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父母的童年更凄凉

前段时间有很多关于讨论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创伤这个话题话题,其实在现代社会有很这样普遍的现象,它对我们的人格塑造及未来人生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比原生家庭的伤害我觉得更可怕的是一个没有父母的童年,这类的孩子更应该值得去被关注。

这种情况一般是都是一些留守儿童或者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分散寄养在亲戚家的,可能后者情况会较少了。

我是属于后者,从小寄养在亲戚家里长大,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跟我是同一类型。

因为在90年代计划生育那会,很多家庭有重男轻女这种封建思想,所以女孩子从她出生那刻起就决定了今后的生活道路,要么就是寄养生存、要么就送人,后者如果碰到好的家庭她也会有一个不错的人生。

今天之所以重新把童年生活回忆并且记录下来,是因为它对我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

阿德勒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比起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父母的童年更凄凉

说实话其实这样的童年生活我已经不想再多回忆,只想它埋得越深越好,每次回忆都如同刀割一般的痛。

01童年生活背景

我出生于粤省的其中一个山村里。从3岁到12岁一直是在姑妈家寄养的,他们家比我还穷,他们愿意寄养的原因是:他们家孩子已经大了,后面会出去读书工作,我还可以在他们家陪他们解闷。

姑妈家的小孩比我大十几岁,领我回家带的时候我才刚戒奶不久,那会表哥表姐还读小学我是他们两个看到大的,后面他们就是市里上技校了就剩我一个人了。

记事中我的父母一年来看我一次,但是每次我都是躲着不见,因为我看见他们就像看见狼一般恐惧,内心挣扎无比。

一方面是我想跟着他们回去,但是他们从来不开口问我想法,另一方我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告诉我:你的父母亲他们根本就不想要你因为他们要生弟弟。其实我那会都开始有这种矛盾心理,在心里来回倒腾,就是不懂表达出来,只能用眼泪带过。


比起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父母的童年更凄凉


02记忆中的童年

很多朋友她们的记忆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童年,有零花钱、可以看动画片、可以去公园,可以穿漂亮裙子,我的童年算不上是一个快乐的童年,动画片没有、零花钱没有、漂亮衣服也没有、买双新鞋子我都舍不得穿。

在姑妈家我六七岁开始做家务活,先从洗衣做饭开始,年纪再大一点就开始挑水浇菜、煮饭做菜、喂猪喂鸡、山上砍柴简直是无所不能,这样的生活一直到上初中我才解放了双手,享受一些生活上的自由。

我曾经一度想自杀,但是我没有真的这么做,因为我觉得后面还有好日子过,现在死了划不来。

有自杀这个想法的原因是:当时村里的小朋友都说我是没爹妈要的孩子,我非常怨恨他们,怨恨这个社会,而且那会我姑妈跟周边的邻居关系也都闹僵了,邻居都在防着我,每次我去邻居家玩他们都问你来这里玩你回去不怕被骂么。

真的在那两三年中我活得异常的痛苦,无论我做什么我姑妈都似乎不满意,对我经常打骂,心里不舒服就骂两句,当时我迫切想逃脱这些困境,但是我无能为力,只能忍在心里。

因为大人的关系闹僵,周边小朋友的关系也跟我疏远了,他们有自己团体或者兄弟姐妹,而我只有一个人,很多时候都没办法参与他们的活动,只能去跟那些大人眼里的坏小朋友玩,因为他们不会嫌弃我,不会害怕我回家被骂。

就是在那会我学会了偷钱、偷偷拿米去换东西吃、捡破烂瓶罐卖,一般只敢偷罐子里的一毛一毛的硬币,因为一毛钱可以吃一根辣条或者一根雪条,当时嘴巴真的太馋了,眼里只想吃零食。


比起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父母的童年更凄凉

03觉得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

现在回忆第一次一个人上山的时候,心里还会有那种砰砰跳的感觉。

有很次因为家里没引火柴了,他们早出晚归的工作,没空去上山捡,就一度逼我中午放学上山去砍,我不愿意去就会被姑妈骂,活生生骂了几天,后面实在是硬着头皮就上山去。

记得当时我是七八岁的年纪,一个人拿着两个蛇皮袋就上山,心里紧张得不得了,生怕被鬼看见、被人贩子抓了去,几乎是用小跑的速度去目再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挑着两个蛇皮袋的拖着地一路冲,中途下坡的时候摔跤都不敢哭出声来,马上爬起接着跑回到家才敢喘一口大气,回忆起来当时整个山上都是安静周边没有一个大人,鸟叫声超级恐怖。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学会了隐忍,顶嘴和反抗只会换来更被打的结果,我只能安静的把事情做完,渐渐的,我发觉自己身上有了很强的弹性和抗压能力,别人做不了的事,我可以做,再多的家务,我都可以有序地完成,同龄小伙伴不会的我都会,他们做不了的,我都可以。

逐渐我开始收获来自村里人的赞扬和肯定,是村里的劳模。孩子的学习榜样,那是我从小到大,梦寐以求的东西。


04第一次对赞扬感到丢脸

我还记得读学前班的时候,不仅要我穿男孩子的衣服,就是传说中奥特曼衣服裤子有点灰色那种的,而且姑妈要求我一个鸡蛋要分两餐吃,因为他们白天不在家,中午没人做饭,如果我早上吃完中午就没菜吃,所以早上我把鸡蛋分成两半,早上吃一半和一碗白粥捞盐,中午接着吃早上剩下那一半配白粥,因为这个情况我又在村里出来名,夸我会节约,但是这次我觉得一点多不开心不快乐。因为我觉得她们在嘲讽我。

05记忆中的晒稻谷成为我的恐惧.但也学会了观天色

这项任务中如果家里人口多会是一种快乐的回忆,对于家庭只有我来说是最痛苦不过了。

农忙的季节,在刚开始收割那两日我是在田里帮忙抢割稻谷,那两日还是辛苦并快乐着,虽然身上会被粉虫弄得到处都是红色的包,奇痒无比,还会有蚂蟥、毛毛虫这些恶心的东西,但是最起码不用晒稻谷还是很快乐的。

后两日便是我痛苦的开始,一人开始看管整个天面的稻谷,从睡醒那刻起我就像一个机械人一样,从一楼背稻谷到顶楼,然后清完稻苗出来,再然后就是像个陀螺一样开始从这头到那头都是带着草帽用脚去耕开稻谷翻晒。


比起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父母的童年更凄凉

六月的天气就像谈恋爱的女生,它容易说变就变。有时候你收它又不下雨,你只能重新摊开晒。

但是碰到下雨的时候,又是一个人抢收稻谷,那雨它说来就来,也没提前通知我一声,收不赢只能看着它被淋湿,眼泪再控制不住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收,隔壁家一般都会在楼顶看我笑话,我有时候恨他们的冷眼旁观,但是我知道是我姑妈造成的这种关系,只能默默忍受。


因为吃了太多天气的亏,当时想着解决不了人少的问题只能学习观天色,后面姑丈教会了我看天收稻谷,一天到晚我就坐在楼顶上,平均十分钟出去看天空的云彩变化,哪里都不敢去,哪怕听到楼下小朋友欢乐的嬉笑声我也要忍住不去想。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要是一一都说出来估计都可以写出一本短篇小说,我相信如果跟我有相似的童年他们都能感同身受。


比起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父母的童年更凄凉


06总结童年对我影响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我的内心我觉得是灰色。

小时候不能理解父母为了要弟弟把你送出去寄养的的真实原因,所以会产生自我否定心理

,觉得自己是女孩子或者做的不够好,被父母抛弃了的想法。


也因为缺失情感陪伴和关怀,从而变得敏感多疑,没办法理解爱与被爱的感觉,在与很多人际关系的相处中,也会变得不合群,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接触,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显得不积极。


还有就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重视,我产生厌学的心态,上课,没有办法专注,不是打瞌睡就是跑神,拖拖踏踏的各种情况都有。


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最大影响还是情绪方面的。

想法容易极端偏激,而且脾气也不易稳定,说变就变的情绪,别人表扬我,我会害羞紧张,别人一说我,我就会觉得委屈只想哭,对周围的人还产生一些警惕心理,也不敢轻易去跟别人说话怕别人会嫌弃自己等等……


这只是一些童年的感受,关于青春期的叛逆后面我还会继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