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為什麼容易吵架?

1 概述。

作為一個自詡專業人士,見過很多微信群吵架,發現都挺有意思的。除了很少的直接利益之爭,很多吵架都是因為一言不和,不知不覺的吵架了。忽略較少的三方和多方吵,觀察最多的雙方吵,典型情節是這樣的:覺得被挑釁或被冒犯的一方,什麼意思?他不為在問什麼意思,而是在反擊。而另一方,這都什麼呀?我說啥了?具體語言千差萬別,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平靜之後,確實也沒啥意思。當我在微信群這樣說,很可能就有人和我吵架,會問我什麼意思。

近期,也算是社會實踐,也算是為我身處一某個圈子發一點光,給一點熱,微不足道,明心而非邀功。也希望廣大的青年朋友,可以嘗試效仿,為社會和諧,為自己昇華,畢竟人生路很長,孤獨寂寞冷,人間百態撲面而來時,根本無從應對。我嘗試平息業主群的一些吵架,獲得了一些認識。說在前面,業主微信群可能比互聯網上任何微信圈更難。微信群本來就很容易吵架,又有一些有實實在在的利益衝突,那就更難處理了。當然,世間萬物,因心不同。同一個群,你覺得和諧是主調沒錯,他覺得槍炮密集,又有人覺得烏煙瘴氣,都沒有錯,不必爭論。後面會嘗試分析。

當然,即使我萬分小心,高度運轉我的腦袋,然而限於個人智力水平、知識儲備、資料缺失、時間緊迫。我以為不能再好的文字,其實也可能是胡說八道,評價權在您。補充、批評、建議、指責都是理所當然,若有違法之處,呈送公堂也是您的權力。

2 害怕陌生。

人,從叢林中走出來,站到食物鏈的頂端,也擺脫不了害怕陌生,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中性的東西,善用就能有利,不善用便是有害。

其實,即使是小區業主群,沒有實名的話,群裡也是陌生人世界,因為大概率你不知道你面對的是誰。所以每個人本能的防範意識就比熟人世界要高,多少都有點,具體因人而異。嚴重一點就是:總有刁民要害朕;最常見的是說話要小心,最好不要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正灑脫看開的正如群下現實,少之又少。當然,這個也不確定某個人就是某一類,人也是波動的,今天豁達一點,明天敏感一點。也都正常,人又不是機器。當然,寬人嚴己,總是不錯的。

害怕陌生又不得不面對陌生,是現代文明的副產物。每個時代都有他的麻煩,科學技術只能解決物質生活的需要,精神需求永遠需要人的主觀努力。這裡面,有初心,也有心理學。當物慾滾滾,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精神世界的需求,豐富的物資生活使我們有了迴避問題的機會,也拒絕了成長的機會,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在某些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一些問題時,成年人的身份卻如嬰兒般的無知。每一個成本都有它的價值,溝通,未必就是代價;放棄,未必就是損失。

我可能是有社交恐懼症或者社交無能症的,所以埋沒了我絕世的才華,這就算是個例子。所以,和鄰居打聲招呼,在社交圈實名,也許也是一種選擇。當然,任何公開密碼是不可以的(為了受眾廣,此文寫的不倫不類,居委會大叔拉家常,地氣十足)。

(今日千字,後文待續。2020-05-12 6:00)

3隨手反擊。

4不可後悔。

5不易查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