領先的信息技術自主研發能力與卓越的數字化產品創新能力,通過科技賦能和數字化運營持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推動智能運營,持續優化管理模式,驅動業務高速發展。

國泰君安則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對科技的戰略性投入,持續推進自主金融科技創新,是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應用的先行者。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公司2017及2018年信息系統投入規模連續兩年居行業第1位。

廣發證券雖然在2019年的投入同比有所下降,但總投入規模仍然排在前列。2019年,廣發證券著力構建經紀業務極速交易體系,建設從日間交易到日終清算的全鏈路極速通道;建設投易通交易平臺,打造專業投資者交易服務門戶,提供算法交易支持和持倉智能信息預警;持續改進自主研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ABS可信雲系統等。

海通證券近兩年的信息技術投入持續大幅度增加,據介紹,2019年該公司信息技術投入7.8億元,主要包括:積極推動“兩地三中心”建設,持續推動張江科技基地和海通金融雲平臺建設,升級開發公司客戶交易相關的軟硬件系統和各類創新業務方面的系統。從集團層面,海通2019年的科技投入14.48億,佔集團營業收入的4.21%,信息技術人員670人,佔比6.18%。

東方證券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大幅增加了61.16%,年報顯示,該公司加大自主研發應用,金融科技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助力業務管理;同時,成立金融創新研究院,整合集團技術資源;與微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研發“東方大腦AI”。

分類評價指標調整,中小券商遇良機

近年來,券商科技投入不斷加碼,金融科技人才增多。2018年,“信息技術投入考核值”指標排名首次納入年度統計,並正式納入2018年度分類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監管對券商分類評級指標進行了修訂。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原“信息技術投入考核值”(=本年信息技術投入+本年信息技術人員薪酬*120%-上年專項合併營業收入*3%)將被調整為,“信息系統建設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

修訂後的要求是,信息系統建設投入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位於行業前5名、前10名、前20名中位數以上,且投入金額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3分、2分、1分、0.5分。

“這一調整弱化了規模指標,一些重視金融科技投入的中小券商將會佔優勢,我們今年加分是沒戲了。”一家大型券商的信息技術負責人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中證協的數據顯示,2018年信息技術投入考核值指標靠前的幾乎全部為大中型券商。前十名依次是,平安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和中泰證券。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如果按照“信息系統建設投入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來計算,一些原本無法加分的中小券商將有機會跑出。

比如,一直走金融科技特色路徑的華寶證券,其2018年度信息系統投入金額為1.16億元,行業排名第29位。但其信息系統建設投入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可以達到20.7%,這樣的比重在行業中應該是領先位置。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已發佈的年報統計,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10%的券商為第一創業證券和華泰證券。東方證券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佔營業收入的8.81%,紅塔證券的這一比重為7.76%,國海證券、國金證券和中銀證券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都超過6%。而像廣發證券、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這樣大手筆投入的大型券商,在該指標上卻不佔優勢,這三家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都在5%-6%之間。

持續加碼IT投入 20家券商投入90億

“弱化規模指標、以投入佔比作為分類評價的依據,以往在投入金額排名上無法與大券商抗衡的中小券商終於獲得良機。像華寶證券這樣一貫重視科技投入的中小券商,很有可能在這一項指標上就由此前不加分變為加3分,這對一家券商來說有非常大的影響。”華東一家中大型券商首席信息官告訴記者。

三類業務已與科技深度融合

各券商正紛紛把握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機遇,深化科技運用,促進證券業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路線選擇上,券商可以通過與科技公司合作推動科技化轉型,亦可選擇加大自主開發力度,逐步建立自主的研發團隊。兩種手段結合之下,金融科技正向各業務條線全方位滲透。業內人士認為,至少有三類業務已與技術形成深度互動。

一是普惠客戶賦能方面。2014年以來,券商大力發展手機APP,將線下業務向線上轉移,以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服務成本並提升運營效率。今年春節後開市,絕大多數券商因為在APP端的前期投入,經受住了疫情期間的非現場服務大考。

華泰證券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漲樂財富通”累計下載量突破5020萬。根據易觀智庫統計數據,2019年12月底,“漲樂財富通”月活數已突破770萬,位居證券公司類APP第一名。該公司還提出要用金融科技引領財富管理行業迭代升級繼續貫徹科技賦能理念,持續佈局金融科技。國泰君安稱,期末君弘APP手機終端用戶3326萬戶、較上年末增加9.3%,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412萬戶,列行業第2位。海通證券自主研發的“e海通財”一站式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智能化、個性化、社區化建設方面保持行業領先,其中APP用戶超過3200萬,月均平臺活躍數超過350萬,公司非現場業務量佔比達到99.4%。

廣發證券2019年末手機證券用戶數超過2720萬,較上年末增長約23%;報告期內易淘金電商平臺的金融產品銷售和轉讓金額達3662億元(含廣發金管家現金增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機器人投顧貝塔牛累計服務客戶數超過80萬,同時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達228億元。招商證券稱,公司以客戶為中心,以金融科技與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豐富了智遠一戶通APP多項核心服務場景,推出“智能家族”系列,深化大數據投後分析,進一步提升智遠一戶通APP的多樣性,2019年,公司APP月度活躍用戶數達302.1萬戶,同比增長27.8%。

二是機構經紀方面。機構經紀業務無疑是這兩年券商的重點發展方向。頭部券商利用金融科技積極佈局,中小券商也希望藉此機會彎道超車。

華泰證券2017年就上線了專業投資者綜合金融服務平臺Matic和行情服務平臺Insight兩大系統,這兩年華泰證券的重心也從發展零售客戶的圈地運動,轉向大力發展機構業務;平安證券聯合平安私行、平安信託、平安期貨全線發力,聯合金證重兵投入極速交易系統研發,重點也是機構交易服務;國泰君安聯合華銳科技積極佈局低延遲交易系統、量化交易平臺;國信證券2012年就引入TradeStation,圍繞TradeStation大力發展機構業務,2017年開始更是戰略性佈局券源,通過券源吸引了大量私募。中泰證券則在量化交易領域做細做深,2015年開始自主研發的量化投資者極速交易平臺XTP去年開始迎來了大爆發,機構客戶帶來的交易量迅速超過百億,成為量化私募交易平臺的領頭羊。

三是託管業務方面。一個例子是,招商證券早在前幾年重點建設主券商系統平臺,搭建領先的交易平臺,打造三大主券商系統——招證金證、招證迅投及招證恆生。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招商證券私募基金託管產品數量佔券商託管總數的25.03%,私募基金託管產品數量、公募基金託管產品數量連續六年排名券商行業第1。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