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分析管理及指标设定

本文约1600字,阅读时间约2-3分钟

只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上线后即开始投入运营与管理,如何能够更好的运营管理?通过哪些指标来呈现共享中心的结果或者绩效?如何通过运营来进一步改进?内文来自我与FSSC专家、令才科技CEO王泽观点的整理。

王泽

令才科技CEO FSSC专家

王泽,现任令才科技CEO,曾任阳光保险共享中心总经理助理、阳光保险众包业务负责人、质量提升室负责人。

十年财务共享建设运营经验,全程参与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论证、建设和运营。2014年财政部国内财务共享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参与编写《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中国财务共享服务案例集》。多次参加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务共享相关课程授课。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分析管理及指标设定

运营管理的定义

运营管理的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实际是围绕SLA(服务水平协议)的客户服务机制,无论是满足服务需求如作业质量、时效、成本等,还是满足管理需求如风险控制点、数据分析等。要围绕这这核心建立运营分析体系,用数字化的方式反应共享的运营是否达到SLA的要求,同时要细化的关注每个领域,比如质量如何控制、风向如何管理、成本如何下降等,进而有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等。

通过运营分析体系以及进一步细化的管理发现运营的问题,然后通过一些工具,例如信息化、项目管理、创新管理、流程管理来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工具解决问题,还需要有人员与组织管理的保障,结合战略管理,所有的循环起来就成为了运营管理以保持共享的稳定与高效。


运营分析的维度


运营分析就是用数字量化的方式反映共享服务中心的日常情况,主要就是围绕SLA(服务水平协议),通过运营分析可以进一步管控共享内部各种成本、分析信息化投产比是否合适、分析具体执行以及每个环节的时效以及如何优化。

一般运营分析会在SLA的基础上,从对外承诺到对内管理,可以参考绩效考核方式比如平衡计分卡的维度,比如:


财务指标

围绕标准单(比如一个日常费用报销单)的标准单成本(全成本下的)、成本同比、环比、预算执行率;


客户指标

围绕审核、记账、月结、支付、报税、客户服务的差错率、时效、成本、客户数;


运营指标

以人、组、处、室、分子工资机构人均提单量;人员的进出、流失率、司龄、输出其他部门比例;系统的更新、上线以及维护;处理咨询、投诉的客服量;承接的项目;


成长指标

人员的晋升比例、培训数量、研究报告(分析类、支持决策、行业研究等)


运营分析的管理输出


运营分析的管理输出一般按照外部客户与内部管理:

外部客户

根据SLA协议进行的报告,每月结算一次,说明协议中每类业务的时效、质量、满意度等,是否达到协议目标,针对实现、超越或者未满足都要说明

外部管理建议书,针对性通过运营分析发现客户财务问题,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提单质量等

内部客户

1、运营分析报告,每日数据监控、月度经营分析等;颗粒度越细越利于发现非正常的波动,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如果可行可以细化到个人;

2、组织绩效、共享整体、各共享下分部门、组的绩效指标,目标值设定等,通过SLA协议对客户的承诺都要细分到组织以及个人;

3、个人绩效考核报告,数据的形式详细到个人、每个月的作业量、每单质量、每单时效、分析时效差、质量差的原因,给予指导和意见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共享建设完成后,交流共享运营管理的话题越来越多。这也可以理解:财务共享建设在理论、咨询、实操等方面都有不少经验可借鉴,但运营管理在理论和咨询层面相对较少,更别说实操维度。并且,不同财务共享建设模式、不同管理诉求,对应的共享运营管理也大有不同。所以,这就需要财务共享从业者要有更多的交流、探讨和尝试,推动财务共享运营管理的发展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