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上大學不看,你後悔!新一線城市大學生落戶政策一

網 > 教育 > 職場 > 正文

新一線城市大學生落戶政策一覽 最新15城市大學生落戶補貼查看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11-22 10:21

今年以來,人才爭奪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截至目前,15座城市均對大學生敞開了大門,一些城市已經將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乃至中職畢業。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學生小邱明年研究生畢業,最近一直在找工作,面試基本都在北京,但他也在考慮要不要去其他城市。

“北京的競爭太激烈了,跟我一起面試的,經常十個人裡面七八個清華、北大的,剩下兩三個是人大的。”小邱說。

放眼全國,像小邱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將是多個城市爭搶的對象。教育部指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比2019年增加40萬。

在近幾年的人才爭奪中,以新一線城市為代表的熱點地區,普遍將關注點放在了大學生身上,陸續放寬這一群體的落戶門檻,有的還給予安居補貼、購房優惠等。

這一定程度帶動了大學生的就業地選擇偏好。根據麥可思研究院今年6月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相比於北上廣深,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

正值秋招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15座新一線城市最新的大學生落戶政策。根據《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這15座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和昆明。

今年以來,人才爭奪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截至目前,15座城市均對大學生敞開了大門,一些城市已經將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乃至中職畢業。

在落戶政策趨於同質化之後,各個新一線城市幾乎又站到了同一起點,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而言,下一個有吸引力的點是什麼?

落戶政策有進一步放鬆趨勢

今年以來,部分新一線城市的落戶政策又有進一步放鬆之勢。

春節過後,西安率先打響第一槍,本科及以上學歷落戶不再受年齡限制。2018年,西安就曾率先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新政實施三天的時間裡,吸引了超過1.5萬人遷入。

杭州在5月發佈了大學生落戶細則,交1個月社保即可。2018年,在杭州以學歷落戶的條件需交滿1年社保,同時居住滿1年。

重慶針對一般人才的落戶政策姍姍來遲,但頗有一步到位的氣魄。今年5月重慶提出,所有人才落戶均不受在渝務工、就業年限和繳納社保年限的限制,甚至沒有年齡限制,並且直系親屬可隨遷。而大學專科或具有初級專業技術職稱以上的在重慶就業人員,即可納入人才範疇。

6月,青島將畢業生落戶門檻放寬至專科學歷。

武漢曾在2017年年初啟動了 “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今年7月又出引才留才新政,對專科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戶均敞開了大門。

寧波也在7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戶口准入條件的通知》,放寬“先落戶再就業”適用人群的範疇,從原來要求的“全日制大專以上應屆畢業生”,改為“畢業15年內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校)畢業生”;專科學歷或中級技能職業資格人才的落戶社保繳納年限要求,從原先的1年改為6個月。

總體而言,新一線城市大多已經將人才落戶的門檻放寬至大專生,僅天津和南京除外;西安、長沙、鄭州、瀋陽等更將中等職業學校(含技校)畢業的學生也納入了可憑學歷入戶的群體。

截至目前,各地政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落戶是否需要先就業,需要多久的社保繳納證明,是否有年齡上限的限制。

從這些指標來看,鄭州和昆明最為寬鬆,既沒有年齡方面的限制,也沒有就業、繳納社保的要求。若針對應屆畢業生,不考慮年齡因素,武漢、西安、青島、瀋陽等城市也都允許大專生直接落戶。

此外,大約2/3的城市對應屆大學生給予無差別的補貼。單看補助金額,鄭州稱得上最慷慨,博士3年的生活補貼5.4萬元,並且最高可享受10萬元的購房補貼。

就業機會牽引人才流動

在強勁的人才政策之下,新一線城市普遍迎來了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長。2018年,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長沙、寧波和武漢的常住人口增量都超過了18萬。除深圳、廣州和佛山之外,新增人口數量靠前的,均由新一線城市包攬。

具體到大學生群體,上述《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就業比例持續下降,從2014屆的25%下降到了2018屆的21%。而新一線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從2014屆的22%上升到了2018屆的26%。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外地畢業生佔比從2014屆的28%上升到了2018屆的37%。

此外,剛畢業時在北上廣深就業的畢業生中,三年內離開的比例明顯上升,從2011屆的18%上升到了2015屆的24%。

小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落戶政策來看,很多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補貼大多在幾萬元以內,是相對短期的小利益,可能對一些人有吸引力,但很難單靠此驅動大家做長期的就業決策。他身邊的同學裡確實有不少人考慮畢業後去新一線城市,但主要是跟就業機會結合起來,比如想做互聯網的同學會更傾向於去杭州。

在深圳一家高科技企業從事研發工作的小鐘,正在考慮舉家搬遷到成都,他所在的公司有到成都建研發中心的計劃,小鐘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會。

京東數字科技近日發佈的《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認為,杭州、成都、重慶、長沙等人口淨流入強勁的城市具有收入增速快、產業升級加速、房價收入比低等特徵。

最近幾年,大公司將第二總部或區域、功能總部設置到新一線城市漸成風潮,小米第二總部落戶武漢,騰訊西南總部落戶重慶,華為全球存儲總部落戶成都。由此創造的就業崗位,也成為新一線城市吸引人才的一大助力。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平均薪酬加快追趕萬元目標,而城市間的薪酬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政府做的很多事情,包括放鬆戶籍門檻等,相當於“導流”。但把人吸引過來之後,如何留得下來,將“流量”真正變為“生產力”,還是需要有高質量的產業。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營商環境,這是體現差異化的方向。

對於年輕人而言,城市品牌、生活方式等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很多奢侈品牌把首場發佈會放在成都,從數據來看,成都也的確受到了年輕人的歡迎。“城市軟實力,這也是地方政府比拼的另一個方向。”孫不熟說。(作者:王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