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結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反對男權

理想女性反抗封建社會對傳統女性的固有認知,古代女子幾乎都要遵守“三從四德”。即在家從夫,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生當中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掌握在自己手中。《鏡花緣》開篇昔曹大家《女誡》雲:“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女子嚴格遵守的四行之中,“才”之一面隻字未提,理想女性第一反對的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當林之洋唐敖眾人遊歷黑齒國時,發現那裡的民風竟是不管貧窮富有,都以讀書才學為尊,男女平等,女子有才名,才會有人求親,若是不讀書,就算生在大戶人家,也無人向她求親。


《鏡花緣》:結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反對男權

評判女子是否優秀的不再是三從四德,而是讀書才學,但天朝來的男子尚不習慣這樣的民風,在書中第十七回,十八回,天朝大賢多九公在黑齒國遇見兩個女子問字,言語之間倨傲非常,覺得對方是幼年女流,讀過幾年書而已,自負才高八斗,最後被兩個女子粗談切韻暗中嘲笑一番,自己還不自知,強裝博覽群書,為難的面紅耳赤也不肯向兩個小女子認輸,若不是最後林之洋恰巧解圍,多九公他們還被這兩位女子不依不饒的嘲諷一陣子,兩位女子博學多識還自謙讀書寥寥,又令多少男子自愧不如。

反對女子纏足

書中第十二回,借吳之和之口諷刺女子纏足陋習:“吾聞尊處向有婦女纏足之說,始纏之時,其女百般痛苦,撫足哀號,甚至皮腐肉敗,鮮血淋漓。當此之際,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種種疾病,由此而生。”這段話精確描述了女子纏足的痛苦,以三寸金蓮為美,建立在女性的痛苦之上,這種審美是世人扭曲的審美,林語堂對此給予高度曾評價說:“這種可怕而怪癖的嗜好至少受到三位學者的駁斥,那三位學者是《鏡花緣》作者李汝珍,詩人袁枚和經學家俞正燮。這三位學者都是具有獨立精神和偉大的精神的”

《鏡花緣》:結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反對男權

反對男子三妻四妾

在封建社會男子三妻四妾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女子卻以忠貞從一而終為一生最大榮光,書中第五十一回,強盜頭子的壓寨夫人替封建社會萬千婦女發出強烈的詰問:“假如我要討個男妾,日日把你冷淡,你可歡喜?”讀了無數聖賢書的男子將心比心,可能接受自己的妻子納男妾?不能忍受別的男子與自己共妻,那麼女子就能寬容大度地接受別的女子與自己共侍一夫嗎?這則短故事十分具有諷刺意味,道出了封建社會中男女之間最不平等的現象。


《鏡花緣》:結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反對男權

積極用世的理想

在封建社會,女性教育,允許女子讀書一般也只讀《女誡》,所謂大家閨秀可以學習琴棋書畫,只是為了“他日到人家,知書識禮,父母光輝。”,(湯顯祖《牡丹亭》第三齣訓女)。但是《鏡花緣》中女子讀書習武卻不是“他日為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她們的活動範圍不再是家庭,畢生理想不是嫁一個男兒郎,而是為了上朝參政,一生能夠治國用世,如男子一般上陣殺敵或大展拳腳,如男子一般被任命從而報效國家,書中第十八回說陰若花將要回女兒國繼承太子之位 , 黎紅薇、蘆紫萱、枝蘭音三人道 : “或居天朝,或回本國,無非庸庸碌碌,虛度一生……將來若花姐姐做了國君 , 我們同心協力 , 竭盡忠誠……輔佐她做一國賢君 , 自己也落個 “女名臣 ”的美號 , 日後史冊流芳 , 豈非千秋佳話 ! ”毫無疑問,她們的理想不再是相夫教子,耕田織布,而是上陣殺敵,掌握政權,巾幗不讓鬚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