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新市民”池恆:用老手藝創造新生活

在全力做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設中,丹都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的作用,進一步激發搬遷群眾創造美好新生活的決心與信心,鼓勵搬遷群眾充分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把老手藝帶進新家園,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走進丹都街道龍生社區,一家思南手工米粉加工坊的機器正轟隆作響,在加工坊裡忙著製作米粉的正是社區居民池恆。

【我的脫貧故事】“新市民”池恆:用老手藝創造新生活

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池恆和妻子楊勝琴滿臉笑容

2019年,池恆一家六口從思南縣搬遷到萬山區龍生社區,為了方便照顧家人,他決定在家門口開一家思南手工米粉作坊。如今,生意越來越好也讓一家人的生活也愈發向好。

“目前,我們米粉加工坊的產量一天可以達到500斤,跟我們合作的米粉店有5家,他們每天的需求量都達到了200斤,所以我們每天的總營業額都有上千元。而且我們這個米粉主打的是傳統的做法和口感,和其他店裡的都不一樣,所以我相信我們家的思南純手工米粉在這邊肯定會越做越好。”池恆堅定道。

思南米粉綿軟獨特的口感,不僅讓搬遷而來的鄉親們在新家園裡吃到了正宗的家鄉味道,也讓不少慕名而來的食客讚不絕口。

【我的脫貧故事】“新市民”池恆:用老手藝創造新生活

“這個是他們自家做的手工粉,味道和口感都特別棒,我天天都在這裡吃,有時候還會帶朋友過來吃,他們也說很好吃。”食客戴真良笑著點讚道。

【我的脫貧故事】“新市民”池恆:用老手藝創造新生活

池恆告訴記者,別看現在米粉店生意火爆,不久前這裡還是一片冷清。由於龍生社區離市區較遠,客流量較少,僅靠社區居民消費取得的營業額是遠遠不夠支付米粉加工坊所需的房租、水電費用,日益虧損像一塊大石頭壓在了池恆的肩上。社區幹部在上門走訪知曉情況後,便幫助池恆一起解決問題,為他找客源,才讓他打消了顧慮。就這樣,池恆一家店一家店的跑,一家店一家店的送,終於打開了銷路。

“以前我們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兩次家,工作又忙,收入也不穩定。搬進城後,我們就回來開了個粉館,既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安安穩穩地過日子,終於不用再外出務工、奔波了。”對比往昔,池恆妻子楊勝琴倍感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新市民”池恆:用老手藝創造新生活

楊勝琴將剛製作好的米粉端到秤臺

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池恆一步一個腳印,靠著自己的努力終於在城市紮下了根,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將美麗願景變成了美好新生活。(萬山區融媒體中心 廖雪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