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呼嘯的寒風裹挾著雪粒拍打在樹幹上,湖水早已凍成一塊結實的巨大冰塊,像一個藍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裡是北海,一個地處大陸深處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大湖泊。這裡人煙罕至,只有在每年盛夏水草茂盛的時候才能看到來此放牧的牧民。

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厚重的積雪順著山坡一路堆積到山頂,山不高,翻過山頂則是一片寬闊的草地,一頂毛氈帳篷佇立在這天地間,顯得渺小又孤獨。帳篷頂部冉冉升起的白色炊煙彰顯著它的生命力,帳篷裡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往火爐裡添著牛糞,爐子上的瓦器裡塞滿了白雪,看來他是準備燒點熱水喝,當他忙完這一切,順手抓起身邊一根竹杖顫巍巍地站了起來。

公元前100年

這個男人來到了這裡,剛來的時候身體很虛弱似乎還有傷,渾身上下髒兮兮的。手上就拿著一根竹杖,杖上還搖晃著幾撮犛牛尾毛。他和周圍低頭趕路的人不一樣,雖然步履蹣跚,卻目光如炬,在人群中你一眼就能發現他的存在。

這一群人趕著牛羊停在了開闊地,他們在此搭了一個簡易的帳篷和圍欄,還放進去一些小羊羔。然後一個騎著馬的大漢走到他面前,扔給他幾個包裹,就帶著其他的人走了。臨走前大漢丟下了一句話:“若你投降,我們大汗保你一生榮華富貴;若你不降,等公羊生了小羊仔,你才能回你的國家”男子面無表情,目送這群人遠離後,整理了下衣服,手持竹杖朝著南方深深鞠了一躬,轉身走進了帳篷。

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以後的每一天早晨,他都會朝南方拜上一拜,然後拿著那根竹杖趕著羊群走出圍欄。周圍沒有其他人,只有他和一群羊在這茫茫草原上日復一日地遊蕩。走累了他會坐在山坡上,望著南方發呆;口渴了他會在北海邊捧口水喝,順便洗把臉。到了傍晚,他趕著羊群回到那頂已經四處漏風的帳篷裡。而那個騎馬大漢會定期給他扔一口袋糧食,然後一句話不說就走了。

公元前99年

這段時間的他有點奇怪,不停地在草地裡翻找著什麼,已經翻找了很多地方了,草地被刨出一個個洞。突然他的動作停止了,可一瞬間又變得更加快速,最後甚至整個身體都撲在地上。半晌,只見他手上捏著一隻小小的老鼠。看得出來他很高興,甚至顧不得拍掉身上的泥土,也顧不得正在吃草的羊群,一路小跑就回到了帳篷裡,白煙再次從帳篷頂升起,隱約飄過來一陣肉香。天啊!他居然把那個老鼠給烤了吃了!

仔細想想,好像那個定期給他帶來一口袋糧食的大漢已經很久沒出現了。又過了一陣子,老鼠也很難找到了,他不得不去更遠的地方尋找食物。河裡的魚、草裡的野果、還有他最愛的老鼠……可是他明明有十幾頭羊啊?為什麼不殺來吃呢?真令人費解。

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公元前94年

今天這個帳篷外來了很多人,為首的那個人似乎很喜歡他,短暫交談後,這群人留下了些衣物和食物就離開了。之後似乎他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又有人定期給他送來糧食,而他也不再蓬頭垢面,一番整理後,整個人都顯得更精神了。唯一不變的是每天早上他都會朝南方一拜,然後趕著羊群在這蒼茫天地間漫步,畫面像靜止了一般,感受不到歲月的流動。

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就這樣,一晃三年多又過去了,這片草原好像與世隔絕一般,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都只有他一人觀賞。但這一年冬天,來了一群人洗劫了他,搶走了他的牲畜和物品,他只是緊緊拽著手裡的竹杖,望著滿地狼藉的帳篷,一聲不響地收拾起來。這個冬天,難過啊……

公元前87年

這已是他來到這裡的第13個年頭了,今天有一匹快馬飛速來到他跟前,馬上的人不等馬停穩就翻下馬背朝他跑過去。少頃,他整個都撲在地上,朝著南方嚎啕大哭起來,十多年了,從來沒見他哭過,不知今日為何哭得如此傷心?甚至大口吐血。來的人陪他待到傍晚,然後扶著他回了帳篷。此後的幾個月裡,曠野上早晚間都回蕩著他傷心的哭聲,這聲音傳至雲霄、傳至湖底,連那吃草的牛羊都不禁佇立回頭,似乎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後來才知道,那一年,派他來草原的皇帝駕崩了。

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公元前82年

拿上竹杖的他掀開了厚重的門簾,環顧帳篷外白茫茫的一片,他再次朝向了南方,深深一拜。已經記不清這是多少次彎腰了,也不知道還要這樣拜多久,只知道現在每一次彎腰都變得費勁了。他輕撫手中的竹杖,上面早已看不出任何裝飾的痕跡,僅存的幾根牛尾毛也不知何時消失不見,歲月在他臉上刻畫出一道道皺紋,他的眼睛早已變得渾濁,只是眉宇間那股傲氣依舊述說著不平凡的故事。心中的信念支撐著他熬過來一個又一個寒冬,甚至當年將他流放到這的汗王都已不存於世,可他還在這裡堅守著,拒絕了一波又一波的說客。

在北海放羊的日子

寒冬再次過去,廣袤的草原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一天,遠處又來了一隊人馬。這一次,他跟著他們走了,臨走前什麼也沒拿,只是握緊了手中的竹杖。他老了,上馬車都需要人攙扶著才勉強站穩,當他站上去那一刻,依舊努力挺了挺已經彎曲的腰背,回頭望了望這片草原。

隨著馬車漸漸遠去,從此以後,北海的草原再也沒看到他的身影,只剩下北海的風颳過湖面,激起陣陣漣漪。聽說第二年春天,他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漢書》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贊曰: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蘇武有之矣。——《漢書》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