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大資管時代:危機與重構

第一章 歡呼與伏筆

chapter one

2010-2017年是資管的大時代,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總規模花了七年時間,從十萬擴張到百萬。在這七年裡,只要是個金融機構,基本就會有個資管機構。

但是,這種指數式增長累積起來的規模卻讓人有種不真實感。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這七年內,平均增速只有10%-12%,居民可理財性收入總量沒有出現大幅度的增長。這意味著資管規模的增長主要靠實體和金融機構。

2014-2016年是資管行業管理規模增長最快的時期,也是發生質變的關鍵時期。

這時,連續的貨幣寬鬆雖然給了銀行流動性,但沒給銀行優質的資產;金融監管雖然管好了自己的一分田,但沒止住套利的盛行;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雖然得到了降低,但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卻一直萎靡。

於是,企業不幹實業擴規模,金融機構互買套利。同業理財、集合、定向、專戶類資管鉅額擴張,通道非標膨脹,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創新低。資管大時代與債券大牛市同時來臨。

風險也開始滋生。

理財與券商資管做期限錯配、加槓桿、買垃圾債,讓資產端不斷蠶食流動性,負債端被綁架,金融系統暴露在緊繃的流動性風險下。

信託、私募為代表的槓桿配資的起與落,孕育了股票市場波瀾壯闊,見證了快速的牛熊切換與泡沫的成破。

保險資管悖離保險原則的不規範發展,讓險資舉牌一度被推上風口,帶來了門口的野蠻人之爭。

這些大事件將資管野蠻發展帶來的風險曝露在了陽光下。防風險去風險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第二章 終結與換場

chapter two

2017-2018年,變局如期而來。金融監管機構打出了一記以資管新規為主,同業、非標、通道監管等監管為輔的組合拳。百萬億的資管行業面臨重整。

剛兌不再,資金池不再,非標期限錯配不再的禁令讓不少機構和從業者一籌莫展。

傳統的剛兌型機構要開始真正地思考如何做淨值型產品,而傳統的淨值型機構要思考如何面對更加嚴酷的競爭。以非標為生存基礎的機構要思考如何在新約束下找到新的業務模式。

資管的大時代似乎迎來了終結。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所聽到、所感受的情緒和故事,其實並不是事情的全部。在嚴監管後,的確大多數機構的業務都沒有以前好做了,但總有一些機構與眾不同。

很多人說難募集資金,但還是有機構規模逆勢擴張。單日募集資金幾十億幾百億的機構還是存在。選對了業務方向,安定守分的“老實人”在這一輪嚴監管浪潮中受到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大資管時代沒有落幕,只是換場。覺得結束,只是因為沒看到未來的方向。

由我參與撰寫的《大資管時代:危機與重構》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現在大家在業務方向上的一些疑惑。

它分為機構篇與業務篇兩部分,涵蓋了信託、券商資管、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保險資管與私募基金六大資管機構,也包括了委外、ABS、代銷、FOF與不良等主要的業務方向。

剛畢業或有意從事資管行業的朋友,可以在書裡看到想要了解的資管機構的基本業務構成與基礎知識;已經從業若干年的朋友,可以在書裡看到監管對業務模式的衝擊和改變,以及更為重要的對未來新業務方向與業務模式的思考。


第三章 初心

chapter three

在2017年10月五部委聯合對外發布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時,我們雖然做了深度的解讀,並已經有了一些資管行業的深度研究基礎,但我們並沒有為曾經的大資管時代和未來資管的演變做一本書的想法。

直到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在不斷地與信託、券商資管與銀行資管等相關從業者的交流中,我們陸續發現,資管行業可能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

過往各家資管機構所依賴的,所仰仗的,所熟悉的那一套業務模式與理論,在資管新規落地實施過程中,可能都會被推倒重來。向我們傾訴並抱怨業務難做、金融行業要步入寒冬、可能要再就業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那個時候,大家好像都比較迷茫。

同時,由於我們日常的研究覆蓋了金融業態與資管行業發展等領域,因此常會有相關的文章、專訪與課題。在這些研究推進過程中,總會有相應幫忙的小朋友來詢問一些非常基礎的常識性問題。

他們有些還沒有想好自己的從業方向,對各家資管的業務工作內容非常好奇;有些則是已經有了明確的意向,可能並不是從事資管業務方向,但他們也想知道資管行業運行的內在機制與邏輯,以此來了解各家資管機構的投資者行為。

但是,雖然他們對資管行業有著足夠的好奇心,也有著進一步瞭解的興趣,但從目前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市場上相關的書籍或資料很少。他們很多時候只能通過零散的微信文章與新聞資料,或親身體驗來獲取相關的信息。

基於此,我們決定擴展我們的研究,做一本從基礎知識切入,結合現在金融環境變化,對未來資管機構的業務與戰略轉型方向有一定指導意義的書。

在各家機構一線從業朋友的幫助下,我們在2018年5月初完成了書的初稿。之後,金融監管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如借貸型私募基金停止備案、集合類資管不能投資信託貸款等,由於書未完全定稿,因此我們在初稿的基礎上也做了進一步的補充。

再往後,書已成型,但金融環境與監管仍在演進,我們沒有辦法再做進一步的修訂,略有些遺憾。但由於書主要基於金融監管的大原則(如破剛兌、非標期限匹配)來展開,因此這些新的變化並不會影響書的可讀性。

對這些新變化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與我們做進一步的交流。

由於我們自身文筆與學術水平的限制,書中難免存在不足與錯誤,請讀者朋友們見諒理解。

最後,《大資管時代:危機與重構》現已在京東、天貓上線,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搜索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