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買房的思路要改改了,絕對不能錯下去了

全文1600字

文/張盛和

在房“住”不“炒”總基調下。現階段總體上已經不適合為了投資而買房,而應該買了居住而買房。

畢竟,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有新的追求。

但是現在的一些關於剛需購房的主流看法,值得商榷。

一、

主流觀點:一線城市,湊齊購房資格,擁有首付能力就可以上車。

個人觀點:除非你有全款的能力,才有資格選擇首付。只有首付的錢,不建議上車。

一般不建議普通人用槓桿進行風險投資,現階段增加一條:包括剛需買房。

現階段的經濟環境和狀況,用好不容易積攢或者湊夠的錢,卻只能滿足首付條件時,真的別去買了。

與其說買入了資產,不如說在經濟下行期揹負上了沉重債務。

第一點:房貸的週期很長,未來的生活,可能活的很沒情趣。

第二點:人生到底應該負重前行,還是輕裝上陣需要考慮好。

很多人覺得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揹負上房貸,或許自己就會更加努力。(抖音常見)

但是自古以來,死地可不好玩,這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

那些刷卡套現、貸款買豪車,最後揮淚甩賣的人,很多當初也是這麼想的。

更何況現在一些一線城市樓市積攢的泡沫並不小。隨便跌光你一個首付,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廈門...

很多人說,房貸是國家能給到你,貸款利率最低,時間最長的貸款了。這個“福利”要充分利用。

那是用過去發生的事情看問題,我們要用未來的眼光看現在。

最近一個新聞,丹麥銀行推出了房貸負利率貸款!年利率-0.5%

當然在我們中國,負利率跟我們沒啥關係。

但是在可見的未來,貸款利率肯定會持續走低。

原因有三:

第一:總體經濟下行趨勢不變,需要放水刺激經濟。(但是這個水不能流入房地產)

第二:投資縮水,社會物資總體上供大於求,貸款投資生產的意願降低。

第三:邁入老齡化,新生兒低出生率,年輕人意識變化,不願意揹負房貸,地產貸款按揭貸款需求下降。

未來銀行資金一定是供大於求。銀行業雖然這些年日子過的好,但未來會面臨很大的壓力。(當前部分小銀行已經孕育了很大的危機、面臨很大的生存挑戰)

我們發現,現在很多的銀行,抵押貸款利率越來越低。

很多人在夠買二手房時候選擇全款付清,再做抵押貸款。相比按揭貸款利率低很多,而且還款方式更加靈活。

如果你有全款的能力,那是可以選擇首付去買房。剩餘的可以做一些穩健的金融資產來對沖,獲得更合適的收益。

比如選擇一些底層資產比較優質的信託產品,或者其他基金類型產品,收益起碼能做到年化8%以上。

二、

主流觀點:既然是剛需買房,買了又不賣。擇時上不用講究太多,而且房子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只要付的起房貸就行了。

個人觀點:房屋買賣是很常見的事情,未來風險不可預見,剛需要慎重購買,買房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萬一哪天需要變現,是否容易出手。擇時對於剛需更加重要,兜裡銀子本就不多,經不起幾下折騰。

事實上,再怎麼自己住的房子,更多人隔個幾年就會換房。到那個時候,如果因為過去隨意買入而忽視的一些不利因素,在變現的時候就會非常頭疼。

現如今二手房市場,存量大,交易流動性差,很多人已經體會到當初過於隨意買入,而付出慘痛經濟損失的代價。

擇時上來說,比如廈門的房子我覺得現在剛需買入,未來10年,不一定能解套。實在沒有必要糟蹋辛苦積攢的錢。

更何況市面上有很多的賣房者,遭遇到了流動性危機或者債務壓力而出售,這些人可能持有的時間更加短暫。

雖然是剛需,但要學會遠離泡沫和做接盤俠,提高風險意識。

那剛需必須要買,怎麼辦?我的建議是:

第一:用賣出的思維,考慮買房。如果哪一天要出售,持有的房屋是不是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否在大存量的二手房市場中成為香餑餑?

第二:必須優中優選,如果錢不夠,考慮的區位、小區質量不怎樣,也要矮個子裡挑高個。

第三:期房選購時,多渠道瞭解,儘量避免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在出售時,嚴重影響交易。

剛需買房子很不容易,現階段,一定要更加慎重。

PS:關於買房如何避坑不利因素,下次分享一些心得體會(這些體會可能很多人得花掉了幾百上千萬以後才買得到)。爭取下週更新。

上次發文有1700+的閱讀量,增加了很多關注者。上個月事情有些多,一個多月都沒有更新。一些人取關了,但是留下來的更多。很感動。

爭取每個月更新4篇

剛需買房的思路要改改了,絕對不能錯下去了



剛需買房的思路要改改了,絕對不能錯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