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些無節操的心理學實驗(內附彩蛋)

都是陳年舊事

心理學裡面幾個最出名,但現在又被強烈批判的研究,基本都是在倫理要求不健全的年代做的。在那個時代,這些研究都貌似很正常,沒人考慮到被試的感受,也不會去理會到底人家以後會不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困擾。雖然,這些心理學大牛們都說了在實驗後對被試有適當的解釋,也提供必要的輔導。但是,也有人強烈懷疑這些是否足夠。畢竟,傷害已經出現了。


下面提到的,都是一些比較著名的研究,但是在近代就被心理學界強烈詬病譴責。


津巴多(Zimbardo)的斯坦福監獄實驗[1]

那些年,一些無節操的心理學實驗(內附彩蛋)

  •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很出名,不僅讀心理學的基本都會接觸過或者知道他的那本《心理學與生活》,他還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路西法效應》。也曾經是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的主席,並經常上電視節目呢。據說年輕時候的Zimbardo其實很愛出名。
  • 在70年代初做的這個斯坦福監獄實驗,在當今雖然作為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來講,但是其中的操作就一直被很多人詬病。
  • 實驗是這樣的:一半學生做獄警,另一半學生做囚犯,困在斯坦福大學地下室很多天。這個實驗後來有點失控,獄警童鞋玩得有點過了,有些已經侵犯人權甚至顛覆人性的舉動,造成一些囚犯童鞋心理受到重創。津巴多當時其實很得意洋洋,可是他並不是24小時不斷觀察,他也得休息睡覺啊!有一天,他為了秀優秀,帶當時的女票去觀摩自己的監獄實驗。這一下可不得了,女票去了一看,臉色不對了,覺得裡面的獄警童鞋實在過分殘忍,那時候津巴多才意識到事態嚴重,急急叫停實驗。
  • 時間過了幾十年,這個實驗被詬病後,有當時實驗參與者出來說話了,有說自己受到心理創傷的,也有人說當時的切斯底裡表現是為了假裝成受不了,不想參加這個被困在地下室的實驗,也就是取巧偷懶。
  • 津巴多老人家還是認為當時的情況是自然的發展,被心理困擾的童鞋後來也得到應有的輔導和疏解。
  • 當然,這個研究對於心理學領域來說還是非常有貢獻的。人性的惡在特定環境下可能會被強化,人的尊嚴,在一些角色裡,可能就被自然而然地消退。所以,這個研究對於如何避免往後出現類似慘無人道的情況,還是有警惕作用的。
  • 有批評這個研究是為了出名不擇手段,因為津巴多的研究發表在一個非同行評議的期刊。但如果有看原文的話,其實這個期刊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自家期刊,因為這個研究就是海軍陸戰隊贊助的啊!發表在自家期刊有什麼不對呢?
  • 對於這個研究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檔案archive[2]。
  • 2001年那會兒,英國BBC還再做了一次儘量接近的實驗呢![3]不過我沒有看具體結果。


米爾格蘭姆(Milgram)的電擊實驗[4]

那些年,一些無節操的心理學實驗(內附彩蛋)

  • 這個上個世紀60年代的電擊研究,讀過心理學的都應該知道。就是把被試放在控制電擊程度按鍵的位子,叫他測試另外一個房間的拼寫或者問答正確程度。每錯一次就加強電力一格,最高的電力是可以電死人的。當對面通過對講機求饒的時候,被試身後穿著白大褂的“科學家”就會說“研究必須按照要求繼續進行”。結果發現超過六成的被試都會堅持把電流扭到最大。。。也就是說,電死你沒商量。
  • 想想看,去做個實驗,那點禮金過過日子,結果自己還殺人了,這好受嗎?就算你沒有把電流開到最高,拒絕“行刑”,但是那時候的掙扎或者內心的憤怒,這滋味也不好過吧?
  • 有些人覺得這是被指使的,有些人後來內疚或者心裡很不舒服。。。研究裡面也嘗試不同的變量,看看大家在不同情況或者要求下的服從程度。
  • 其實研究很有貢獻,讓我們知道其實我們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善良,在威逼利誘之下,很多人都可以做出慘無人道的事情。6成的人會電死你沒商量
  • 不過,別以為這個電擊實驗只在那個六十年代嬉皮士橫行的時候出現哦,2006年也有人重複了一次[5],結果發現我們在四十多年的道德進化後,行為也沒什麼長進,只是稍微比以前好一丁點而已。。。還是有接近6成人會選擇電死你不償命。。。細思極恐。


行為主義心理學鼻祖的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實驗[6]

那些年,一些無節操的心理學實驗(內附彩蛋)

  • 上個世紀初,行為主義鼻祖華生(Watson)的名句就是你給他一打小孩,他可以將這些小孩塑造成任何一種人。因為他認為通過條件反射的重複將一些對境的結果和相關因素捆綁配對後,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這些實驗以前都是拿狗啊、老鼠啊、鴿子啊之類的做實驗。讓狗狗流哈喇,讓老鼠被電擊等等使到他們去做或者不做一些事。
  • 這次可不得了,華生和他的研究生同黨雷納(Rayner)拿了一名叫做艾伯特的9個月小北鼻做實驗。開始的時候也就給他跟小白鼠玩。看到沒有對小白鼠表現懼怕,還玩得挺歡的。不過,這兩人接下來就是每當小艾伯特碰一下小白鼠,就在後面用鐵錘鐵棒狂敲嚇他。這小北鼻給嚇得哇哇大哭。後來,只要小白鼠一出現,艾伯特就害怕了。我懷疑小艾伯特可能都得應激創傷後遺症了。
  • 這個研究雖然交代了誰是小艾伯特,但是沒有說小艾伯特長大後怎麼樣,這個實驗有沒有對他造成心理陰影,這輩子是否就走不出小白鼠是噩夢的陰影。這位被試的小艾伯特如果還健在的話,他都應該過100歲了。。。所以,這個實驗對他有沒有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基本上可以說是死無對證了。


彩蛋:男士尿尿實驗[7]。。。

分享一個比較少被提及的經典怪異實驗吧:。。。尿噓噓被拿來做心理實驗啦!

這項1976年的研究,是的,已經四十四年前的事了,當年被觀察的小夥子們,可能現在要站久點呢。那個實驗觀察了其他人在男廁中的存在是如何引起消極反應,繼而影響尿尿的表現。

怎麼衡量影響?就是研究人員測量尿液開始流動的時間。。。

狡猾的研究人員選了個只有3個小便池的大學男廁所,然後躲在那3個的小便池後面的廁所格里,用潛望鏡偷看,記錄多久才開始尿尿,以及尿了多久。是偷看。。。一共有60位不幸的被試(現在來說,應該稱之為受害者)。

為了看看不同的陌生人共尿距離對尿尿的影響,只要逼那些不知情的“被試”用最裡面那個,方便觀察嘛。。。近距離影響就是把最右手邊的寫個維修什麼的暫停使用,安插的就站在中間那個準備尿尿,也就是說被試就只能用旁邊那個兜。中距離,就是把三個尿兜中間那個放個維修暫停牌,兩人距離就隔開一點了。


研究目的?就是為了瞭解個人空間的侵犯是如何影響人的。

結果呢?真的呢!有人在旁邊,尿出來的時間會遲點,尿的也快點。。。

那些年,一些無節操的心理學實驗(內附彩蛋)



參考

  1. ^Haney, C., Banks, C., & Zimbardo, P. (1973). A study of prisoners andd guards in a simulated prison. Naval Research Review, 30, 4-17.
  2. ^https://library.stanford.edu/spc/exhibitspublications/past-exhibits/stanford-prison-experiment-40-years-later
  3. ^http://www.bbcprisonstudy.org/index.php
  4. ^Milgram, S.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4), 371-378.
  5. ^Burger, J. M. (2009). Replicating Milgram: Would people still obey toda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4(1), 1-11. https://doi.org/10.1037/a0010932
  6. ^Watson, J. B., & Rayner, R. (1920).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1), 1-14.
  7. ^Middlemist, R. D., Knowles, E. S., & Matter, C. F. (1976). Personal space invasions in the lavatory: Suggestive evidence for arousa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5), 541-5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