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那个“甲骨文考生”, 被985大学“特招”后, 后来怎样

2009年高考的时候,一个叫黄蛉的考生,高考成绩只有428分的他,却因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被既是985,也是211的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当年的那个“甲骨文考生”, 被985大学“特招”后, 后来怎样


(黄蛉旧照)

那么,黄蛉后来过得怎样呢?

黄蛉是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一名考生。

据说,黄蛉在读高中时,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发现,他很喜欢研究甲骨文。蒲体超是一个甲骨文爱好者,他认为在当今社会,能去研究甲骨文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所以他平时也会和黄蛉交流一点甲骨文的文化等。

2009年6月7日,黄蛉和其他考生一样,走进了考场,开始考语文。

在写作文之前,黄蛉想到蒲体超曾说过,由于高考卷子太多的缘故,老师在给作文打分的时候,往往会看个开头,写得出彩才会继续往下看。

黄蛉想到自己已经复读了一年,不能再浪费光阴了。所以他决定剑走偏锋,用甲骨文写一篇作文,以达到“出彩”的效果。

这份考卷还真难倒了阅卷的老师。老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向阅卷组组长汇报了这件事情。考虑到高考作文又没有规定不能用甲骨文写,同时高考也是件严肃的事,最后他们请甲骨文专家来帮忙阅卷,才算搞明白黄蛉的作文内容。不过由于作文跑题,最终经过讨论后,老师慎重地给出了6分。

高考成绩出来后,黄蛉一共考了428分。这个成绩,也只能上个专科学校或者高职。

不过,就在这时,黄蛉的甲骨文作文却被人当作高考花絮,发到网上。

没想到,这个帖子发出后,就立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而黄蛉也因此成为网络红人,并被大家封为“古文字达人”。

当年的那个“甲骨文考生”, 被985大学“特招”后, 后来怎样


(黄蛉的甲骨文作文)

随着媒体发酵,一些高校也开始注意到了黄蛉。

尽管他的成绩只有428分,但是本着“特殊人才,特殊对待”的理念,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某学院都表示愿意破格录取他。

甚至,西南财经大学某学院表示愿意减免他的学费等。

不过,黄蛉认为自己对财经没有兴趣,所以最终选择了仅是三本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为了检验黄蛉的甲骨文水平,四川大学的考古专家,还专门对黄蛉进行了一次入学测试,尽管并没有向外公开黄蛉的成绩,但是专家对他给予了肯定。

黄蛉先是在锦城学院学习了两年,由于该校没有关于甲骨文的专业,因此他在那里学的是汉语言文学。

在学校里,黄蛉算是知名人物。许多学生曾很好奇地问他,是否就是那个“甲骨文作者”,他都予以否认。就算有学生认出他来,他也总是谦虚地说他认识的甲骨文有限。

除此外,媒体记者在听说他入读锦城学院后,也纷纷到学校采访他。这让他觉得非常尴尬。在他看来,他只想静静地通过学习来研究甲骨文,而事实上,采访却成了常态。

为了能让黄蛉在甲骨文上有更大的进步,四川大学领导经过讨论,最后直接把他的学籍从三本的锦城学院,转到一本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再次被破格升为一本,而且即是985又是211的大学,黄蛉再次成为话题人物。

很多学生对他的幸运表示羡慕,毕竟不用通过考试,就能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教育机遇,简直是千载难逢的。

还有人认为,学校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进步。毕竟黄蛉研究甲骨文,本来就是稀缺人才。有他这样的人传承甲骨文文化,中国的历史文明就不会被遗忘。

当年的那个“甲骨文考生”, 被985大学“特招”后, 后来怎样


(何崝教授)

四川大学也特意为黄蛉返聘了已经退休的老教授何崝为他的导师,指导他进行甲骨文方面的学术研究。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何崝教授在教授黄蛉不久,却向学校递交了辞呈,表示他不愿意继续做黄蛉的导师。他说,黄蛉为人浮夸好吹牛。他多次提醒黄蛉要潜下心来做学问,不要接受记者采访,但是黄蛉却表现依旧。

另外,黄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多次吹嘘自己正在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像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并称这是何崝教授所教。

何崝教授曾公开表示,他教黄蛉的,是先秦时期的文化及古代文字等方面的学识,从没有教授他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同时,何崝教授还表示,黄蛉在甲骨文研究上,并没有太多天分。在教授了他两年后,他所掌握的甲骨文也只有上千个字而已。而如果教一般的学生,一年下来也基本上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自从何崝教授离开后,学校里暂时没有专门为黄蛉安排别的教授来给他开小灶了。

随着媒体对黄蛉的关注慢慢减少,黄蛉的消息,也再没有出现在网络上。

转眼已经过去了上十年,其间曾有网络说,黄蛉差点被川大劝退,当然其中真伪已经不必考证。总之黄蛉的确是通过“甲骨文作文”,改变了命运。

不过由于他自身的缺点,最终没能成为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这不仅是对支持他的人的辜负,也是浪费了高校的一个好资源,所以,川大的“特招”行为,还是值得反思的。

(参考资料:《甲骨文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