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10月30日

嶽普湖縣農業農村局傳來好消息

當地長絨棉畝產546.9公斤

再次刷新新疆長絨棉高產記錄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事實上

作為我國重要的產棉大區

新疆棉花單產曾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所以

刷新新疆單產記錄=刷新世界記錄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不過

今天的重點不是炫產量

那個已經不新鮮了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言歸正傳

我們通過記者採訪盤點

新疆各地考古發現的

棉織品、棉籽等遺物

來看看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棉花

棉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錦葵科棉屬植物,它們有四個栽培種,分別是:亞洲棉、草棉、海島棉和陸地棉。

在公元前後很長一段時間裡

人們把它們當“生絮樹”種在花園

甚至把它們遐想成

能長出“羔羊”的傳奇植物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古人臆想的“棉花”。

最早來到新疆的是

植株矮小的草棉

草棉

草棉株種子大,被白色長棉毛和短棉毛。原產阿拉伯和小亞細亞。中國範圍內主要在廣東、雲南、四川、甘肅和新疆等省區栽培種植。該種植株較小,生長期短,但目前種植面積不廣。

它們耐高溫、乾旱和鹽鹼

適應新疆的氣候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且末縣扎滾魯克墓地出土的西漢時期紅色棉布裙衣。

然而

新疆考古發現棉布比棉種的時間要早

西漢時棉布就已來到新疆

它們最初被當作珍品

冠以白疊、帛疊、白蝶和吉貝等稱呼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上面三件棉布衣服為:樓蘭古城出土的漢晉時期棉布袍子、半袖袍、長袖絹袍。下面四件棉織品為樓蘭LE壁畫墓出土的漢晉時期殘缺長袖絹袍、夾裙、彩繪棉布、棉布襪。

且末縣扎滾魯克墓地

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紅色棉布裙衣

是目前新疆發現的

年代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拉墓地出土漢晉時期棉製的頭帶、覆面、手套、棉布衣衣袖。

此外

尼雅遺址、山普拉墓地

樓蘭遺址、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

也陸續發現東漢至晉的棉織品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山普拉墓地出土漢晉時期的藍色印花棉布。

這說明在漢晉時期

生活在新疆的人就已使用棉織品了

但與絲、毛、麻等織物相比

數量還是少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尼雅遺址出土漢晉時期棉布褲子、兩件藍色蠟染棉布殘片、棉布方巾。

漢晉時期

棉花種子陸續落戶新疆

在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一座墓葬

出土了棉鈴殼的籽棉

經研究人員鑑定

是草棉的種子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阿斯塔那墓葬出土晉代棉布俑。

與此同時

考古者在阿斯塔那墓葬

也發現晉代炭化草棉棉籽

這說明漢晉時期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草棉

但草棉因為採摘和初加工較麻煩

所以一直到了元代

依舊止步於甘肅河西走廊一帶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脫庫孜薩來遺址出土唐代棉籽,研究人員曾請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鑑定,鑑定結果認為是草棉。

南北朝時期

草棉種植和棉紡織業不斷髮展

棉織品逐漸成了人們生活中的日用品

人們用棉線織布

把棉布作為商品進行交易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的元代袍子。

阿斯塔那墓葬出土布俑

以及絲、棉混合織成的布匹、

借貸棉布 ( 疊 ) 和錦的契約

于田縣的一所墓葬曾出土

藍色印花棉織品和商人使用的褡褳

這說明當時當地不但種棉花

還擁有紡織、棉紡印染業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脫庫孜薩來遺址出土唐代提花棉織品,它是用垂直式織機織成。

唐代是草棉在新疆迅速發展的時期

當時的普通人家不僅能穿上棉布服飾

連油盞中的燈芯也用了棉

從吐魯番考古發現的

為數眾多的棉織品和《新唐書》記載:

西州出產的“貢 物” 中也有毯布( 即疊布) 來看

當時吐魯番的植棉和棉紡織業已相當發達

在喀什巴楚縣一座唐代遺址考古中

人們不僅發現了棉布、

藍白織花(緯線顯花)棉織品

還發現用來織布的垂直式織機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資料圖片(圖文無關)

到了宋代

國內開始大力發展植棉和棉紡織業

能多年生的品種亞洲棉進入國內

亞洲棉

亞洲棉開黃、紅、白色棉花,因其產量、纖維長度、細度都不及陸地棉,只適宜紡28號以上(21英支以下)的中、粗號紗,而且部分纖維長度在16毫米以下,無紡紗價值,所以已逐漸被陸地棉所代替。到19世紀末,我國亞洲棉的種植面積已不到2%。

隨著棉、麻、絲、毛等發展

人們為了把植物產的“綿”

和桑蠶產的“絲綿”區別開來

給棉屬植物加了“木”字

從此

我國有了自己對棉花的稱謂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宋末元初

國內大力發展植棉和棉紡織品

草棉和亞洲棉因種植區域受限、

棉纖維因不易剝除等原因慢慢被淘汰

到了19世紀

陸地棉(細絨棉)、海島棉(長絨棉)

陸續進入新疆

陸地棉、海島棉

■陸地棉具白色長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剝離的短棉毛。十九世紀末葉始傳入中國栽培。陸地棉纖維品質好,商品上稱為細絨綿,產量高、品質好,是中國輕紡工業的主要原料。

■海島棉品質優良、纖維柔長。1786年於喬治亞聖西門島栽種成功,因此將其命名為“海島棉”。海島棉的優良特性是其纖維非常細長,強度也特別高,是目前為止,紡織纖維的上上品。

新中國成立以後

陸地棉和海島棉

經科研工作者雜交選育

品種不斷優化改良

如今

新疆已經成為國內

良種棉和長絨棉的重要產地

還利用高科技生產出了天然彩棉

來源:天山網綜合

編輯:張宇帆

責任編輯:夏振忠 陳蘭

新疆棉花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