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区块链里做服务很苦逼

1、 序

目前这个行业的现状是:有钱但没人能赚钱。能赚到钱的——散户、基金以及交易所;最能亏钱的——散户、基金以及交易所。区块链发展十年,进步的是概念,停滞的是体量,不变的是涨跌轮回。有人说体量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但这要看时间轴长度,最近的两年,比特币价格并未有大增幅。

区块链和代币有什么区别?做服务讨论这种概念没有意义。但这关系到整个产业链。说到产业链,实在是一个笑话。我们在区块链里听到的最有趣的事实是,项目的创始人居然有离职的说法,交易所跑路都赶不上这种有趣,他们还有一套说辞,称之为回归社区,你看,就是这么离奇且荒诞。

2、 服务逻辑

1.To B

我们接触到的同行们,在区块链里做服务都非常苦逼。要么是赚些辛苦钱看着别人赚大钱,要么是小钱都赚不到,看着别人赚辛苦钱。除此之外,服务对象还会对你的服务进行百般审视且挑剔,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还不理解,以为服务模式有问题,后来总结发现,是不愿意掏钱。

不愿意掏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没钱,一个是根本没打算掏钱。但话又说过来,愿意掏钱的项目方也不会有好的结局,因为服务有风险。在区块链里,一个牛熊更迭足以消灭掉5成以上的玩家。我们不能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行业信心,只能确保服务质量力所能及,行业信心是全体玩家的共同努力结果。

为什么要在区块链里做服务?因为流量在C端,变现在B端。这个行业的逻辑跟游戏很像,一个是让玩家花钱买装备,一个是让玩家花钱买币。没有币的区块链就像没有装备的游戏,是一个伪命题。区块链里,大部分玩家以为自己在To C,但后来发现还是在做B端生意,这是产业逻辑使然,是变现使然。

To B可以To 所有B端,项目方、基金或者交易所。项目方的现状从两年前开始走下坡路,走到现在丝毫看不到上坡路。基金的需求只有钱,交易所的需求除了钱还要有流量(用户)。如今的情况,钱和流量都是最值钱的东西,不仅在这个行业,在所有互联网领域都是。

一个悖论是能真正提供钱和流量的中间服务是不存在的,否则自己就会成为服务对象。能提供钱的将成为基金,不能提供的则成为FA;能提供流量的将成为大V,不能提供的则成为普通微商。因此,不能提供钱和流量的中间服务商是过得最惨的,他们的目标不能是中间服务,而应该是基金和大V。

在创投领域里,有一个词叫做终局,能看到终局和能成为终局是两码事。但凡能做好其中一个,都会是非常牛逼的存在。但大部分的现状是既看不到终局也成为不了终局,毕竟终局只有一两个,普罗大众千万家。一个正确的姿态应该是为不断看到终局做努力和学习。

那些声称能提供钱和流量的,基本都没什么钱和流量。行业里有钱,但没有流动起来,因此也就不能发挥价值;行业里有流量,但九成都是假的,也不能创造价值。在区块链领域里,钱和流量都是两种值钱且有趣的事物,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对此认知不完全,因此整个行业都非常苦闷且焦躁。

项目方的特点在于,除了钱和流量,他们还有别的需求,比如技术、运营以及营销。一个尴尬的地方在于,90%的项目方意识不到自己有这种需求,剩下的10%则都是提供这种需求的。是To B没有市场么?并不是,而是市场需要被教育。

教育市场的最好对象是资本,有一句话叫做资本改变世界,而不是认知。认知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也许还能带来流量。带来流量就成为另一个专业的说法,叫做认知变现。我们现在明白的一个道理是,过去对商业的定位是提供认知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应该是流量解决方案。

从认知到流量,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否则,变现只能依靠人脉资源,这终究是有限。

除了资本可以教育市场之外,还有时间。有句话说,若一个人领先时代十年,则人人奉为先知;若一个人领先时代五十年,则人人得而诛之。自比特币诞生,区块链市场发展十余年,从零到一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全,那么从一到多必然会艰难重重。

2.钱和流量

区块链行业有钱么?当然有。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过7500亿美元,中国每周能产生2个亿万富翁。遗憾的是资本的增量停止了增长,存量也得不到流动的激活。整体表现为市场信心得不到提振,市值得到缩水。这是时代和行情使然。

为什么资本会停止增长?是因为疫情么?并不完全。假如没有,增长同样会停止,只不过是哪个时间点的问题。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周期,大概十年前,经济学家就已经在提周期。目前经济的发展都是在验证,牛逼的人早已经看到终局,不牛逼的人马上会看到终局。

关于钱,一个是钱在哪儿,一个是钱怎么流动。区块链领域里,每个人都有钱,表现形式不一样。散户表现为储蓄和信贷,基金表现为账面收益,项目方和交易所表现为现金流。从狭小的领域扩展出去,全球经济也是一样。钱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流动过程。

目前区块链里的资金流动较之十年前,并未有大的改变,仍然基于投机需求和币价增长。好的地方在于随着体量的增长,涌现出来的玩家变得多样化,这有利于产业成熟;不好的地方则是用户转化单一,留存除了基于平台返利,更大地则受制于整个大的行情波动。

个体和散户没有能力改变资金流动,教育用户充值和消费的大前提是资金处于正常的流动过程。否则储蓄和信贷、账面收益和现金流会出现问题。能够改变资金流动的是大的资方、矿商和交易所,全球经济方面是银行和政府组织,要么是马上激活,要么是彻底转冷以后再激活。

过去半年,区块链领域期待的是比特币减产利好。以目前的形式来看,显然这种利好并没有被证明。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给予了预测和提示,没有被证明的原因是投机需求而非供给扰动,当前经济和疫情只不过充当了一个加速剂的作用。

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区块链产业是否是一个可以成熟的产业?比特币价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行业资金流动,它只能证明投机需求的存在和强弱程度。一个成熟的产业结构是多元的,是To B和To C同时进行的。区块链做服务的依据是一般产业逻辑,是基于钱和流量做变现业务。

如果能,则行业之幸;如果不能,委屈的则是定位这条产业链上的所有服务方,需要重新调整定位。

关于流量,这个行业的现状是增量不够和过于分散。公链营销乏力已经成为整个区块链市场的痛点,宏观原因是周期性的市场行情,微观则是多样化的社交信息渠道分裂了流量。除此之外,专业的第三方营销机构并未崛起,它们正处于摇摇欲坠的破产边缘。

过去TMT领域有一个叫做私域流量的概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的一个有趣结果就是既分散了流量又聚合了流量。私域流量正是在流量被过分聚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隐性流量池,区块链领域存在很多这样的私域流量,但遗憾的是它不能轻易像传统产业那样做电商化变现,只是一个流量存在状态。

但也并非不可行。

区块链不缺乏流量增长空间,广义来讲,整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增长对象。别的行业也是一样,一个恐怖的数据是微信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1.5亿。私域流量聚合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就是新的大V和B端。过去令我们费解的一个现象是很多服务方开始在朋友圈搞代购和卖水果了,据说还卖的不错。

3.变现

这两天有两件特别的事情,一个是一家区块链企业因为出品防疫物品有问题被处罚,一个是一家叫做小葱的资讯平台关停了。这两件事情涉及的都是变现问题。显然后者更具有讨论的价值。

区块链做服务如何变现?营销基于流量变现,技术基于开发变现。由于区块链本身的流量状况和用户转化问题,导致服务变现虽然比较容易但是客单不高。除此之外,还非常不稳定。过去几年,行业的流量红利被一些早入局的玩家吃尽,现在随着流量的扁平化和新玩家加入,服务变现已经比较困难了。

小葱停止更新比较具有代表性,它既反映出当下区块链行情,也反映出媒体变现的缺陷,当然也有如今疫情的影响。我们所接触到的媒体,变现都有问题。即使是比较成熟的TMT领域。原因是它们没办法改变流量投放的单一模式,一家好的媒体和有流量其实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变现则是最后一层。

我们认为在区块链里做服务存在一个资源浪费的问题。过去讲究在垂直领域深耕,但这某种程度上也是限制了自己的业务边界。疫情之下,出租车司机还会开车卖菜,区块链企业出品防疫物品。所以没必要限制死定位,关键是变现的基本逻辑(能不能的问题)是否能跑通。

如今的区块链行业并不成熟,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被教育。像小葱这样专业化的做资讯推送的消失,只会是行业的损失。严格来说,在区块链里做服务是可行的,但是定位为区块链服务商就有问题。我们过去在区块链领域做服务,非常辛苦,挣到的钱都不是主营业务,并不契合能力核心。

现在整个区块链市场的核心还是在于获取用户,但当一个市场处于下行期时,就会比较困难。区块链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反向市场,因为投机炒作的属性存在。在美股和A股如今的惨淡行情下,比特币的价格仍然维持在两年之前的水平,已经吸收了一部分热钱,投机永远是金钱亘古不变的温床。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