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區塊鏈裡做服務很苦逼

1、 序

目前這個行業的現狀是:有錢但沒人能賺錢。能賺到錢的——散戶、基金以及交易所;最能虧錢的——散戶、基金以及交易所。區塊鏈發展十年,進步的是概念,停滯的是體量,不變的是漲跌輪迴。有人說體量已經擴大了好幾倍,但這要看時間軸長度,最近的兩年,比特幣價格並未有大增幅。

區塊鏈和代幣有什麼區別?做服務討論這種概念沒有意義。但這關係到整個產業鏈。說到產業鏈,實在是一個笑話。我們在區塊鏈裡聽到的最有趣的事實是,項目的創始人居然有離職的說法,交易所跑路都趕不上這種有趣,他們還有一套說辭,稱之為迴歸社區,你看,就是這麼離奇且荒誕。

2、 服務邏輯

1.To B

我們接觸到的同行們,在區塊鏈裡做服務都非常苦逼。要麼是賺些辛苦錢看著別人賺大錢,要麼是小錢都賺不到,看著別人賺辛苦錢。除此之外,服務對象還會對你的服務進行百般審視且挑剔,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我們還不理解,以為服務模式有問題,後來總結髮現,是不願意掏錢。

不願意掏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沒錢,一個是根本沒打算掏錢。但話又說過來,願意掏錢的項目方也不會有好的結局,因為服務有風險。在區塊鏈裡,一個牛熊更迭足以消滅掉5成以上的玩家。我們不能幫助服務對象建立行業信心,只能確保服務質量力所能及,行業信心是全體玩家的共同努力結果。

為什麼要在區塊鏈裡做服務?因為流量在C端,變現在B端。這個行業的邏輯跟遊戲很像,一個是讓玩家花錢買裝備,一個是讓玩家花錢買幣。沒有幣的區塊鏈就像沒有裝備的遊戲,是一個偽命題。區塊鏈裡,大部分玩家以為自己在To C,但後來發現還是在做B端生意,這是產業邏輯使然,是變現使然。

To B可以To 所有B端,項目方、基金或者交易所。項目方的現狀從兩年前開始走下坡路,走到現在絲毫看不到上坡路。基金的需求只有錢,交易所的需求除了錢還要有流量(用戶)。如今的情況,錢和流量都是最值錢的東西,不僅在這個行業,在所有互聯網領域都是。

一個悖論是能真正提供錢和流量的中間服務是不存在的,否則自己就會成為服務對象。能提供錢的將成為基金,不能提供的則成為FA;能提供流量的將成為大V,不能提供的則成為普通微商。因此,不能提供錢和流量的中間服務商是過得最慘的,他們的目標不能是中間服務,而應該是基金和大V。

在創投領域裡,有一個詞叫做終局,能看到終局和能成為終局是兩碼事。但凡能做好其中一個,都會是非常牛逼的存在。但大部分的現狀是既看不到終局也成為不了終局,畢竟終局只有一兩個,普羅大眾千萬家。一個正確的姿態應該是為不斷看到終局做努力和學習。

那些聲稱能提供錢和流量的,基本都沒什麼錢和流量。行業裡有錢,但沒有流動起來,因此也就不能發揮價值;行業裡有流量,但九成都是假的,也不能創造價值。在區塊鏈領域裡,錢和流量都是兩種值錢且有趣的事物,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對此認知不完全,因此整個行業都非常苦悶且焦躁。

項目方的特點在於,除了錢和流量,他們還有別的需求,比如技術、運營以及營銷。一個尷尬的地方在於,90%的項目方意識不到自己有這種需求,剩下的10%則都是提供這種需求的。是To B沒有市場麼?並不是,而是市場需要被教育。

教育市場的最好對象是資本,有一句話叫做資本改變世界,而不是認知。認知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也許還能帶來流量。帶來流量就成為另一個專業的說法,叫做認知變現。我們現在明白的一個道理是,過去對商業的定位是提供認知解決方案,但實際上應該是流量解決方案。

從認知到流量,是一個不小的跨越。否則,變現只能依靠人脈資源,這終究是有限。

除了資本可以教育市場之外,還有時間。有句話說,若一個人領先時代十年,則人人奉為先知;若一個人領先時代五十年,則人人得而誅之。自比特幣誕生,區塊鏈市場發展十餘年,從零到一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全,那麼從一到多必然會艱難重重。

2.錢和流量

區塊鏈行業有錢麼?當然有。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突破過7500億美元,中國每週能產生2個億萬富翁。遺憾的是資本的增量停止了增長,存量也得不到流動的激活。整體表現為市場信心得不到提振,市值得到縮水。這是時代和行情使然。

為什麼資本會停止增長?是因為疫情麼?並不完全。假如沒有,增長同樣會停止,只不過是哪個時間點的問題。這在經濟學上叫做週期,大概十年前,經濟學家就已經在提週期。目前經濟的發展都是在驗證,牛逼的人早已經看到終局,不牛逼的人馬上會看到終局。

關於錢,一個是錢在哪兒,一個是錢怎麼流動。區塊鏈領域裡,每個人都有錢,表現形式不一樣。散戶表現為儲蓄和信貸,基金表現為賬面收益,項目方和交易所表現為現金流。從狹小的領域擴展出去,全球經濟也是一樣。錢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流動過程。

目前區塊鏈裡的資金流動較之十年前,並未有大的改變,仍然基於投機需求和幣價增長。好的地方在於隨著體量的增長,湧現出來的玩家變得多樣化,這有利於產業成熟;不好的地方則是用戶轉化單一,留存除了基於平臺返利,更大地則受制於整個大的行情波動。

個體和散戶沒有能力改變資金流動,教育用戶充值和消費的大前提是資金處於正常的流動過程。否則儲蓄和信貸、賬面收益和現金流會出現問題。能夠改變資金流動的是大的資方、礦商和交易所,全球經濟方面是銀行和政府組織,要麼是馬上激活,要麼是徹底轉冷以後再激活。

過去半年,區塊鏈領域期待的是比特幣減產利好。以目前的形式來看,顯然這種利好並沒有被證明。我們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給予了預測和提示,沒有被證明的原因是投機需求而非供給擾動,當前經濟和疫情只不過充當了一個加速劑的作用。

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是,區塊鏈產業是否是一個可以成熟的產業?比特幣價格並不能充分反映行業資金流動,它只能證明投機需求的存在和強弱程度。一個成熟的產業結構是多元的,是To B和To C同時進行的。區塊鏈做服務的依據是一般產業邏輯,是基於錢和流量做變現業務。

如果能,則行業之幸;如果不能,委屈的則是定位這條產業鏈上的所有服務方,需要重新調整定位。

關於流量,這個行業的現狀是增量不夠和過於分散。公鏈營銷乏力已經成為整個區塊鏈市場的痛點,宏觀原因是週期性的市場行情,微觀則是多樣化的社交信息渠道分裂了流量。除此之外,專業的第三方營銷機構並未崛起,它們正處於搖搖欲墜的破產邊緣。

過去TMT領域有一個叫做私域流量的概念。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興起的一個有趣結果就是既分散了流量又聚合了流量。私域流量正是在流量被過分聚合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隱性流量池,區塊鏈領域存在很多這樣的私域流量,但遺憾的是它不能輕易像傳統產業那樣做電商化變現,只是一個流量存在狀態。

但也並非不可行。

區塊鏈不缺乏流量增長空間,廣義來講,整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成為增長對象。別的行業也是一樣,一個恐怖的數據是微信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11.5億。私域流量聚合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就是新的大V和B端。過去令我們費解的一個現象是很多服務方開始在朋友圈搞代購和賣水果了,據說還賣的不錯。

3.變現

這兩天有兩件特別的事情,一個是一家區塊鏈企業因為出品防疫物品有問題被處罰,一個是一家叫做小蔥的資訊平臺關停了。這兩件事情涉及的都是變現問題。顯然後者更具有討論的價值。

區塊鏈做服務如何變現?營銷基於流量變現,技術基於開發變現。由於區塊鏈本身的流量狀況和用戶轉化問題,導致服務變現雖然比較容易但是客單不高。除此之外,還非常不穩定。過去幾年,行業的流量紅利被一些早入局的玩家吃盡,現在隨著流量的扁平化和新玩家加入,服務變現已經比較困難了。

小蔥停止更新比較具有代表性,它既反映出當下區塊鏈行情,也反映出媒體變現的缺陷,當然也有如今疫情的影響。我們所接觸到的媒體,變現都有問題。即使是比較成熟的TMT領域。原因是它們沒辦法改變流量投放的單一模式,一家好的媒體和有流量其實是兩個層面的事情。變現則是最後一層。

我們認為在區塊鏈裡做服務存在一個資源浪費的問題。過去講究在垂直領域深耕,但這某種程度上也是限制了自己的業務邊界。疫情之下,出租車司機還會開車賣菜,區塊鏈企業出品防疫物品。所以沒必要限制死定位,關鍵是變現的基本邏輯(能不能的問題)是否能跑通。

如今的區塊鏈行業並不成熟,需要技術突破,也需要被教育。像小蔥這樣專業化的做資訊推送的消失,只會是行業的損失。嚴格來說,在區塊鏈裡做服務是可行的,但是定位為區塊鏈服務商就有問題。我們過去在區塊鏈領域做服務,非常辛苦,掙到的錢都不是主營業務,並不契合能力核心。

現在整個區塊鏈市場的核心還是在於獲取用戶,但當一個市場處於下行期時,就會比較困難。區塊鏈市場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個反向市場,因為投機炒作的屬性存在。在美股和A股如今的慘淡行情下,比特幣的價格仍然維持在兩年之前的水平,已經吸收了一部分熱錢,投機永遠是金錢亙古不變的溫床。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